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建州60年 大理迈向繁荣幸福新征程

发布时间: 2016-10-21 11:55:5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黄婉晴  |  责任编辑: 黄婉晴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中国网北京10月21日讯 (记者 黄婉晴)2016年10月20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召开。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我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11月22日,全州国土面积2.95万平方公里,辖1个(县级)市、11个县、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活着白族、汉族、彝族、回族等13个世居民族,2015年末户籍人口35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今年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6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州上下艰苦创业、悦意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将大理建设成了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幸福的魅力白州。

60年来 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农业生产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是建州之初大理经济“一穷二白”的真实写照。自治州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理州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做大规模、提升质量、增强后劲,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扎实抓好园区建设、产业培植、城乡统筹等重点工作,经济实力明显提升。2015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是1956年建州时的64.9倍; 财政收入152.4亿元,是建州时的2847倍;工业总产值967.5亿元,是建州时的1612倍;农业总产值366.7亿元,是建州时的28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2亿元,是建州时的447倍。经济结构趋于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1956年的59.7∶21∶19.3调整为2015年的21.5∶39.5∶39。始终坚持把社会事业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力打造滇西教育中心,初步建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学校布局得到优化,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5%以上,高考综合上线率连续十多年保持全省前列。卫生事业较快发展,医疗卫生机构由建州时的88个发展到现在的1888个,卫技人员总数由969人增加到16129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各项健康指标明显提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建成文化馆(站)112个,图书馆13个,村级文化室602个,农家书屋543个,建成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13个、乡镇网点110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9.85%,各族群众活动难、看书难、看报难、上网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文化遗产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持续推进,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56个(其中国家级25个,省级52个、州级135个),是云南省最多的州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6项、省级31项,居全省第一,2011年被文化部批准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平安大理建设扎实推进,多年来全州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先后两次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州”称号。

60年来 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提升

地处滇西、群山阻隔的特殊地形、地貌一直以来是大理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建州60年来,在国家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理州攻坚克难,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开启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篇章。1956年至2015年全州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1.15亿元,年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州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49.37亿元,比建州时增长67643倍,年均递增20.74%。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取得成效,中心集镇和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79.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2.21%。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全州公路总里程达1.96万公里,是建州初期的15倍,公路密度发展到每百平方公里66.38公里、每万人56.05公里,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通车总里程376公里,占全省的9%。铁路运营里程达245公里,在建里程约299公里,广通至大理铁路扩能改造、大理至瑞丽铁路、大理至临沧铁路正加快推进。大理至攀枝花铁路已经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同时列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 “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村公路里程达1.7万公里,全州110个乡镇、1144个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大理机场开通航线16条,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126万人次。全州共建成水库614座,总库容达8.2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246.14万亩,小湾、功果桥、龙开口、鲁地拉等大中型水电站建成发电,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投入使用。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移动4G信号覆盖到行政村。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1   2   3   下一页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