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网络媒体走转改]深山小村庄"顺口溜"说往事 创新模式扶贫新出路[组图]

发布时间: 2016-10-17 14:35:4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桢珂  |  责任编辑: 刘桢珂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刘庄村,西刘庄,走转改,网媒,资金运行

西刘庄村支书刘遂伸介绍村里的情况时,念起了曾经村里人代代相传的顺口溜。中国网 刘桢珂摄影

    深山小村庄"顺口溜"写照曾经

    中国网河南10月17日讯(记者 刘桢珂)“路是曲龙弓,地是自来形,干了是铁蛋,湿了是泥蛋,不干不湿是肉蛋。”西刘庄村支书刘遂伸念着村子里一代代人传下来的顺口溜,是西刘庄村曾经的写照。

    西刘庄村位于平顶山叶县县城西南5公里,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经济发展长期落后。这个深山里的小村庄有886口人不足千人,人均耕地不足8分,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面对贫困,村民们日夜祈盼能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却因长期缺少资金,借贷无门而一再停滞不前。

    互助社:创新模式探扶贫新出路   

    2007年,该村成为国家贫困互助资金运行的首批试点,为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国家先后投放种子资金50万元,周转使用480万元,受益农户达到196户,发展养殖户91个,衍生经济效益达百万元以上,资金规模已达63万元。互助社变输血为造血,真正成为了贫困山村发展经济、村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

    但是互助资金管理谈何容易!为了用好这笔资金,并能让互助资金活起来,西刘庄村两委班子分析村情,剖析案例,筛查缺陷探索出了一套适用于本村的崭新的运行模式:一是发扬民主,海选理事成员,让社会信誉最高的人参与管理;二是自愿结合,实行五户联保,让社会关系最好的人相互担保;三是会商评估,运用防控机制,让投资风险最低的人获得扶持;四是封闭运行,杜绝资金外投,让贫困资金最多的向穷人倾斜;五是日清月结,争取快收快放,让有限资金最快周转创造收益;六是阳光作业,实施公示制度,让社会各界最严监督成为常态。

    “多年来,我们村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保证了互助社持续平稳健康运行。互助社微机管理、纸质账面和版面公示账帐相符,没有一本呆赖死坏账。”

    有了资金,西刘庄村结合自身山高地阔的优势,因地制宜,把巩固发展畜牧养殖业和林果业作为了群众增收的拳头产业。目前,西刘庄村的养羊户有80多户,存栏量达3000余只;通过整理荒地,栽植板栗、侧柏10000株,栽植石榴、紫薇7840株,还种植了黑李、核桃等杂果700亩,发展皂角10000株。

    “俺家里养了4头牛,一年能赚上万块。现在村里路修了,路灯装上了,老百姓也喝上自来水了,村里还盖起了活动室,俺每天都带孩子来这儿玩。”正在村口带孙女儿的李大爷乐呵呵地说,“俺们村现在可比以前强太多了!”

    西刘庄村支书刘遂伸告诉采访团,目前村内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还有84户,297人。下一步村里要分户进行精准扶贫,保证户户有项目,户户能增收,争取在2018年让村里百姓全部脱贫。

    如今通过创新资金互助的模式,为困难农户提供生产借款,顺利让村民摆脱了贫困,成为全国贫困农村跑步脱贫的新样本。

1   2   3   下一页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