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PK大学生就业难
    简介:作为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我国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面临着十几亿人要吃饭和数以亿计的劳动力要工作的巨大挑战。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1000多万新增劳动力进入就业大军,就业需求旺盛。于是“就业难”就成了一个令政府头痛,让百姓心烦的话题。那么,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增加就业的出路何在?

嘉宾介绍

下期节目预告 ·3月12日16:00 两会天天评之城市发展如何提速?

专家点评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网•中国联通-两会天天评》节目。作为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我国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面临着十几亿人要吃饭和数以亿计的劳动力要工作的巨大挑战。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多万,可以说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让政府头痛、令百姓心烦的话题。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增加就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今天我们特别为大家邀请到两位嘉宾,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教授、研究员都阳;人大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研究所支部书记陈立鹏。

中国网:非常欢迎两位嘉宾的到来,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就业难。现在我们天天说“就业难”,到底我国现在的就业形势有多难,2009年我国的就业形势总的来说怎么样?还先请两位嘉宾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2009年就业形势如何?

都阳:2009年的就业形势也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在2008年经历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金融危机对我们出口导向型的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企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劳动力毕竟受到了一些冲击。我们用劳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就业形势总体保持了稳定。什么意思?相对于我们在金融危机之前,由于我们有很多积极就业政策实施,总体上看就业形势比较稳定。

陈立鹏:今年的就业形势应该比去年更加严峻。从我了解到,咱们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来讲,形势是非常严峻。今年全国高校有630万毕业生比去年多了将近20万,去年是611万,这630万大学生要就业,同时去年的611万大学生当中大概有80万左右的大学生没有就业,他们今年也要找工作。

陈立鹏:大概从全国总体的经济形势来讲,今年的形势比去年、前年都应该好一些,因为前年经过了金融危机,今年经济逐渐走向平稳,可以说就业岗位会更多一些,所以有好的一面,也有形势严峻的一面。

为何出现“用工荒”?

[背景资料]:据媒体报道,春节刚过,东部沿海地区就出现大规模用工荒,珠三角缺口超200万,南方企业纷纷到河南“抢人”。 用工荒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农民工就业究竟难不难?

都阳:其实用工荒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现象。最早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反应是2003年、2004年,那时候在东南沿海地区也有“用工荒”的报道,当时的情况没有现在这么严重,是局部性的,也是特定群体的。比如技术工人短缺,但是我们观察到2005、2006年,特别到2007年,普通工人的短缺,还有短缺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包括一些沿海和内陆的地区都存在短缺现象。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使这个势头得到了缓解,但是随着我们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和经济的回暖,这种现象又出现了,而且感觉势头上比以前更猛烈。这当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强调两个基本方面的原因,如果从这两个原因看,不难理解这将是未来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现象。一是从劳动力需求方面,中国经济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了,几乎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样大的经济体也需要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支撑经济增长,每年经济的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接近百分之八点几。在我们国家来说,这几年还是比较低的增长速度,但是从世界范围看这是一个很高的增长速度,那么支撑这个速度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经济增长。

都阳:另一方面从供给方面看,有一个基本面的变化。我们国家生育率水平最近几十年一直在下降,生育率下降导致了人口转型的出现,人口结构的变化。在劳动力上,新增劳动力人口2005年、2006年、2007年新增的数量开始减少,大概也就和我们用工荒相对吻合。供求两方面看,这都是长期的趋势,中国经济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势头,这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势头。从供给方面看,我们人口结构稳定的变化也不是短期能改变的因素,这两方面因素都会导致我们现在出现的现象。

陈立鹏:前面都阳老师谈的两个观点我非常同意。民工荒除了刚才两点以外,我觉得用人单位、企业、工程所需要的人同我们的职业教育,包括培训市场跟不上有关。以前我听过一些报告,我国的职业教育有广阔的市场,很多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现在企业存在一个产业升级,企业技术改造,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或者我们说新型的农民。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可能也跟农民工本身劳动技能,技术的熟练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出现“民工荒”还有一个原因,跟企业提供的工作待遇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岗位如果提高福利、待遇、工资的话,可能不仅仅是民工会去应聘,还包括一些中专毕业生、大专毕业生都会去应聘,就不会存在用工荒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提高一些待遇可能还是会有一些人去应聘的。

增加就业,政府做了什么?

中国网:我手上有一个数据,2009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到了1102万人,超过了政府设定的900万人的目标,这个数字对政府来说意味着什么?

都阳: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政府实施一个计划叫“积极的就业政策”,这个政策一直在实行。包括对于培训体系的完善,培训群体的扩大,还有一些就业信息的提供,这些都是很积极的一些措施。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前的实施往往只是劳动的管理部门,实际上特别是像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或者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它往往在一个职能部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是力不从心的,需要更多的部门参与。比如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在反周期当中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同时在劳动力市场上创造更多的机会。

中国网:陈老师有补充吗?

陈立鹏:对于政府来讲,因为现在需要就业的人越来越多了,刚才你介绍了一个数字比预期多了200万,这就对政府怎么样想办法解决群体的就业,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怎么样从政策的层面出一些更积极的、促进就业的政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最根本的还是怎么样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才有利于各种群体的就业,才能有利于增加就业的岗位,这是政府要考虑的。怎么样通过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当然也包括促进就业的一些具体的政策,来提供更多的岗位。

陈立鹏: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的一个通知,按照国务院的通知有关部门加大执行的力度,把政策真正执行到位,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就业非常有帮助,因为这个通知写得很清楚,提了八项重大的举措促进大学生就业。从政府各个部门主体来讲承担起什么责任,高校、教育部门有什么责任,都提得很全面,也很科学。下一步作为政府来讲,包括各有关部门,如何能够把政策执行到位。现在各个地方也出台了一些执行政策的措施,我最近也关注了一下,各个省市如果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本省市的情况、特点,把政策执行好,这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是非常有帮助的。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和力气,作为头等大事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非常好。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怪象

[背景资料]:与“用工荒”相对应的另一个奇怪现象是,大学生为找工作挤破头。2010年,中国将有630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2010年被评为大学生就业最吃力的一年。

陈立鹏: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确实是因为这些年高校扩招比较厉害,有一个数字2001年的时候毕业生100万左右,到2010年毕业生是600多万,数字增长是很快的,这么大量的学生找工作,而我们的经济发展不是成倍的发展,不会成倍的提供就业的岗位。

都阳:刚才陈老师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总量上供求现在平衡并不意味着结构上是一一的对应。当中有一些很复杂的问题,比如培训体系是不是适合,某些高技能的岗位可能没有;比如我们教育体系的改革,我一直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和我们的教育体系本身的改革是有关系的。国家也在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这当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高等教育面向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情况,怎么和劳动力市场更好的连接,怎么让劳动力市场在高校当中得到更好的反映。

都阳:用工荒是对普通工人,大学生受过很多教育,我们对大学教育的投资,包括公共的投资和家庭的投资都是相当大的费用,如果说大学生想从劳动力市场得到回报,必须有更高的工资补充成本的投入。我们从总量关系上看,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供给的局面变化导致了用工荒的出现,用工荒的出现是因为农民工的群体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借用经济学的一个理论,他愿意接受的工资比较低,这样他的就业灵活性就更高。大学生因为他个人也好、家庭也好,付出的时间和公共资源都很多,所以相对来说他心理价位就会高一些。另外跟整体宏观经济发展结构有关系,因为经济在增长当中,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还是很多的,由于总体的工资价位比较低,劳动力优势比较明显,这个产业就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相对低技术、低工资的群体有更高的需求,相对来说高技能的这部分需求可能没有这部分完善,从结构上就可能出现这个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未来这部分群体,就业仍然这么困难。随着这几年用工荒局面的出现和劳动力市场价格信号的释放,在未来有可能会看到我们大学生扩招的政策会取得一些效果。

如何看待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中国网: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知道大背景的调整,会对就业的形势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挑战还是机遇?

都阳:这个问题从几个主体来看,首先说劳动力市场上的参与者,其实任何人都是这样,谁都想找到一份好工作,想获得更好的回报,更高的工资。我们看到劳动力市场上用工荒的出现,导致了我们以前很多年没有变化的普通工人的工资在近几年开始上涨,上涨的速度比较快。我们根据国家统计的资料看,2008年即使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有百分之十几的实际增长,扣除价格因素以后的增长。这意味着什么?普通的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更高的收入,这是我们发展的目的,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因为我们发展就是想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他们的收入提高了,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同时劳动者是社会成员的主体,他们的收入增加了,也有利于收入分配形势的改善,从劳动参与者的角度来说是积极的。

都阳: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持续观察到用工荒的存在,观察到普通工人的工资在不断上涨,推动了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使企业用工成本不断的增加。释放一个信号,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资优势和技术优势相对来说会缩小,资本和技术本来是没有优势的,它的劣势相对会缩小。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就会推动我们产业结构升级,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发展来看这也是规律性的过程,由于工资价格的上涨,推动产业升级和转移。比如制造业从日本向四小龙到我国东南沿海的转移都是这个过程,这个现象没有必要过分的担忧,这是我们发展的一个结果,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这里面肯定会有一些政策的支持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

中国网:总体来说我们还是应该保持信心的。

陈立鹏: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农民工来讲,对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技术的升级对农民工的技术能力、专业的技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大学生就业的情况来讲,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像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这块怎么样更加适应技术改造、技术调整的需求来调整我们的培养目标,针对这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来讲产业升级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为它对劳动工人、新型农民素质提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职业教育很大的一个市场就是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很大的市场,培养培训的市场。

经济结构变化促进就业结构变化

中国网:我们这有一位来自新浪网的网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现在社会一直在发展,有没有出现一些新岗位、新职业,专家给我们点评一下。

都阳:的确我们的劳动主管部门编一个职业分类大典,每年都有新的岗位出现。从我们研究者角度来说,从宏观的角度看,中国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会推动就业结构的变化。比如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以制造业或者初级的加工业为主的一些岗位,随着工资价格的上涨,这些部门竞争优势相对下降,也就意味着经济结构更多的向技术岗位转换。比如服务业,现在是以“接单”服务业为主,以后金融、保险这些产业需要很大的扩展,来为我们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这样他们会在这些行业面临一些新的岗位。我也听说过在中国大陆市场上,比较职业的金融服务的人才还是比较缺的,一方面和我们经济结构的转型有关系,也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有关系,不是说不需要人才,是我们没有创造出、培养出很多行业需要的人才。

中国网:陈老师您有什么新的信息吗?

陈立鹏:我最近注意到宁波此前公布了它认为十个新的职业。讲到有陈列展览设计员,动画绘制员,会展策划师,宠物健康护理员,智能楼宇管理师,中央空调系统操作员、模具设计师、客户服务管理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理财规划师等等,这都是根据社会新的需求。

都阳:这可能是说经济的发展本身会产生新的需求,新的需求产生以后自然会在劳动市场得到体现,是这么一个过程。如果让求职者凭空想什么岗位很难。

陈立鹏:包括现在喝酒驾车管得很严,就出现了代驾这个职业。

中国网:网上有做点评的网站专门推出一些新的岗位,聘人尝试一下美食,或者看哪个宾馆的床好不好之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真的是出现了很多新的岗位,可能也是我们以前没有想到的。

都阳:而且以后的分工会越来越细。

陈立鹏:越来越精确,越来越符合人性化的需求。

专家就业指导:准确定位、树立信心

中国网:现在虽然说大家都在说今年的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企稳回升了,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还是存在的,所以在节目的最后我们请两位老师给需要找工作的朋友们做一些就业指导。

都阳:指导谈不上,毕竟72行差别都非常大。但是给大家一些说法,中国经济的发展,从中长期来看局面是非常好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信心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中国网:都阳老师和温总理的基调有点像,一定要树立我们的信心,树立人民的信心。

都阳:我的确对中国的经济充满信心。

陈立鹏:对学生,我提几点建议。

第一,作为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个心态很重要,我跟我们的学生接触比较多,特别女生现在找工作比男生难很多。我经常跟她们讲,一个要相信自己,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比较好的工作,同时正确的认识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势。可能会碰到一些挫折,女生碰到一些歧视,能够正确的对待,我们要相信好事多磨。

中国网:心态一定调整好。

陈立鹏:对。第二,一定要准确定位。这点非常关键,要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根据你这个专业近几年就业的情况,把自己找工作的一个目标、求职的方向定位好。我们不能够好高骛远,也别考虑一步到位,这样可能就有利于定好目标,不能把目标仅仅定在大城市、好单位。以前说过我们找工作的时候也要做到顶天立地,大城市也找、好工作也找。偏远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农村基层非常需要大学生,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优秀大学生。

第三,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当中要注意,虽然我们的形势很好,面试的机会很多,大家注意在求职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求职的经验,提高就业的能力,要反思自己每次求职当中碰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考官问你一些什么问题,用人单位问你一些什么问题,一般都是什么程序,一般会考些什么东西,要不断的反思这些东西。包括具体求职的技巧、面试的技巧,怎么设置简历,很多高校都做了一些工作。

陈立鹏:另外从长远来看,大学生怎么样提高就业能力?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要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为今后就业提供资本。大学生要着重培养四个方面的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这四方面的能力培养得很好,这对于以后的就业应该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最后我衷心的祝愿各位大学生,特别是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能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工作,能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网:对于就业和对于教育一样,希望人有所需,人有所得,需要接受教育的人,都能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需要工作的人都能够找到工作。今天非常感谢两位老师做客中国访谈节目,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收看我们这一期的《中国网•中国联通两会天天评》节目,同时也要感谢中粮集团长城酒业对中国访谈节目长期、大力的支持,感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责编:汪洋\主持:汪洋\文字:汪洋\导播:李哲\摄像:董超 庞睿\图片:王锐\后期:王童根)

本期观点

劳动力需求与人口结构不平衡导致“用工荒”的出现
2003年在东南沿海地区就有“用工荒”的报道,到2007年,短缺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一些沿海和内陆地区都在报道用工短缺。
总量供求平衡并不意味着结构是一一对应的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确实是因为这些年高校扩招比较厉害,而我们的经济发展不是成倍的发展,不会成倍的提供就业的岗位。
解决就业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
在一个职能部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是力不从心的,需要更多的部门参与。经济发展才有利于各种群体的就业,才能有利于增加就业的岗位。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由于工资价格的上涨,推动产业升级和转移,这是我们发展的一个结果,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相关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