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评论 经济 财经 国际 军事 旅游 健康 体育 教育 科技 文化 读书 妇女 政策 法制
地方 环境 人口 访谈 权威论坛 华人社区 世界博览 文化周末 图片中国 视频 名企 投资 城市
体育首页 | 专题首页 | 新闻快报 | 球队动态 | 图片 | 赛场内外 | 德国风情 | 八方评论 | 视频 | 论坛 | 竞猜 | 影集
世界杯总赛程 | 分组赛程 | 电视转播表 | 场馆 | 裁判 | 球衣大观 编辑信箱
[ 网友评论 ] [ 打印文章 ] [ ]
8年后又是谁向罗纳尔多下毒手 巴西死于法国两妖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7 月2 日 | 文章来源:新浪

8年后又是谁向罗纳尔多下毒手巴西死于法国两妖
两腰还是两妖

  新浪体育讯 1998年世界杯决赛,巴西机会全无,罗纳尔多状如梦游。赛后传言四起,罗尼遭到了暗算(下药?),8年后在巴法赛前,罗纳尔多在西班牙《世界报》的专栏中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认为再回到8年前的那个晚上是没有意义的,当天我和队友一样去踢比赛,法国队踢得比巴西队要好许多,他们很公平地获得了世界杯冠军,我们没什么可说的。”

  和8年前一样,巴西出局,法国笑到了最后。罗纳尔多在场上曾掀起微澜,但不足以撼动队友的麻木和法国的强悍。在世界杯上,巴西人第一次体会到了壁垒森严的含义,出脚,球被挡回,再出脚,球又在对手脚下!

  多梅内克赛后话里有玄机:“法国人从未从任何人那里偷走过任何东西,我们配的上胜利。”和8年前不同,这一次没有人反驳法国完胜论。巴西除了终场前罗纳尔多的射门命中门框外,其他10脚射门全部未中目标,其中5脚更是刚出脚就被封堵!是巴西人状态不佳?还是他们面对的防守压力从前几场的小儿科变成了大师级?

  巴法之战90分钟里,多梅内克换了三个人,里贝里和马卢达先后下场,亨利也不是不可换下,但有一点法国人异常坚定:绝不动中后场!绝不自毁防守体系。马克莱莱和维埃拉是这套体系的核心,两名后腰组成了最坚固的堡垒。

  数据描绘出了一副恐怖的图景。维埃拉铲断5次,解围3次,马克莱莱铲断4次,解围3次,而且出脚必中,铲断成功率为100%,他们组成的屏障让巴西人难以逾越。同时,维埃拉传球34次,成功率88.2%,马克莱莱传球39次,只有2脚不到位,成功率高达94.9%。别小看后腰的传球,它和铲断一样重要,马克莱莱们能在断球后面对围抢,一次次的传球到位,实际上阻断了对手反抢发动第二波进攻的可能,这也是对后防压力的缓解。正是这两个能抢能传的后腰存在,法国才在巴西面前挺起了腰杆。

  “罗纳尔迪尼奥何在?在这里!”回答的声音是两个,小罗身边是挥之不去的马克莱莱。下半时的一个镜头是90分钟法国防守的精华版,泽罗伯托直传找小罗,一旁马克莱莱跨步绕前,一脚将球捅走。法国人成功的断了大小罗的“粮道”,你脚下无球又如何发挥?巴西人的进攻三叉戟就这样前所未有的被彻底割裂,被迫各自为战,让贝利赛后哀叹“巴西有球星没整体”,能够做到这一点,法国人的防守组织只能用“恐怖”形容。

  这一幕让人回到了1998年,雅凯的三后腰体系在决赛中发挥到极致,德尚、佩蒂特和卡伦布犹如一道墙,挡住了巴西所有的火力。在那场比赛里,罗纳尔多状态不佳只是一个缩影,巴西全队甚至鲜有禁区内的破门机会,他们是全队低迷。今天,相同的情况又出现在巴法之战中,罗纳尔多再次哑火,他和巴西一样,不是被毒死的,而是被“闷死”的。

  “法国强就强在后腰组合上……” 世界杯前温格的话得到了验证,马克莱莱加维埃拉,这是令所有主教练艳羡的配置。1994年,佩雷拉为锋线罗贝组合身后配备了邓加和毛罗-席尔瓦的双腰阵,这为巴西捧回了世界杯,现在,法国人又将“腰眼”的艺术发扬光大。若干年后,在回味今晚的比赛时,巴西人也许还会为法国队中的这一高一矮咋舌:他们是两腰,还是两妖?!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络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中国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68993056 举报邮箱:jubao@china.org.cn
[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世界杯32强全接触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G组
H组
- 绝顶漂亮的乌克兰女球迷
- 黄健翔失态嘶吼音频珍藏
- 黄健翔史上最激动解说词
- 世界杯1/4对决 电视转播
- 欧文受伤憾别世界杯(图)
- 让人流鼻血的足球赛(图)
- 绝美天后当足球宝贝(图)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