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减灾代表谈国际减灾工作

    嘉宾:联合国秘书长减灾特别代表 玛格丽塔·瓦尔斯特伦女士
    时间:2010年8月11日16:30
    简介: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在全球范围内倡导防灾、减灾、救灾活动,中国作为一个灾难频发且幅员辽阔的国家,对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中国非常重视与国际组织展开合作,因此,我们今天特别邀请了瓦尔斯特伦女士就防灾减灾问题谈谈她的看法。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联合国减灾代表谈国际减灾工作

活动描述

  • 嘉宾:联合国秘书长减灾特别代表 玛格丽塔·瓦尔斯特伦 女士  时间:2010年8月11日16:30 简介: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在全球范围内倡导防灾、减灾、救灾活动,中国作为一个灾难频发且幅员辽阔的国家,对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中国非常重视与国际组织展开合作,因此,我们今天特别邀请了瓦尔斯特伦女士就防灾减灾问题谈谈她的看法。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网,这里是“中国访谈、世界对话”,今天一位非常特殊的客人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她就是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主任、联合国秘书长减灾特别代表玛格丽塔·瓦尔斯特伦女士。欢迎您做客我们这一期的中国访谈。我知道瓦尔斯特伦女士有很多的职务,工作内容也很丰富,您能不能自己先向我们的网友介绍一下您的职务和工作内容呢?

    2010-08-09 14:52:31

  • 瓦尔斯特伦:

    首先,我很荣幸来到中国网,我的职位确实有些复杂,首先,我是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项目的负责人,这个项目旨在动员各种官方和民间力量致力于降低全球范围内减灾行动,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灾难在不断增加,因此这项工作变得非常有意义。同时我在联合国也有一个小的办公室,我的团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每个人工作都十分努力,他们要与政府、科学界人士、社会以及媒体还有公众沟通以拓展我们的工作;此外,我的工作还包括支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工作,他对防灾减灾工作非常重视,我要为其在这方面的工作提供建议等。

    2010-08-09 14:53:01

  • 中国网:

    相信听了瓦尔斯特伦女士的介绍,网友对我们今天访谈的主题就很清晰了,对,我们今天要谈的就是防灾减灾问题。大家都已经看到,近年来,中国频繁发生地震、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同时全球范围内各种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也是频繁发生,像美国的飓风、海地的地震、俄罗斯今年的高温以及阿根廷的严寒等等。尤其是在今天听了您的报告之后,那些数字太令人震惊了,我都觉得为人类在这种灾难频发的背景下的未来感到担忧,不知道您,作为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的负责人亲历更多的灾难现场,会不会跟我有同感呢?还有,UNISDR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

    2010-08-09 14:53:35

  • 瓦尔斯特伦:

    确实,我一样感到担忧。正如你说的,过去的30年中,我一直跟灾难打交道,亲身经历的是不断增长的灾难次数和灾难发生的频率以及受灾人数的不断增加,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居住在灾难频发区,而且现在的灾难损害程度越来越大,洪水、旱灾还有几乎毁灭性的地震,所以我们必须得做点什么,科学家知道该做什么,我们的民众也知道要做点事情,但是要实现从灾后的救援到灾前防御,我们需要做些转变,从治愈到防御的转变需要的是一种文化认知上的转变。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将一些非常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方法传播给更多的普通民众。尽管很多国家政府都明白我们必须做些事情,但是有时部门之间会有分歧,比如说农业部和教育部希望能够就防灾减灾工作进行一些工作,但财政部或许就会质疑工作的收益和支出比值。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些说服工作,我们认为,减灾的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评估出灾难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对一些救灾机构,比如说医疗机构在应急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进而提升。在这些方面,国家之间的经验是可以分享的,有些国家现在进行的工作也是值得借鉴的,比如对员工进行培训,对设备进行升级,希望在灾难发生时,能够有效应对。

    以墨西哥为例,1985年的墨西哥地震中,医院倒塌了,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从而对全国的医院进行整顿加固。同时还有其他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加固、比如桥梁、地下管道等等,以增强这些基础设施防御灾害的能力。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将这些有效措施向其他国家传播,同时成为一个各国间经验交流的平台。

    2010-08-09 14:53:56

  • 中国网:

    记得您报告中提到,灾难风险评估是减灾的关键。那您在促进各国灾难风险评估中的使命是怎样的,如何帮助政府和一些社会机构科学评估呢?

    2010-08-09 14:54:21

  • 瓦尔斯特伦:

    风险评估十分关键。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这个问题,也在越来越系统地进行风险评估,有些国家已经出台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条款要求相关机构进行灾难风险评估,比如说,如果一些地方或机构要求中央拨款,中央就会要求你将风险评估的内容写在申请报告中,如果他们没有这个评估报告,他们是拿不到钱的。这就是一种方法,当然也有其他办法。不过现在有个问题就是虽然有风险评估,但却没有得到有效运用。你必须坚持而且有决心按照风险评估的结果切实采取一定的措施。

    2010-08-09 14:54:39

  • 中国网:

    那你认为在减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2010-08-09 14:54:50

  • 瓦尔斯特伦:

    这也是我经常问一些机构的问题。一些政府或者社会机构就会告诉我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钱。确实想要民众生活的更安全是需要代价的,以学校为例,在现在的基础上如果要将学校加固,可能要增加4%的成本。

    另外我们还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要有非常专业的人帮助我们向那些有疑问的人释疑,说服他们听从我们的建议,向他们证明这些成本投入是值得的,告诉他们灾害带来的损失远比这些投入可怕,像洪水、台风等,拿中国为例,此次洪水给中国带来的损失占到了中国GDP的1.3%,很大一笔钱,要意识到这个问题,一定得做个数学题才能让我们有动力下决心去做这件事。

    2010-08-09 14:55:03

  • 中国网:

    向您也刚刚提到了钱的问题,这让我想起那些现在仍然衣不裹体、食不果腹的落后国家,他们是不是可以从联合国,从贵组织那里得到一些帮助呢?

    2010-08-09 14:55:14

  • 瓦尔斯特伦:

    减灾问题是国际问题、全球问题,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 很多大的国际组织,比如世界银行都已经将灾难风险评估与风险投资相联系,并与很多国家在风险评估方面开展合作,以使投资更加安全。整体而言,所有相关国际组织都十分关注这个领域,而我们也在不断地努力说服一些捐赠国家之间进行合作,共同投资于风险评估和减灾防灾,使我们在教育体系、农业、医疗、水资源管理的关键领域更加科学有效地应对灾难。我们希望将这种理念传播给每个人,并在现实中发挥作用。

    2010-08-09 14:55:27

  • 中国网:

    您一直在强调防灾减灾问题其实也是全球问题,通过国际合作会更有效?

    2010-08-09 14:55:35

  • 瓦尔斯特伦:

    是的,国际合作非常重要,当然国内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2010-08-09 14:55:44

  • 中国网:

    在访谈开始的时候您就在强调“让城市更安全”。我也了解到,UNISDR前段时间发起了一个倡议就是“让城市更安全”。我想知道,现在有多少中国城市参与了这个运动呢?

    2010-08-09 14:55:51

  • 瓦尔斯特伦:

    截止到昨天为止呢,一共有两个。一个是海南的小城市宝丰,还有成都,当然因为地震。虽然现在城市还不多,但我相信会越来越多的。前几天,我们在上海举行了一次会议,是与世博相关的,我们邀请了一些国家的市长和地方官员,有来自海地、莫桑比克、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当然中国的更多。

    2010-08-09 14:56:02

  • 中国网:

    那要加入这个行动,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2010-08-09 14:56:13

  • 瓦尔斯特伦:

    这是一次志愿性的活动,只要这个城市有决心致力于“让城市更美好”就可以了。

    2010-08-09 14:56:21

  • 中国网:

    那加入之后会有什么义务吗?

    2010-08-09 14:56:29

  • 瓦尔斯特伦:

    我们这个活动有10个核心规定,旨在希望城市更安全、更具抗灾性。我们希望加入此次活动的城市能够向着这10个规定的领域发展,我们不要求你做的尽善尽美,但希望这些城市必须有决心去做,而且要做出一些成效,并在实际过程中影响公众,让他们觉得我们这样做是有意义的。

    2010-08-09 14:56:37

  • 中国网:

    也就是说要增强公众在这方面的意识,一种启蒙的方式。

    2010-08-09 14:56:52

  • 瓦尔斯特伦:

    是的。

    2010-08-09 14:57:00

  • 中国网:

    中国是一个灾难频发的国家,从08年的汶川地震到今年肆虐的洪水,几乎每年都会有严重的灾难发生。我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也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够制定一个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您能否对我们所作的努力做个客观的评价,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呢?

    2010-08-09 14:57:08

  • 瓦尔斯特伦:

    我觉得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在应对和管理灾难方面做得非常好,比如在汶川地震期间,几乎全国各个省市都紧急提供救助,包括物资和设备等;而且震后重建中,也愈加关注防灾性,震后的救助以及中国政府的应急体系也让中国人民相信自己更安全,这一点中国做得非常好。

    但中国也面临着挑战,这主要有两个;一,这也是很多国家共同面对的问题。就是,中国如何建立一套应对灾难的预警机制,并且将风险评估融入到可持续发展规划当中作为一个长期项目;同时加大灾前对防灾的投入;二,另一个挑战就是,中国区域广大,而受灾影响最严重的一半都是那些居住在偏远地区的穷苦人,灾难发生前后对他们的救助存在困难,这些人的生活水平也因灾难的频发而愈加艰难,我认为中国政府应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注,在扶贫方面给予他们更多支持,提升这些特殊人群应对灾难的能力。当然城市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人口密集,一旦灾难发生,造成的损失会更大。

    2010-08-09 14:57:19

  • 中国网:

    您讲的这两个挑战,或许在我们的十二五规划中会有涉及。我们今天谈减灾,下个问题跟这个有些关系,因为现在很多人将正在发生的自然灾难与环境变暖相连,全球环境变暖是自然灾难的起因吗,还是说只是地球恰巧处在一个特殊的活跃期。

    2010-08-09 14:57:39

  • 瓦尔斯特伦:

    我认为部分情况是这样的,尽管没有气候专家对此百分百肯定这种关系。但我们必须得记住一件事,全球变暖是二战以后才加剧的,但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关注环境变暖了,而在10年前,只有环境方面的专家才会关注这个问题。

    现在人们将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相连应该说是一种好现象,最起码可以提醒人们关注这个问题,这是正确的方向,因为灾难发生的频率和发生地区确实在扩大。应该说气候变暖是自然灾害的一个推动器,这也是我们之前兵库行动框架中所关注的一个问题。

    2010-08-09 14:57:49

  • 中国网:

    地震应该不会与气候变暖相关吧?

    2010-08-09 14:57:59

  • 瓦尔斯特伦: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将地震跟全球气候变暖相连,但是也有科学家认为确实存在间接关系,当然非常间接,我不敢肯定,但从定义上来讲,地震是不同的。

    2010-08-09 14:58:15

  • 中国网:

    谈到气候变暖,这不仅让我想起今年年底将会举行的坎昆会议,您四月份也去了坎昆。我们知道去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一个最大的分歧就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难以就资金和技术支持达成协议,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减排上做出更多的承诺,而发展中国家则需要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您觉得今年这个问题能解决吗?

    2010-08-09 14:58:22

  • 瓦尔斯特伦:

    墨西哥现在正以一种务实的方式推进,我坚信各国都希望达成某种协议。我认为,确保需要帮助的国家获得最前沿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今年墨西哥推进会议的方式非常不同,他们没用将达成协议作为会议的首要,而是将取得务实的成就作为首要。我觉得或许这种方式更有意义。这也是我们所支持的一个方法,我们注重的是进步,而并非一定要坚持经过验证的方法来做事情,我们可以试着一点点开始做。现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FCCC适应项目”也已经启动了,我们不能等所有的政策都成型后再去做,有些必要的知识我们已经具备,就应该运用下去。联合国的基金FCCC项目已经开始运行,也在检测成立项目基金的有效性。另外,我觉得不管是保护环境还是防灾减灾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是我们的义务,联合国、各种国际组织以及各国政府都具有这个义务,当然我们首先得看看我们现在投入,要关注各个相关领域的投入,比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作为的,我们现在就得做起来,一点一点地取得进步。

    2010-08-09 14:58:34

  • 中国网:

    就像中国有一句俗语,饭要一口一口吃,减灾和气候变化问题的事业也应该一步一步走。感谢瓦尔斯特伦女士做客我们今天的中国访谈,我们也要祝福瓦尔斯特伦女士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我们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陪伴,我们下次再见。

    2010-08-09 14:59:12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zfgy/marg.wmv

图片大图:

  • 联合国秘书长减灾特别代表玛格丽塔•瓦尔斯特伦女士

    中国网 王瑞芳

  • “让城市更安全”旨在希望城市更安全、更具抗灾性

    中国网 王瑞芳

  • 中国政府的应急体系让中国人民相信自己更安全

    中国网 王瑞芳

  • 确保需要帮助的国家获得最前沿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网 王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