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师》:心灵扭曲的历程

编者按

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钢琴教师》是她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后来又被法国拍成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一举荣获了三项大奖,即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评审团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近日翻译出版了该书的简体中文本,使中国读者也有机会欣赏这部“流淌着音乐的声音和独特语言激情”的作品。

《钢琴教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奥]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著宁瑛郑华汉/译 

■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生平简介

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于1946年10月20日出生在奥地利施蒂利亚州一个具有捷克犹太血统的家庭。她自幼开始学习钢琴、管风琴和长笛,后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1964年毕业后,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同时她还继续学习音乐。1971年她获得维也纳大学管风琴硕士学位。

上世纪70年代初,她辗转柏林、罗马等地。1974年与戈特弗里德·许恩斯贝格结婚,居住在慕尼黑和维也纳。耶利内克很早就开始写诗,在1967年出版诗集《丽莎的影子》。1970年发表讽刺小说《宝贝,我们是诱饵》。此后写下大量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作品。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成分的《钢琴教师》。

耶利内克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女情人们》(1975)、《钢琴教师》(1983)、《欲》(1989)、《死者的孩子们》(1995)、《贪婪》(2000),戏剧《克拉拉S》(1981)、《城堡戏剧》(1985)、《在阿尔卑斯山上》(2002)、《死亡与少女Ⅰ-Ⅴ》(2002)等。她先后获得过海因利希·伯尔奖、施蒂利亚洲文学奖、格奥尔格·毕希纳奖等许多奖项,200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的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在她的小说和戏剧中,声音和与之对抗的声音构成一条音乐的河流,以独特的语言激情揭露了社会庸常中的荒谬与强权。

1983年在自传背景下创作的《钢琴教师》,在所提出的疑问的框架之内,描写了一个无情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读者面对的是强权与压抑,是猎者与猎物之间的根深蒂固的秩序。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节录)

■《钢琴教师》内容梗概

□不正常的母女关系

埃里卡是位单身钢琴教师,与母亲生活在维也纳第八区的一幢出租的小房子里。

母亲要把女儿培养成杰出的钢琴家,从小就向她灌输高居于凡夫俗子之上、独一无二的优越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母亲从灵魂到肉体,从各个方面约束女儿。

埃里卡的青春期变成了“禁猎期”。母亲紧紧守护在身旁,保护她不受外界影响。她时刻处于母亲的监视之下,不能越雷池一步。母亲甚至让女邻居充当侦探,举着高倍望远镜监视女儿。埃里卡没有任何自主权,母亲决定她穿什么衣裳,外出后回来要脱下外衣受到仔细的检查,看看有无男性动过的痕迹。

□反常的心理和生理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埃里卡虽已到中年,但心理和生理在受到极度压抑的情况下渐渐变得乖谬、反常,做出令人无法理解的怪异行动。堂堂女钢琴教师竟走进本是男人光顾的性商店,投币观看裸体女性色情表演;坐在色情电影院里看男女性交的三级片;在夜晚藏在公园的树阴里窥视嫖客和妓女交易的过程。但这一切非正常的行动并未使她得到满足,为了宣泄被压抑的性欲,她竟然用刀片割自己的下体,看着鲜血流淌;或者在母亲身上发泄,亲吻、撕咬。

埃里卡的学生克雷默尔的出现打破了母女之间死一般沉寂刻板的幽闭生活。克雷默尔是个学工科的大学生,业余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为了接近埃里卡,他想把比自己大10多岁的女教师搞到手。他急切想闯入女教师封闭的生活,看看在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外壳底下的真实内容。

□受虐狂的疯狂举动

埃里卡缺乏性经验,害怕承认感情。她开始是躲闪、回避,但与此同时也无法掩饰心中萌发的对爱情的渴望和本能的性要求。于是出现了她出于嫉妒把碎玻璃藏在女长笛手的大衣口袋中,使姑娘的手被割破的一幕;于是出现了在厕所中和男学生相互挑逗、征服,最后归于失败,使克雷默尔受辱的一幕。

克雷默尔后来在储物间里想报复女教师,却吃惊地发觉自己阳痿了。这样一来本应给双方带来愉悦的性爱变成了征服和被征服,施虐和受虐的仪式。抱着希望从受虐中得到快感的天真的性幻想,女教师用写信的方式命令他如何对自己施虐,捆绑、拷打和堵口物等用具也准备得一应俱全。然而她又惧怕真的挨打,其实她渴望得到男子的爱和温情的抚摸。因此她又在信中暗示不想真的受到折磨。

学生不理解这么复杂的心理活动,也不想和她做这样的游戏。他的受挫变成了攻击,真的给这个女人上了施虐课。他强奸了埃里卡,打得她鼻骨骨折,血流满面。

受到严重伤害的女教师第二天拿着刀子来到学校,但她没向克雷默尔报复,长期带着桎梏,习惯于学习和服从的埃里卡选择了自残,她将刀刺进了自己的肩膀。

看着温暖的血从伤口流出,埃里卡慢慢地走回了家。 (记者赵明宇/整理)

■《钢琴教师》内容节录

□克雷默尔酝酿新攻势

瓦尔特·克雷默尔追随着埃里卡,开始了一轮新的带有严肃意图的攻势。他坐到体操厅里隔出的一个角落里。这是他自己的观众席,他倾听室内乐队的演练。他装作沉思地看着带来的总乐谱,实际上心思只在埃里卡身上。他不放过她在钢琴上的任何一个动作,不是为了自己从中学到点什么,而是为了以男人的方式使女钢琴教师不安。他无所事事地望着,挑逗女教师。他想作为一个男人当一个惟一的活生生的挑战者,一个只有最强的女人和女艺术家才能应对的人。埃里卡问他,愿不愿意承担钢琴声部的角色。他说,不,不愿意。他的话在两个单音词之间有个意味深长的停顿,其中包含没有说出来的意思。埃里卡声称,练习成才。对此他报之以沉默,许多意思尽在无言之中。克雷默尔向他认识的一个女学生打招呼,开玩笑地吻她的手,他又和第二个姑娘就些毫无意义的事调笑。

埃里卡察觉到这类姑娘的精神空虚,男人很快就会觉得无聊了,仅仅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很快就会衰老下去。

□充满嫉妒的埃里卡

对扮演这样一个悲剧主人公的角色来说,克雷默尔实际上太年轻,埃里卡作为受到注意的无辜祭献品来说,原本又年纪太老了。克雷默尔让他的手指按照音符在无声的总乐谱上敲打。每个人一下子就看出,他摆出的是一个音乐祭献品,而不是音乐的享受者的姿态。他本人是弹钢琴的,但由于不利的情况,没能进入合奏。克雷默尔用胳膊搂住第三个姑娘的肩,这又是一个穿着时髦的超短裙、仿佛对什么都漫不经心的姑娘。

埃里卡想,假如克雷默尔想陷得这么深,就让他去吧,但我不会陪着他。因为嫉妒,她的皮肤上起了一层细皱纹。她的眼睛疼,因为一切只能用外眼角的余光感知,不能转头朝克雷默尔看,不能让他发觉自己是在注意他。他正和第三个姑娘说笑话,姑娘在清脆的笑声中全身抖个不停。她露出整条大腿,阳光撒在姑娘身上。经常不断的划水运动给克雷默尔面颊涂上了健康的颜色。他的头与姑娘的头挨到一起,淡色的头发与姑娘的长发一道闪闪发亮。在运动时,他用头盔保护脑袋。他给女学生讲一个笑话,为了风趣、诙谐,他让自己的眼睛像尾灯一样发出蓝光。他一直察觉到埃里卡的存在,但他的眼睛没有做出刹那间的暗示。是的,克雷默尔无疑处于一次新的冲击之中。轻风、绿水、田野、波浪使那本来打算放弃,转而去摘取比埃里卡更年轻的园中之花的胆小鬼受到热情的鼓励,再坚持一下,因为那秘密情人已经有了动摇、心软的征兆。如果他能够哪怕有一次成功地把她移栽到一只小船中,那肯定不会像难驾驭的划艇,而可能是一叶静静停泊的轻舟。也许克雷默尔天生就该在一个湖中,在一条河里,在那里,他可以对她行使可靠的统治,因为他在水中得心应手,他可以指挥和协调埃里卡匆忙的动作。但是在这儿,在钢琴上,在音乐语言中,她又成了主人。还有一个指挥,一个带着很重的口音,狂躁地谩骂学生的匈牙利流亡者。

□燃烧着的欲火

因为克雷默尔将自己和埃里卡结合起来的东西诊断为爱,他又一次没有放弃,而是重新绷直身子,用前腿灵巧地探查,后腿匆忙跟上。假如她躲开他,或是他由于失败而放弃,那是大错而特错了。现在她在琴键上弹奏,不安的目光偷偷地瞥向学生,他觉得她的身姿似乎比一年前更诱人。克雷默尔没有走过来告诉她说,他心中有什么样的欲火在燃烧。他似乎也没有注意演奏的曲子的音乐分析。他坐在那儿,因为她的缘故?在乐器演奏小组里,还有其他一些年轻漂亮的姑娘,各种肤色,不同的高矮胖瘦。埃里卡没有表现出她特别注意到克雷默尔,因而被怀疑。她很少露面,同时暗示克雷默尔,从一开始,她就把他当作在这儿惟一一个受关注的对象。对埃里卡,这个音乐征服者来说,除了克雷默尔之外,只有音乐还存在。克雷默尔像行家似的不相信自己在这个女人脸上看出来的内容:拒绝。只有他自己有资格按牧场上栅栏的门铃,而不顾上面写着“禁止入内,违者受罚”。

        《北京娱乐信报》


《钢琴教师》女性冰冷身体中的绝望呼救
中文版《钢琴教师》登陆中国
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将有两个中译本
诺贝尔文学奖·出版界 出书,乘着诺贝尔奖的东风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