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十一五”规划中体改与创新须提上更高议程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9 月29 日 | 文章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9月29日电 最近一期《瞭望》周刊载文指出,当前,中国研究制定“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问题必须提上更高议程。在体制改革中求发展,在制度创新中求和谐。

文章指出,体制问题、制度问题,是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文章建议,用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这条“红线”,来统领规划思路,解读发展方略,实现富民目标,为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进步提供扎实的体制与制度基础。

虽然目前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体制环境,较之改革开放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从总体上判断,体制改革的任务还远未完成,而且进入了一种进与退、破与立的交织状态。许多旧体制被冲垮,但根深蒂固的东西仍然存在;许多新体制已建立,但实质性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尤其是改革在一些根本性、关键性的部位停滞不前。在此“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目前中国体制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革命性,努力提升全党全国人民更加锐意旺盛的改革意识和改革精神,坚持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根本原则,坚持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公正化和决策透明化的改革方向,正视和解决日益凸显的体制、制度和政策等方面所存在的不公平问题。

经济市场化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不能因为市场化初期,尤其是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动摇甚至否定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也不能把一些“伪市场化”的问题,当成市场化本身来指桑骂槐、复辟倒退。

政治民主化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不能把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割裂开来,也不能使政治体制的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不能让一些“伪民主”的东西披上“改革”和“与时俱进”的外衣登堂入室、袭以衣钵。

社会公正化是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不能使那些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生存命运的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远离多数人所认同的社会公平与公正的轨道。更不能使个别公共部门和行业假借市场化、社会化的名义,而把自身利益合法化、政策化、部门化和小集团化。

决策透明化是中国决策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没有透明,就没有公平;没有阳光,即必然腐败;“明”制度不行,则“潜”规则盛行。实现科学决策,首先要实现决策的透明化。

文章写到,当然,正如“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一样,改革也不可能皆大欢喜。我们所以推进体制改革,就是要解决体制不公、制度不公和政策不公问题及这些问题所产生的新的矛盾冲突;就是要制止那些名曰改革,实则将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集团化、集团利益个人化的行为。为此,必须以新的改革思路和改革方略来切实推进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文章最后指出,我们要努力推进国家公共管理的透明度建设,推进民主政治、科学决策和社会监督的改革进程。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党管干部“真正”体现群众意愿,组织任命“真正”得到社会公认等重大问题。通过不断地、切实地扩大党内和全社会民主,来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出更具活力、更加公平、更有正义的体制与制度环境。(田应奎)

相 关 新 闻
· 重庆市民建议库区养蜂 被纳入“十一五”规划
· 中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
· 15年自然灾害损千亿 风险管理将纳入十一五规划
· 中国“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
· 陈东琪:“十一五”经济增速将保持8%左右
· 北京“十一五”规划问计 市民建议北京站迁郊区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