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今天我们的采访嘉宾是丹麦驻华大使夫人毕姬塔。提到丹麦,大家一定都知道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在丹麦的历史上总共诞生了13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具有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经历的丹麦大使夫人毕姬塔在今天的节目当中将会给我们介绍丹麦的教育情况以及她个人的经历。
大使夫人您好,我们知道您有过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经历,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您能不能给我们简单谈一下过去的教育工作经历?
毕姬塔:欢迎你们到我这里来做客。我从事过关于政治学方面的教学工作,而且我也在大学里担任过助教的工作。
中国网:我们听说您跟大使先生也是在校园里相识的,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您当时是如何认识大使先生的?
毕姬塔:我们当时是在丹麦第二大大学奥古斯大学学习。我们当时虽然都是学习政治学的研究生,但同时也担任教学方面的工作。所以当时两个人是在同一间办公室,我们就发展起来了,这是20年前的事了。
中国网:您觉得大使先生最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
毕姬塔:他吸引我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他工作非常努力,他现在工作也是很努力的。另外,他非常喜欢音乐,而且乐器弹的非常好,所以我觉得他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找到平衡点。
中国网:您那个时候想到有一天会成为大使夫人吗?
毕姬塔:从来没有。如果你要说20年前,我是根本不知道的,我也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的丈夫比较关注国际关系方面的工作,所以当时他在申请外交部工作的时候问我可不可以申请这个工作?我说没问题。肯定很多夫妇和我们一样,大家都不会想五年或十年以后发生什么事情。但当时我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两个都申请外交部工作,家庭很难维持。所以当他决定要在外交部工作的时候,我就决定不会去外交部申请工作,我就选择了其他的工作领域。
中国网:很多人都非常羡慕大使夫人这个身份,对您来说,这也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事业,要以国家的利益和丈夫的利益为重。您曾经在自己的事业上也非常成功,放弃自己的事业,您觉得遗憾吗?
毕姬塔: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我想向你澄清,也向中国的大众解释一下。在丹麦,大使夫人没有特殊的身分,她和一个教师的夫人或一个医生的夫人的地位一样。因为丹麦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如果你认为你是大使夫人,就和别人不一样的话,别人反而会认为你这个人有点特殊。但是在中国好像就不一样,大家都认为大使夫人是很特殊的头衔。当然,也有好的方面,我在这里,很多人都因为我是大使夫人而非常尊重我。但是我想告诉你,在丹麦大使夫人和商人夫人一样,有同样的地位。
关于第二个问题,是否有牺牲的问题。丹麦和中国有相似的地方,丹麦大部分的女性,95%的女性都有自己的工作,她们有的是暂时停止一段时间的工作,但会继续找工作。可能在一百年前,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丹麦女性,你找了一个很富裕的家庭,就可能放弃自己的工作。比如一个护士和一个很富有的人结婚,就很可能放弃自己的工作。但是到了50年前的这一代的时候,她们就会有选择,她们会考虑是否放弃自己的工作,还是继续保持自己的工作。50年前的时候,女性如果放弃工作,也没有必要非要找一个工作。因为那个时候,一个人的收入就可以维持全家的生活。可现在不一样。你最近也去过丹麦,你也知道丹麦的税收很高,光靠一个人的收入是不能维持全家人的生活。所以作为丹麦的女性,工作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从这一点来说,我确实是有所牺牲的。
当时,我的先生要决定出国工作的时候,我们认真考虑过今后的家庭应该怎么办。我知道在中国,类似的家庭经常是夫妇分开,丹麦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多,因为丹麦也有很多女性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很好的工作,她们觉得没有必要因为丈夫的工作而放弃自己的工作。当我遇到这个问题,我就思考了一下应该怎么办,怎么能找到一个平衡,有不同的利益取向,有自己的家庭生活。但是我选择的是放弃自己的讲师工作,因为我认为亲密的家庭氛围更重要。
对于一些年轻的女性来说,如果她们的孩子很小,能够和丈夫一起出国工作,其实对她们也是很好的机会。因为在丹麦,如果女性工作的话是很紧张的,除了工作还要照顾家庭。丹麦不像中国有很多阿姨可以帮助照顾,丹麦的人工费很贵,所以她们请不起阿姨。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妻子和丈夫一起去国外,在生活上比较方便,在生活上也比较平静,有很多家庭都选择了这种方式。
中国网:除了大使夫人身份之外,您在生活中还要兼顾妻子、母亲和女儿的角色。您认为对于女性来讲,应该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毕姬塔:我认为出国是一种机会,而不全是牺牲,它是给自己发展的很好机会。比如我可以做一些以前全职工作没有做得事情,比如画画,或者学习语言。我现在正在学习中文。以前我在丹麦的时候,因为白天工作,回家还要做家务,所以很少有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我觉得作为现在的情况,我希望找到一个平衡,我的时间分配是50%用到自己的工作上,25%作为一个母亲,另外的25%是作为一个妻子。我是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自己内心的平和。
我想告诉其他和我情况类似的女性,比如工作,我可以兼职,不见得非要全职工作,可以学一些别的东西,写博士论文或者做自己想做得事情,不要等待,但是也要找到时间进行自我发展。比如当我在布鲁塞尔工作的时候,我用两年的时间写了一本书。当我作为母亲,我用25%的时间,因为我的孩子在上学,他们很开心。所以在布鲁塞尔和北京的时候,我作为母亲,主要职责就是等他们回家时提一些建议,或者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我觉得给孩子做出一个榜样也是很重要的,让他们看到母亲也在做自己的工作,而不只是等着孩子回家,带他们出去玩。
另外,作为一个妻子,这个工作占据了我25%的时间。正如你说的,大使夫人是很特殊的头衔,有很正式的公共活动,或者餐会。我对待这些工作也很认真,我会认真的准备。
中国网:刚才提到您曾经有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育家。在您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您的影响让您感觉到受益终身的是什么?
毕姬塔:我回顾以前的经历,我觉得和我的父亲经常进行长时间的讨论和交流是非常有益的。那时候我经常和父亲在森林里散步、遛狗,父亲经常会问我很多问题。那个时候我还是孩子,有的时候他问的问题我并不是很喜欢,但是我不怕他问问题。他总会问我一些像哲学、政治方面的问题,如果他觉得我给的答案他不够满意,他还会再问这些问题。所以我觉得父母和孩子进行严肃、认真的讨论,对孩子的教育是很有益的,能够开放孩子的视野。
但是现在我知道很多父母都很忙,很少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进行交流,但我觉得这是对孩子非常好的投资。另外,从我母亲那里我得到了如何热爱,如何关怀别人。我可以告诉你,我的母亲一直在工作,到85岁的时候还在工作,而且她一直在鼓励我。她在50多岁的时候还在学习新的东西,她一直在充实自己,永远不停止。所以作为一个大使夫人,在北京有很多机会,而且北京是充满活力的城市,像现在我正在学画,而且我觉得学的还有点成绩。我让我的孩子也知道我是很爱他们的,如果他们有问题的话,我是能够帮助他们的。
中国网:正如中国有一句话,学无止境,学到老,活到老。父母对您的影响也在您在教育子女中有所体现。您作为一个母亲,您觉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哪方面?
毕姬塔:我很喜欢这句中文俗语,在丹麦我们也有终身学习的说法,甚至在丹麦的农村,有些农民也会抽出时间上课,一直在充实自己。丹麦有一直继续学习的传统,所以我想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情很重要,就是世界在不停变化,今天你学的东西可能明天就会没有用,所以你一定用一种很开放的思维学习新的东西。
我的父亲曾经在丹麦政府工作40多年,他的工作很让人羡慕,他也是在变化不同职务时学习新的东西。另外,我让我的孩子除了有开放的思维以外,还要让他们知道学习语言是很重要的。因为丹麦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世界上没有很多人会丹麦语,所以我们就要养成学习或讲其他语言的习惯。你已经去过丹麦,你也知道很多丹麦人都会讲英语,我们经常说英语。在以前,很多人也经常说德语或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现在丹麦人学中文的也越来越多,我的孩子一个是13岁,一个是11岁,我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语言。他们在学法语,他们有一个法语的老师,但不是很正规的、很严肃的学习,这个老师会陪他们一起做游戏。另外,我的女儿在学校选修了法语和中文,也在学习英语。我很羡慕中国人学外语很努力,但是对中国人来说,学习英语是很难的,同样对丹麦人来说,学习中文也是很难的。
中国网:丹麦在历史上诞生了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否得益于丹麦成功的教育模式?您觉得中西方教育领域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毕姬塔:我觉得丹麦的教育体系综合了很多方面,我们的教育体系是150多年前就开始设计的。我们的宗旨是让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有机会上学,农民的孩子可以和律师或医生的孩子一样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因为丹麦是一个平等主义的国家,社会比较低层的孩子也有受教育机会。现在依然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充分的利用了这个机会。
关于诺贝尔奖获得者比较多的原因,我想丹麦在传统上,关于医学、化学方面进行专业领域的研究比较深入,有很多丹麦学者在国际医学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可能你也知道,核物理学家玻尔也是丹麦人,他开创了核物理研究领域,所以这也是丹麦一个比较重要的领域。我知道丹麦真正能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更多,据我所知,有的学者决定不领取诺贝尔奖。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教育成功之处一个是基础教育,覆盖了每一个人,但是专业教育,像医学、物理学等各方面也进行的比较好,这是综合性的教育体系。
另外还有一点,国际合作也是很重要的。文学没有国际合作,但是像这些丹麦的诺贝尔获奖者,很多人都是和其他国家的学者有非常深入的合作与交流,这对于获得诺贝尔奖也是很重要的。所以综合以上的原因,我觉得东西方在学习方法借鉴方面,西方不只是只有一个国家,像欧洲也分为北欧、南欧,但是丹麦比较讲究创新。比如学习时,我们不是很看重是否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是希望学生给出很多答案,大家一起进行讨论。我们关注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只是把东西记下来。
但是我知道,在东方,可能学习更侧重于记忆方面,比如学习单词。所以当中国学生去丹麦留学的时候,可以学习很多新的学习方法。丹麦人到中国来的时候,可能也会学习很多新的学习方法。我认为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一个是创新,另外一个就是学习传统知识。比如你学中文不能总是等着明天学,这样你永远也读不了中文书,有些还是需要通过记忆的方式来学习。
中国网:现在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希望到丹麦留学,在此之前,很多网友向我们咨询丹麦的留学情况,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丹麦有哪些著名大学和优势专业?
毕姬塔:其实在丹麦最多的留学生是中国学生,总数比美国或德国的留学生都要多。关于学校的问题,有一个很好的网站“Study in Denmark”,有大学专业的介绍。我觉得主要看你想学什么专业,IT、经济、商务还是自然科学,你可以去这个网站查询这些大学的不同专业。(http://www.studyindenmark.dk/)
另外,如果去丹麦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英语是丹麦的第二大语言,大学里的学生课程都是用英文授课。所以你去丹麦留学,并不一定要学丹麦文,如果你要学习,我们当然也很欢迎。还有一个特点,丹麦的学习很注重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般如果学习快结束的时候,你都有半年的时间在公司实习,这样就和你学习的理论结合在一起。
丹麦的教育体系是有意识的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社会的广阔背景下解决问题,这样解决问题的角度会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如果中国学生到了丹麦,他可能会学一些与中国不太一样的东西。比如你是学习工程的,丹麦的教学更侧重于如何创新,而且我们会从经济学、政治、科学的角度为你提供学习机会。这样你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会很狭隘,会从广阔的背景想如何解决问题。
中国网:一提到丹麦大家都知道爱徒生,在大家的心目当中,丹麦是童话般的国度,丹麦也有很美丽的城堡,里面住着公主、王子,当然还有一位女王。当今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是也是丹麦历史上第一位女王,深受人民的爱戴,而且是一位有卓越创造力和艺术才华的女王。您能不能为我们讲讲女王的故事?
毕姬塔:丹麦是一个童话的国家,但是我们的女王不是生活在童话国度里的,她其实是很有才华的,而且她学的专业就是政治学,她和我是同一个大学的同一个专业,但她是在我们大学里第一批学习这个专业的同学。她还是一个艺术家,做过很多芭蕾舞服装设计的工作,她还很喜欢画画,还翻译过很多书籍。她的工作是很努力的,并不是整天呆在城堡里的童话女王。她在国外能够代表丹麦的形象,永远有自己的追求,她是很多丹麦女性的楷模。
另外,我们的王子也是一样,他学的专业也是政治学。他以前还是外交家,也做过防务方面的工作。除了公务活动以外,他还热爱自己的家庭,也是很好的父亲。所以他又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代表丹麦新一代的王室。丹麦王室是在不断适应新的时代发展,比如我们的女王,她在70年代就成为了女王,是很有创新能力的,她总是鼓励王室成员学习,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即使她退休了,她也有信心将丹麦王国很好的转交给自己的儿子。
中国网:前不久,我跟随记者团去哥本哈根采访的时候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当我们走到大街上的时候,有很多丹麦人会非常热情地用中文和我们说“你好”。现在是不是有越来越多的丹麦人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深?他们是通过哪些渠道来了解中国的?
毕姬塔:其实我本人也是很惊讶的。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丹麦是一个有航海传统的国家,从历史上他们就喜欢或者擅长于去世界各地周游,而且丹麦很早就有人到中国做生意。有一个丹麦的电报公司,他们很早就到中国来,用电话线把中国、俄国和欧洲都连接起来。今天我知道丹麦每年有很多人到中国学习、度假、工作,有的时候我上街就会碰到丹麦人,他们有的在中国待了一年、两年,而且他们对中国印象非常好。我也不能准确的解释这个原因,我想很多人是由于个人的原因而到中国来的,很多人觉得中国是很有趣的国家,有很多的体验,有很多新的合作机会。很多丹麦人到中国来,他们都说这就是中国啊,他们就想探究中国的很多方面。而且现在很多中国人有的是因为安徒生或其他原因了解丹麦,去丹麦学习或做贸易。总的来说,中国和丹麦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我希望这种很好的关系能够永远的保持下去。
中国网:您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的时间,在中国生活的这段时间您有何感受?
毕姬塔:20年后,我就不知道中国会怎样发展了,所以我对中国的了解是很肤浅的。我个人在中国的两年经历有很多方面让我感动,而且很激励我。我觉得中国现在的发展很快,中国人也非常的开放,他们希望很快的发展自己的国家,对自己也有很好的发展。我们外国人看来,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这种悠久的历史每天对每个人都会有影响。但是中国这种发展迅速让我很有感触,比如我开车去孩子学校的这条路,这条路我很熟悉,可是昨天开车的时候能找到这条路,今天可能就找不到了,因为这条路上的很多建筑、很多东西被拆迁了,又重新建起了新的建筑,变化特别快。但是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一点和丹麦类似,丹麦王国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另外,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很好,比欧洲要好得多。所以中国悠久的历史是让我感受非常深。
中国网:您刚才谈到在中国生活的这段时间,您还经常写书,还学习绘画,包括写书法。您的生活非常丰富,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结识新的朋友?
毕姬塔:坦白地说,我没有很亲密的中国朋友,因为我认为要成为很好的朋友,可能需要两个人花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但是我与很多中国人保持很好的关系,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我们的讨论是非常开放、坦率的,这些中国朋友也很喜欢,我本人也很喜欢。所以我想说,我认识很多非常有趣的中国人。
中国网:您也经常写书,在未来有没有可能将您在中国生活的这段经历写到书中?
毕姬塔:我觉得如果要写中国的话,这是需要有很多专业知识的,而且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人口又众多,如果我要写的话,这个课题对我太大了。如果有计划的话,我希望从一个比较小的方面入手。
中国网:今天非常感谢大使夫人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