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金融体系稳定

中央银行在防范金融风险和稳定金融体系方面继续担负监督、调控和保持利率稳定等重要职能。这是10月15日在上海举行的2003年度亚太经合组织金融与发展项目论坛达成的共识。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金融体系的稳定:政策与挑战”,来自中国、韩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APEC经济体的近100名代表,深入讨论了如何正确评估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金融稳定,如何发挥政府,特别是中央银行在促进金融稳定中的作用,如何发挥市场机制对金融稳定的积极作用等议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和财政部副部长李勇、世界银行副行长克拉瑞分别主持了论坛。

央行与银监会加强合作

谈到银监会的分设,李若谷强调,银行业监管从央行分离出去是中央的决定,是加强金融监管的改革措施,李若谷希望分离之后的银行监管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且能够更加专业化,为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进一步下降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发挥积极作用。

央行虽然不再负责具体银行存贷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任务,但央行对金融市场运行的稳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央行将为维护中国金融市场稳定、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谈到央行和银监会如何做到各自职能的平衡时,李若谷表示,银监会包括各省级银监局都是从央行或分支机构分离出去的,以前彼此间就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分离后可以继续维持这种关系,而且也建立了定期会晤和信息共享制度,因此央行和银监会间的合作会得到加强。

监管模式要符合国情

从酝酿到诞生,中国银行业监管委员会的监管模式一直是外界的话题中心。中国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副主席唐双宁指出,世界各国及地区的金融监管体制并没有统一模式,中国需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监管模式,他认为,当前银监会的工作重点是防范风险,其中主要是降低不良资产,包括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和表外资产中的风险;深化改革,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以及其他改革。通过改革,解决治本的问题,建立起银行机构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

为适应金融业的发展,中国一直在摸索符合国情的金融监管模式。金融监管的定义应当表述为:金融监管当局以法律为依据,对金融业的经营进行监督管理的行为。在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人们对金融监管的概念还很陌生,金融风险意识还比较淡漠,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行业界限模糊,银行、保险业资金大量流入证券业和房地产行业,导致了股市不正常波动,房地产价格偏高,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经济发展出现泡沫。痛定思痛,中国政府认识到了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为推进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决定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唐双宁表示,银监会已明确提出了四个监管理念。一是要管法人,即根据银行机构的监管指标主要体现在法人身上,银行内控制度由法人制定,银行风险主要由法人承担,改变过去总部监管总部、分支机构监管分支机构的理念,将银行机构作为一个完善法人进行监管。二是管风险。这是相当于合规监管而言的。管风险目前主要是降低不良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拨备能力。管风险不放松合规监管,因为凡违规必然发生风险,凡发生风险必然是违规造成的。但监管的着眼点要放在风险上,从防风险的角度加强合规监管。三是管内控,即严格监管银行机构内控制度建设而后执行情况,培养银行防范风险的内在积极性。唐双宁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打个比方说,这就好比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一样,监管者好比医生,医生再好,如果病人不配合,不按时吃药,打上吊针他又偷偷拔掉,那么,这个病就永远治不好。四是提高透明度,政府提出保护存款人利益,在具体行为上,就要高度透明,真实披露信息,让监管部门知情,让存款人知情,让社会大众知情。

四大渠道拓展货币市场

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这符合国际潮流,而且要使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效力,就必须从四大渠道拓展中国的货币市场。

李扬认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在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下,意味着通过外汇占款增加所提供的基础货币供应增长过快。对冲通过这一渠道产生的货币供应增加的压力,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任务。相对于每天数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长,中国的对冲工具过于短缺。

因此,李扬建议,可以有四种选择解决上述短缺;一是大力发展政府债券市场,特别是发展适合货币政策操作的短期政府债券市场。二是借鉴香港外汇基金操作的经验,发行以国家外汇储备为资产基础的外汇储备债券。三是积极推动国有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与此同时,央行可以将这些机构过去在央行的资产证券化,转变为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金融证券。四是发行以中央银行为债务人的央行票据。

从时间操作情况看,前三种方式都还停留在议论中,惟有第四种方式已经被采用。在李扬看来,发行央行票据并非最好的选择。用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来增加其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将使央行因此有了财务负担,而且央行自己参与央行票据的买卖,因为存在财务牵连,就会失去公正性和超脱性。李扬说自己能够理解,“发行央行票据实属万不得已。”但李扬同样强烈希望,当局能够尽快协调各方面关系,用更为市场化更为规范的方式来解决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不足这一困扰政府多年的老问题。

控制风险是稳定增长的前提

“中国如果要维持增长和稳定的话,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家庭作业。这个当然指的是要改革中国现有的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微观金融环境,机构的建立是关键,对于发展中经济体来说尤为如此。”

说这番话的是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教授,他认为“因为这样可以发展更强有力的金融机构,以此来避免重大的金融不稳定性。”

樊纲认为这应该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可以避免通货紧缩和过热的问题。中国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最近从亚洲的金融危机中学到了很多,樊纲表示这对于减少国内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谈到有关全球化和资本控制的问题时,樊纲认为整个世界市场应该非常脆弱。他希望微观经济的这种周期,能够减少经济波动的影响,对于发展中经济体来说更应该对资本进行控制,也许控制的时间要有一段,甚至是很长,但无论如何在中国能够真正开放资本项目以前必须要进行控制。

樊纲认为,中国应该更关注国内的改革、机构的建设,而不是急于开放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不应急于开放资本控制。应该更加严肃地考虑风险的问题,也许在这方面保守一点会更好,因为这方面的代价是很大的。(记者 李俊 卫容之)

国际金融报 2003年10月16日


谢平:金融改革:四大难题待解
樊纲:中国下一步改革重点在金融体制
经济专家呼吁中国加快财政金融体制深层次改革
刘力:中国金融调控走向成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