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8时许,许多出租车停靠在北京德胜门附近。连日来,记者在北京体验“打车难”,发现在上下班高峰时段、重点区域,“打车难”普遍存在,而部分出租车司机挑客、拒载、不打表高价宰客等现象,也让寒风中等车的市民更生怨气,“打车难”难道成了“死结”?德胜门滨河路是北京一个出租车交接班地点。在交通高峰期,数百辆出租车停靠在这里,排成一公里多的长龙。司机们或在车内睡觉、看报纸,或站在路边抽烟、擦车。一名司机告诉记者,早高峰时段他们都会停在这里,直到10点交班。“这个点路上都堵,拉活儿也挣不到钱”是他们“趴窝”的原因。一边是市民直喊“打车难”,一边是出租车司机一肚子的委屈。 “我干了十年了,收入一点没涨。”北京银建出租车公司的张师傅告诉记者,前些年每个月能挣3000元,现在基本还是这个数,真没什么奔头。他和另一位师傅倒班,两人一个月交9500元的份子钱,不管自己是病了、累了、出事故了,份子钱照旧。 “出租车公司不应该‘旱涝保收’,应该分担出租车司机的风险。”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毛保华等专家表示,出租车公司和司机的利益分配需要调整,目前,“份子钱”给司机的压力相当大,恶劣天气、交通事故、油价上涨等风险带来的成本都由出租车司机承担,影响了他们的从业积极性,最终受气的只能是乘客。据了解,近10年来,北京市出租车数量并未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而增长,一直维持在6.66万辆。针对供不应求的矛盾,专家建议要借鉴国外发达城市出租车运营经验,通过引入新兴力量、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手段扩充“约租车”市场。目前,租车或代驾这两类单项服务发展迅速,但按规定两者都不得经营既提供车辆又提供驾驶员的整体出租服务,如果放开政策,约租车业务将有很大发展空间。同时,业内人士表示,许多城市出租车交接班时间在打车高峰期,应该创新机制引导错峰交接班。同时,要加快推进出租车行业的规范化,提高司机队伍素质,改变当前“不出车也没人管”的状况。新华社记者李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