城市发展如何提速?
  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发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如果不加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展会加剧这些问题,最终侵蚀城市的活力、影响城市生活的质量。城市应该如何高速发展?国际化城市与宜居城市是否矛盾?

嘉宾介绍

下期节目预告 ·3月13日16:00 教育创新与改革

文字实录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网 中国联通 两会天天评”。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既表达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憧憬,也意味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还有许多需要面对的课题。比如,我国的城市如何布局?城市的功能怎样建设和完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

今天的“两会天天评”,我们就来谈谈城市的话题。——城市如何发展?我们到底应该建设更多的国际大都市还是更多的宜居城市?为大家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城市与房地产研究室主任倪鹏飞。倪主任欢迎您的到来。

倪鹏飞:谢谢。

中国网:前不久国家的中心城市定义了五个新的中心城市,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所以我特别想问问您,中心城市是如何定位的?

倪鹏飞:中心城市的定位是建设部的一些专家做的定位,它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以我们的研究,我感觉一个中心城市至少在两个方面与其它城市(非中心城市)是不同的:第一,它自身的发展应该是比较好、水平也比较高。第二,它能够为它所在的区域,也就是说能够辐射它所在的区域,带动它所在区域的发展。我想这里的意思是讲国家的重要中心,要成为国家重要的中心,我们认为可能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这座城市应该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重要引擎,这座城市应该是在我们这个大国范围内某一大区域里的中心,同时这座城市在某些功能上会影响全国,甚至影响全世界。根据我们的理解,我认为在确定中国中心城市的时候,要着眼于全球的发展,着眼于中国的发展,尤其要着眼于全球和中国的未来。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加入WTO以后,中国已经是全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城市体系首先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因此,我们在讲国家中心城市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它在全球的位置。这是第一点。

第二,全球现在城市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也就是集群化发展,或者是大都市区、大联盟区的发展,并且这个趋势会越来越加强,中国这方面的趋势也非常明显,最近我们注意到,无论是国家发改委还是一些地方,都在推动城市群、城市圈和大都市区的发展。

第三,中国的城市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历史上我们注意到,古代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后来逐渐向长江南部,向沿海地区转移。在解放前,沿海地区的城市成为中国的前沿城市和重要的中心城市,到建国以后,因为我们战略的需要中西部地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相反沿海由于国防的原因相对滞后了。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东西部、东北那些发展比较好的城市,恰恰受到经济体制和传统工业,还有资源枯竭等几个方面的制约,中西部相对缓慢,尤其是东南沿海城市由于改革和开放两种因素的带动迅速发展。这个重心从沿海又到内地。到最近的“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城市格局或者城市体系又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预计在“十二五”一直到2020年,这个趋势将会进一步强化,也就是中部的城市、东北的城市、西部的城市,尤其是一些中心城市会快速崛起,会出现像改革开放开始时沿海地区的跨越,最近我们的研究已经发现,像东北的沈阳、长春、大连,中部的长沙、武汉、合肥,江西的南昌,西部的重庆、成都等等,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大有跨越式发展的趋势。根据这种趋势,我们认为如果确定中心城市的话,要考虑以上三大因素,这三大因素可能和目前建设部所提出的国家五大中心城市有不同的研究结论。

中国网:目前我们国家的定位和评价等级标准是什么样的?现在的划分是不是反映出我们城市定位的格局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呢?

倪鹏飞:定位的标准我在一开始已经向你介绍了,一是自身的发展水平要高于周边地区,二是它应该能够对周边城市起到带动、辐射、引领的作用,如果是国家的中心,还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要成为国家的重要支撑,如果要考虑到国际,它既然是国家的中心,那么它也应该是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国际性的城市之一。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觉得中国未来的城市体系首先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体系,这是不言而喻的,当然它也是有层级的,有顶级的,中国一些顶级城市可能和世界的顶级城市相媲美,因为那个时候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中心。中国成为世界中心的一个表现是中国的城市就是世界中心的一个平台,或者说是世界的顶级城市之一,也就是说中国未来的定位。202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至少有一个,也许有三个世界的顶级城市,还可能有一批,像刚才我说的那三个,可能是北京、上海、香港,这三个可能要成为世界城市中的顶级城市,或者是α、β、∑,世界顶级城市按照一些学者的分法是这三级。

还有一些城市,比如重庆、武汉、沈阳、郑州、西安,这些城市可能会成为重要的国际城市,也是中国的中心城市。还有一个概念,未来的城市是大都市区化的,天津和北京可能是合在一起的,整个珠三角也是在一起的,重庆和成都可能是一起的,在这种概念下的城市体系的一个格局,也就是说是以大都市区为一个单元相互结合的成为一个开放的城市体系。如果再让我表述清楚一点的话,首先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体系,它有最高端的世界顶级的城市和与世界顶级平级的城市,也有一些比较低端的城市,它在东部地区可能是连绵在一起的,呈带状的,中部地区可能是族群式的,西部可能是点状的。但是总体上来说,它都是集群式的,首先是一个区域形成集群,中国未来的城市体系首先是一个一个城市的集群,然后再把整个中国支撑起来。我想应该是这样一个城市体系,而不是现在的就按照行政区划,你一个中心,他一个中心,北京和上海是一个大都市区,是一个中心。

中国网:所以以后的城市概念就更广一些了。

倪鹏飞:对。

如何处理好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中国网:去年我们出台了很多新的区域规划,大家也说新的区域经济版图已经慢慢出来了,城市和这些区域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城市与城市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应该怎么样协调发展?怎么样让他们“又好又快”的进行良性竞争呢?

倪鹏飞:刚才你说的这个和我们研究的应该是比较一致的。国家发改委在推动城市大都市区、城市圈的国际化,各地也在强调城市之间的合作,这就是向着我说的未来的城市体系是由一个一个城市集群组成的,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就区域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而言,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在城市的周边有大量的农村地区,也就是城市化初期,城市和农村一般存在着一个对立的关系,城市处在一个激化期,它的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小,所以大量的要素可能都集中到城市里面去了,再加上我们过去城乡分隔的体制,重城市轻农村,所以加剧了两者的矛盾。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量的人口转移到城市里面去,虽然城市发展了,但是由于大量的人口转移到那里面去了,也就是说农村的人口相对在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从客观上有一个从扩大向缩小的过程。

随着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城市力量的扩大,又到了一个扩散期,它可以通过它的造血功能向它的周边区域,包括农村进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包括带动农村的发展。比如,一方面城市创造更多的财富,我们通过政府的手段,转移支付的手段,实现城乡在硬件方面、基础设施方面一体化,在软件方面,也就是住房、医疗、设备等等方面的同质化。同时,由于城市的扩大,它对农村各方面的需求也在扩大,现在看发达地区,周边的郊区、农村,有时候可能比城市里面还要富裕,这就是城市扩散作用所带动的,这是城乡之间的关系,这有一个从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对立,向着城乡一体、城乡差距缩小、城乡双赢这个方向发展,加上我们国家目前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我想在未来的中国,至少这个过程要比其它发展中国家,甚至比过去发达国家所走的过程要短得多。

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也是两点,一是要实现一体化,要打破各种壁垒。从经济上来说,市场化一体化的空间范围越大,资源配置的范围就越大,通过市场来进行合理化配置的程度就越广,它的效率就更高。在一体化的过程中,随着区域之间的竞争,区域之间总是有差异的,再通过后天的努力、后天的竞争,它们之间的差距会明显扩大,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展相应的产业,确定各自的功能,这样两者之间就实现了专业化,并且也实现了合作。我们讲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是一对孪生兄弟,因为各个城市有各个城市独立的类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也存在合作,因为合作对双方都有利,能够实现双赢。所以,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竞争和合作也会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变得良性起来。当然,我们的政府或者行政单位一方面要为市场竞争提供条件、创造条件,使之实现良性竞争,另一方面不要人为的造成那种行政性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发展国际化城市和建设宜居城市不矛盾

中国网: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我们注意到,各个城市都依据当前的一些现状做了一些新的规划和目标,比如说像北京、上海都提出了建成世界城市的目标,有的要写入政府报告中,刚才你也提出了可能要建成世界级的顶级城市,但是许多城市也把旅游、发展服务业、环境、交通、文化等等很多都列入了重点,我们如何看待现在城市的发展方向?我们也在提倡建一个宜居城市,怎么样让它的环境更好,更适宜人类居住,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顺心一些,这之间会不会有矛盾,城市的竞争力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倪鹏飞:你的问题提的比较模糊,我综合一下来回答。第一,国际化和宜居不存在着矛盾,不是说它是相互排斥的,这是一点。国际化的城市可以是宜居的城市,宜居的城市也可以是国际化的城市,它们两者不存在矛盾性。第二,当今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世界经济正在进入全球化过程中,所以国际化尤其是中国正在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国际化可能是每个城市都应该做的事情,每个中国城市首先是中国的,其次它是全球的,每个城市可能都在全球的定位中担负一定的角色,当然有的可能担负的多一点,有的担负的少一点。全球化以后每个城市都是国际化的,应该是这样一个概念。

第三,我非常支持中国一些有条件的城市建设世界顶级城市,这个基本的原因我刚才已经讲了,中国要实现崛起,世界的经济中心要转移到中国,它需要一个载体,正像现在世界的中心在欧美,纽约、伦敦它们是世界中心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一个平台,世界中心在哪里?就在那里,世界创新中心在哪里?就在美国硅谷。因此,我们要实现崛起,要使中国成为世界的重要中心之一,中国的城市也应该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的决策中心。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有硬件和软件达到那种地位,如果你这个做的不好,别人就会替代你,这会大大影响中国整体战略的进程,所以很有必要建设世界城市,并且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有可能不是建设一个世界城市,它还应该建设几个世界顶级的城市。也应该在它的某些功能上,向国际化方面迈进。也就是说它在某些功能上去影响世界。世界城市就是说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去影响世界和全球的城市,一些国际城市可能是在某一个功能上,比如在旅游上、在文化上、在会展上,在某一方面影响世界的城市,这是国际性的城市。

所以,我认为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化应该是迫于眉睫的,必须进行的,过去有一段时间,大家批评一些城市提出国际化问题,有的提出中国有200多个城市提出国际化的问题,我认为提出这个建设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它把国际化理解错了,他把国际化理解为谁的楼高谁就是国际化,硬件设施国际化就是国际了。真正的国际化不是这样,当然那个也体现一点,但更主要的是体现它的功能,体现它的产业,体现这里所居住的人,你的产业是不是国际化的,你的企业是不是跨国公司,有多少跨国公司驻在你这个城市里,你这个城市里有多少国际组织的总部、分部,你的城市里有多少影响世界的人,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企业家在你的城市里面,你的城市交通、金融这方面的功能是不是影响着全世界,这个要实现也要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但是并不是绝对的高楼大厦,不是绝对的硬件设施。真正美好的宜居城市应该是什么样,所以我觉得应该这样理解刚才提出的几个方面。

城市竞争力最主要是看哪几个方面,我们做过一些研究,如果是从计量的分析和短期的角度来看,可能人才最关键,人才是竞争力的最核心的因素。得人才得天下,城市有竞争力是人才比别人强,这个城市的人才技能、创新、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这些决定了你的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如果我们说远一点,人才是流动的,今年你可能在这个地方呆一呆,尤其是高端人才,今天北京好我在北京呆两天,明天我觉得西雅图不错我去那呆两天,或者再过两天,悉尼企业说你到我这儿来呆呆吧,你看我这儿环境多好,我还给你其它的待遇,他有可能又到那里去了,人才是流动的,高端人才流动性更快。有一个预言,将来全世界的人,当然是多少年之后,全世界的人处在流动之中,因为人和工作地点是可以分开的,人们带着计算机,他可以在这呆呆,在那呆呆了,人是可以流动。更重要的是一些不流动的因素,不流动的高端要素,我分析有两点比较关键:

第一,优美的生态环境,如果环境好,可以吸引一些高端人才到这个地方来,而高端人才相对更脆弱,对生活环境更挑剔,所以他更需要高端的生态环境,所以,高端的生态环境或者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关键的,并且是很难复制的,有一些原生态的东西是很难复制的,它也是不可移动的,这个是特别重要的。第二,这个城市多元的、包容的文化,他到你这来能不能融入,高端人才比较怪异的,同时多元的文化有利于创新,多元的文化有利于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产生不同的想法。因此,如果从长期角度来说,这两个因素,一个是可见的,硬件的;一个是不可见的,软件的。一个城市要想可持续的提升竞争力,要想笑到最后,这两个因素要抓住。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宜居城市?

中国网:那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宜居城市?

倪鹏飞:我注意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有许多的排名,而且排名不一样,现在最新的排名是国外的一个组织搞的,加拿大的温哥华排在第一位。但是我看了,因为我研究城市竞争力,宜居城市和城市竞争力有很多相似的方面,我研究了很多排名,我发现他们不管怎么样的标准,都无外乎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这个城市的自然环境肯定很好,有的提出了他离海和离湖有多远,把这个作为一个标准,还有就是有没有自然的风光。第二,便利快捷的基础设施。随着人类的进步,技术越来越发达,一个高端的人在这个地方生活,他的购物、出行、工作便捷不便捷,能不能四通八达,能不能智能化、能不能无限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第三,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这个地方的人有没有偏见,有没有歧视,能不能容纳别人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国际化的状态下,因为在我们国内不存在这一类,所以不存在排斥的问题。如果是国际化,会有不同的组群在这里,如果排斥的话,可能就不利于他的就业、生活,这可能是人们选择宜居城市很重要的方面。再一个,包容、开放有利于创新,我们注意到纽约、伦敦、多伦多等等这些城市,为什么能够创新,就是因为他有开放、包容的文化。我们的上海、北京、深圳为什么能创新呢?也是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第四,和谐安详的社会环境,你的法制、社会治安,如果我在这个地方连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证,我在这个地方社会基本的法制公平,打官司老输,不管是应该赢还是输,直接影响到你的财产和创业积极性,一方面影响你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影响到你创业的积极性,这也是一个方面。我注意到了没有一个评选标准会缺这个指标,首先是安全感怎么样,有的地方采取了一个很极端的措施,就是把钱包放在公园里看有没有人拿,把这个作为一个衡量标准。

再一个,健康富裕的经济环境,这一点尤其是在我们发展中国家,这一点是必须强调的,我们不要羡慕西方一些国家或者一些城市,我最近到国外去,感觉那些城市不一定有竞争力,有的地方的人天天在阳光下晒太阳,虽然他们比我们先进,但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提倡的应该是有业可就,有事可做、有学可上,有相当多有活力的经济来支撑着我们,赋予健康的经济环境也是我们宜居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不能偏废了,不能想宜居就把工作放一边,你没有工作怎么来享受宜居的环境、优美的环境,大概是这几个方面。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要处理好四对关系

中国网:城市的功能,城市的各方面要素其实都要综合的考量,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也是非常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您觉得目前我们处于城市化的什么阶段?这些主要的问题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解决?您能给我们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吗?

倪鹏飞:中国城市化阶段问题,我前一段时间做过一些研究,按照一般来说,中国的城市化可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30%以前是初期,5%以前是农业社会,或者叫前城市化阶段;5%—30%之间就叫城市化的前期;中期是城市化30%—70%之间,中期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个是前中期、中中期、后中期,现在中国处在中期的中期这样一个阶段,因为我们的城市化率平均来看,2008年46点多,是中中期阶段,中中期也就是城市化的加速期。中国城市化在发展过程中推进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应该说从有城市以来,中国的城市化率一直是在5%徘徊,一直到解放前,建国以后有一段时间提升的比较快,但是后来又出现了曲折,改革开放的时候才10几,经过30年,尤其是从90年代开始,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一个加速期,应该说规模、速度都是空前的。中国由于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地域的大国家。因此,中国的城市化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一样,中国遇到的问题也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没有遇到过的。

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就是几个关系的问题: 第一,迁移与转换的关系。从农村里迁到城市里,从农民转成市民,这两个关系的问题,一个真正的城市化,一个完整的城市化,从空间来说,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里,或者说就地建新城了,农村变城市了,同时我的身份也应该转成市民了,至少和现在城里居住的市民是一样的。现在的问题是,这两个出现了脱节,首先一部分人迁到城市里了,但是他的身份没有转变,这些人是失地的人,他的地方建上高楼大厦了,或者划成城市区了,但是他的工作没有,他的社会保障没有,他的子女就学也没有解决,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的住房由于当时采取的征地拆迁补偿解决的可能好一点,住房方面以外其他的都没有很好解决。

第二,转换了但是没有迁移,转换是不完全的转换,这就是农民工,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里去,找到一份临时的工作,但是他的身份户籍、医疗、孩子教育还都在农村,包括他的住房。因此,从这个关系来看,这两类人他们的就业、住房、养老、社保、医疗、教育都没有很好的解决。他们的收入也很不稳定,所以这是新增城市化人口或者说潜在城市化人口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是一些国家定义成城市贫困的一个范畴。我认为这个是重中之重的问题。还有一批大学生每年有100万从农村考上大学,经过训练到城市里就业,他们的境遇可能比农民工好一些,但是也在就业和住房的问题上。就业没解决的话,他可能在社保等方面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说新增城市化人口的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就业没有很配套、很完美的解决,这是城市化中面临的很大的问题,这也是中国推进城市化最大的一个挑战和威胁。

这些人口到城市里面,究竟是面临城市发展的力量,还是将来要变成城市贫困人口,像拉美那些国家,像过去一些城市化国家遇到同样的问题,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这在不同城市、不同程度都存在,有的地方,工业化超前,或者说工业化推进的很快,城市化相对滞后,这就是一些沿海地区,城市里都是工厂,城市的功能、市民的生活、社会事业的建设严重滞后,城市变成了一个工厂。有些城市工业没有,就是两点,一是房地产,二是道路桥梁,光靠这个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所谓的经济就是餐饮服务,没有实际产业的支撑,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城市化和工业化两个轮子应该同步推进,甚至有些地方这方面快,那方面慢。

第三,城乡关系。全国的情况都非常严重,改革之初差距比较大,改革开放是先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有一段时间发展比较快,农民的收入大幅上升,大概是80年代的时候是最低的时候,现在城乡收入的差距在逐渐的扩大,已经超过了国际的警戒线,达到了1:3.36,去年是3.31,比前年有所降低,但这也是很高的。除了收入的差距,我们刚才回顾的那些农村和城市的硬件基础设施有很大差距,农村和城市的社会保障、社会事业也有很大的差距,这方面国家正在采取措施,改善状况,向城乡一体化的方向迈进。

第四,空间和载体的关系。这个人们注意的不多,但是也很严重,过去我们一段时间,从事空间的扩张过大,城市的发展占大量的土地,并且是一种分散的发展,特别是有一段时间鼓励发展小城镇建设,这不仅占用了很多的土地,而且导致了大量的污染,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各方面不配套,或者由于规模小,城市化的成本非常高,这个也是很大的问题。当前这一点还需要特别注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小城市,这个政策我认为很不错,怎么样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全球城市向大都市区的发展趋势结合在一起,这个很值得研究。怎么走集约式发展的道路,我们最近经过研究,提出了一个战略路径,就是集群化发展,大城市带动周边的小城市,或者大城市周边的一些小城市借助大城市的力量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的连接,串起来形成集群的态势共同发展,这样既能减轻大城市的压力、中心城市的压力,又能改善周边的环境,同时又能分享外部经济,这是我们可以很好探索的道路。

我想主要就是这几个方面,至于解决的办法实际上我刚才已经讲了一个,从空间上走集群化的城市道路。要解决迁移和转换的关系,或者说解决新增城市人口的住房、医疗、社保等等问题,要各级政府在两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在制度方面作出努力,打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界限。比如,在医疗、社保、教育这些方面实行全国的统筹,取消城镇户籍的限制,这些制度上要进行推进。另一方面,政府要拿钱,各级政府要增加社会事业的投入,因为城市化的推进有两个意义,一方面是从社会的意义或者政治的意义上说,就是我们的工作目的,我们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生活的更好一些,要实现小康,要实现缩小差距,这是我们工作的目的。

再一个从经济上来说,城市化有利于扩大需求、带动经济的增长,所以推进城市化无论是从手段还是从目的上来说,都是一致的,因此政府要在两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在体制改革、制度改革方面加大力度,二是在财政收入、社会投入方面加大力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连在一起的,过去我们为什么这方面的制度滞后,就是因为我们没有钱,要改革这个制度,政府就要拿钱,现在我们有一定的条件了,我们要进一步的发展,要让城市化带动中国经济持续的增长,扩大我们的内需,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这些任务都压在一起了,我们现在也有一定的技术和钱了,关键是政府要下决心把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改变,改变以后它的制度也就改变了。

中国网:倪主任您看,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城市里生活的人可能也有非常重要的因素,您刚才提到有人才的因素在里面,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是不是也有一个新的变化呢?

倪鹏飞:城市说到根本上,它的主人是人,人既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的环境,过去许多城市提出“人人都是城市环境”。一个美好的城市,它的人应该是高素质的市民,一个美好城市里面的主人应该是一个高素质、友好的、包容的、负责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当然他在技能上、在知识上也应该是不断进步的和不断发展的。要建设宜居城市,建设美好的城市,不仅人人要动手改善周围社会的硬环境、软环境,而且每个人要改变自己,我记得新加坡在建设世界花园城市的时候提出了三个经验:第一,硬件,基础设施。第二,软件,实际上也是硬件,就是信息技术,电子通讯。第三,就是要培育市民。

市民物质素质、精神素质有这几个方面:第一,应该是一个健康的、长寿的,这是应该要实现的。第二,应该是有技术的、有知识的。第三,思想要积极向上,就是在思想上。尤其是在人的社会关系上,就是社会责任方面,要遵纪守法,要有良好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的意识等等。现在有一些城市都有公民手册,我记得我到日、朝的时候,他们的城市很好,他们每一个市民都发了一个手册,那里面详细的提出了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应该做什么,都做了一些提示。

中国网:今天非常感谢倪主任和我们一起讨论了城市的话题,我们也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能够在世界的宜居城市的排行榜上,我们有越来越的城市名片能够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也感谢今天网友的收看,感谢关注我们的“中国网 中国联通—两会天天评”。再会!

(责编 文字:常海燕\主持:常海燕\导播:李哲\摄像:董超\图片:王锐\后期:董超)

本期观点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中国的城市化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一样,中国遇到的问题也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没有遇到过的,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能否处理好四个关系。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宜居城市?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宜居城市都有许多的排名,宜居城市和城市竞争力有很多相似的方面,不管以什么为标准,都无外乎这么几个方面。
发展国际化城市和建设宜居城市不矛盾
  过去有一段时间,大家批评一些城市提出国际化问题,我认为提出这个建设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别把国际化理解错了。
如何处理好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国家发改委在推动城市大都市区、城市圈的国际化,各地也在强调城市之间的合作,这就是未来的城市体系,是由一个一个城市集群组成的。

相关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