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庆解答今年财政超收用途 解读明年财政政策重点

金人庆解答:今年财政超收究竟用于哪些方面?

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财政增收超过4600亿元,同比增长23.5%。为什么今年我国财政有如此大的增收幅度,以及超收资金都用于哪些方面,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金人庆说,今年财政增收较快,是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效益大幅提高的反映。财政增收主要来自税收收入的增长。其中,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大税种约占50%;进口环节关税和代征增值税、消费税等,约占20%;其他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增长。

他说,今年财政增收较多,但有相当一部分是一次性收入,或称超常规收入。一是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良好,但也出现了局部地区和行业投资过热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所以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这部分税收相应增长较快,初步估算有1000亿元左右。二是由于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出口退税率平均下降了3个百分点,加之去年第四季度企业集中报关退税,今年出口退税累计比去年少退了近千亿元。

金人庆强调,对于超常规增收,不能用来安排一般性、刚性支出。

他指出,超收分中央财政超收和地方财政超收两部分,中央财政超收大部分用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并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向困难地区、困难群众倾斜。同时用于解决历史欠账,化解财政风险。具体说来,中央财政超收主要用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包括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等,约160亿元。二是在支持社会保障,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像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及城市低保标准等。三是解决历史欠账。其中用于解决出口退税陈欠达1000亿左右,用于解决退耕还林欠账达405亿元。四是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支持力度,以及加大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五是支持企业改革包括企业兼并破产和企业分离办社会支出等,以及用于救灾款的拨付。(新华网\记者 齐中熙)

金人庆解读2005财政政策八大重点

据湘财证券有关人士的预测,2005年国债发行总量将减少,其中长期建设资金在800亿元左右,比2004年减少300亿元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地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和完善。”2003年12月24日,金人庆在他担任财政部部长后第一次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说。

一年之后。昨天(21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全国财政会议上回顾了2004年财政工作的基本情况之后,明确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并指出明年财政工作八大重点。他还特别提出关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问题。

2003年,金人庆提出了2004年八大重点;今年,他又提出了2005年的八大重点。对比这八个重点,可以看出,财政政策的转型和防范地方财政风险成为明年财政工作的两大首要任务。

解读稳健财政政策

12月3~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5年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性财政政策。这意味着实施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退居幕后。

金人庆在会上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包括财政调控目标方向、手段组合、方式方法转变在内的重大政策转型。稳健财政政策不仅是财政政策名称和赤字规模的调整变化,更是财政政策性质和导向的根本转化。“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是稳健财政政策的重要内涵。

他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绝不等于财政政策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不作为或无所作为。相反,中央财政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在减少国债项目资金的同时,中央财政将适当增加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这些建设资金及其他支出也将遵循调整结构、区别对待的原则,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包括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国债项目资金转向

金人庆说,7年来,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主要运用增发建设国债、调整收入分配等手段,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国债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据财政部测算,1元的国债投资就可以拉动10元的社会投资,国债每年拉动GDP1.5到2个百分点。1998年,中国增发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1999年,增发1100亿元;从2000年到2002年,每年增发1500亿元。

此前,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4年原本要增发14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但在年初的本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中,将1400亿元规模调减到了1100亿元。这可以看作是积极财政政策逐渐淡出的信号之一。

据湘财证券有关人士的预测,2005年国债发行总量将减少,其中长期建设资金在800亿元左右,比2004年减少300亿元。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苏明博士说,在稳健的财政政策的背景下,国债压缩是大的趋势,但是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不能完全取消。他说,对已开工却没有搞完的项目要给予支持,让它收尾,这个数字全国有800亿元。

在昨天财政工作会议上,金人庆阐释的稳健财政政策的内涵之一——推进改革,就是指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资金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在保证一定中央财政投资规模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资金规模,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支持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和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体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

他说,明年将适当调减国债项目资金规模,国债项目资金将集中用于结构调整: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支持粮食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公检法司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三是支持西部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中部地区崛起,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四是加强边境国防安全、能源安全、反恐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五是需要国债资金支持的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治淮工程等在建重大项目。(第一财经日报 苏盈)

金人庆解释稳健财政政策:绝不等于无所作为

在21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指出,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需要,目的是促进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

金人庆说,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但也出现了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粮价攀升,带动居民消费品价格明显上升等问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进行了一系列宏观调控并已取得了积极成效。当然,宏观调控的成果还有待巩固,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中央决定2005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通货膨胀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压力时,继续实施这一政策,不仅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甚至易于形成逆向调节;不仅不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趋势,而且易于加剧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程度,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因此,积极财政政策应当适时转向。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经济又并非全面过热,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许多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而且没有强烈信号表明近期会发生高通货膨胀,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不宜一下子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

还要看到,目前国内投资规模仍然较大,社会资金比较充裕;国际经济由持续低迷转向复苏和较快增长,将带动我国出口和利用外资增加等。这些都为调整积极财政政策、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提供了有利的内外部条件。

金人庆指出,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包括财政调控目标方向、手段组合、方式方法转变在内的重大政策转型。稳健财政政策不仅是财政政策名称和赤字规模的调整变化,更是财政政策性质和导向的根本转化。概括地说,就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金人庆强调,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绝不等于财政政策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不作为或无所作为。相反,财政政策要在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巩固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发挥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

中央财政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在减少国债项目资金的同时,中央财政将适当增加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这些建设资金及其他支出也将遵循调整结构、区别对待的原则,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包括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此外,中央财政还将积极研究制定实施支持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进一步发展,以及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产粮大县粮食生产等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促进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协调发展。(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网综合消息 2004年12月22日


金人庆:实行稳健财政政策 加强改善宏观调控
刘国光阐释“双稳健”政策
《人民日报》:财政政策 从积极到稳健
明年财政政策为何舍"中"取"稳"
金人庆:中国明年推进有增有减的结构性税改
贾康:从“积极”到“稳健”:财政政策转型
专家: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有利防经济大起大落
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金人庆详解稳健财政政策
再论“双稳健政策”
吴敬琏积极评价双稳健财政和货币政策 预期乐观
如何实施“适中的”财政政策
稳健财政政策全新登场 2005年货币政策四大走向
积极财政政策即将退出 吴晓灵披露明年货币政策取向
金人庆:增加财政收入提高驾驭市场能力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