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从灰蓝一片到五彩缤纷[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2-02 发表评论>>

铺天盖地的服装、服饰广告增添了都市的现代气息。

 

铺天盖地的服装、服饰广告增添了都市的现代气息。

 

民营、私营服装企业纷纷登场,促进了服装产业的发展。

 

Δ编织美丽的日子Δ

  过去有句老话,女孩子若不学好女红,将来就会嫁不出去。对于这样的说法,现在的女孩子都会嗤之以鼻。在中国,女红的好坏和是否嫁得出去早就挂不上钩了。但如果手巧、能干,肯定会把日子过得更好。

  记得笔者小时候,母亲很早就开始教授织毛衣的技法,无奈我总是没有长性,往往织得一半就放弃了,到现在编织的水平依然很低。而牛大姐则不同,她的编织技巧是出众的,为当年的生活解决了不少难题。

  现在,自己织毛衣的人越来越少了,倒是人们衣柜里的毛衣越来越多。很多家庭主妇一到秋天就会去商场买几件新款式的毛衣,因为现在的毛衣价钱不贵,花样繁多,又比手工织的平整,省时省力当然受欢迎。

  牛大姐也承认买的毛衣比自己织的漂亮,她本人穿的也是买来的羊毛衫。但在每天晚上,她还是喜欢边织毛衣边看电视,似乎不习惯手里闲着。家里的孩子、大人都不穿手织的毛衣了,她就给自己织,变换各种花样织,或织些小孩的毛衣送给亲戚朋友。

  对于很多女人来说,编织、缝纫等手工技巧是她们的乐趣和爱好。虽然日子富裕之后,这些手艺已不是生活的必须,但她们依然喜欢用自己的巧手给生活增添些亮丽的颜色。

  如今在北京的街头,有一种名为“十字绣坊”的小店很受女孩子青睐。店里提供各种各样的布、针、线,以及花样图册,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制做各种图案的背包、窗帘、沙发垫、台布、装饰画等。很多年轻姑娘虽然不会做衣服、织毛衣,但却十分热衷于这种富有消遣、休闲、艺术功能的“女红”,美丽的日子就在她们的手中一针一线地编织绣制而成。 文:侯若虹、图:冯进

  

〈小资料〉

  Δ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3年截止到11月份,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销售总额达到358.2亿元,各种服装共销售18644万件。

  Δ 据海关统计,2003年1—11月份,中国服装及衣着附件累计出口469.30亿美元。在该类商品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中,位列前三位的是日本、香港和美国。

  Δ 据中国服装协会2002年末的调查,中国有梭织服装企业4.96万家,从业人员410万,梭织服装生产能力140亿件,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Δ 在1950年,中国全国的服装产量只有0.56亿件,到1978年发展为6.7亿件,在2000年升至为117亿件。

  Δ 中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实行用布票限量购布。直到1977年,全国的棉布产量才突破100亿米,1982年达到150亿米,在1983年12月,取消了布票制度,所有的纺织品敞开供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庄昊文章来源: 中国网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