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新闻栏目

教育部介绍北京市十一学校教育改革典型经验[组图]

发布时间: 2014-02-27 13:41:5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杨楠  |  责任编辑: 杨楠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北京市十一学校

 

会上播放北京市十一学校学生生活学习短片<我们的一天>。中国网记者 杨楠摄影

四.改革的效果

  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学生状态、教师情态和学校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9年和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专业人员先后组织了两次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学校转型变革的实践效果。

  1.课程的适切度有了明显提高。2013年6月的调查显示,93.2%的同学认为目前学习的课程适合自己。

  2.学生的自我负责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日渐增强。90.3%的学生认为“学校所学的课程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94.8%的同学认为“我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安排自己的学习”。开放性和动态性营造了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共同负责的新型群体关系,学生对他人、集体、社会负责的意识和能力提升,2012年两会期间,学校“人大代表助理团”的同学在平时搜集舆情民意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8份提案,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宋鱼水提交到了两会。

  3.学校整体质量呈上升趋势。2009年,在学校课程改革进行的初期,调查结果显示:该年度调查中在同伴关系、师生关系、课程与教学、资源与支持、组织与领导和文化认同这六个方面的综合指数均处于C级水平。2013年,学校课程改革进入第四年,诊断结果表明,全面推行课程改革后学校在整体质量上呈现出上升趋势。在2013年6月进行测查时,在师生关系、课程与教学、资源与支持、文化认同维度均由C级进步为B级,组织与领导保持在B级水平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综合指数值(82.18%)也上升到B级水平。

  4.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2013年的调查显示,89.2%的同学表示“我对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很满意”,95.8%的同学表示“我很喜欢我的同学们”。对和谐关系的体验,也在师生关系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5.资源服务于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2013年,对资源丰富性、开放性、安全性及使用性等方面的调查显示,学生对这几项重要学校资源的平均认可度达到92.7%。学校的管理服务现状以及管理空间的调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环境氛围情况。对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者的满意度调查,得到超过90%的全体学生的认可,其中,同意“学校管理者愿意听我/同学们的想法”的学生比例由20109年的79.2%在2013年增加到91.8%。

  6.学校整体状况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高度认可。2013年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的课程、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资源和设施、组织与管理状况、学校秩序与安全等整体氛围的综合满意度达到95%,对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学校氛围、社会声望、学校的特色优势等方面,学生的平均认可度高达97.5%。

  7.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被激发出来,他们逐渐具有了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

  五.改革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可选择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创新育人模式体系,解决育人模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学校基本上采用统一的育人模式,这种育人模式下的教育的“标准件生产”特征越来越显示出与教育的宗旨、与人的成长规律南辕北辙。

  2.通过发现和唤醒,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他自己,解决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自主发展的动力不足的问题。正是由于培养模式单一,课程缺乏选择性,学生所学的东西不适合自己,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情绪严重,自主发展的动力不足。

  3.通过构建服务于师生的评价体系,解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技术落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不足的问题。当前我国普通高中“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现象仍然十分普遍。一方面,评价标准单一。考试的成绩仍然被普遍用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对分数片面、盲目的追求,严重制约了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评价技术落后,评价信息无法为教与学的改进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参考。



   上一页   1   2   3   4  


跳转到

 

/ 4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