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评论 经济 财经 国际 军事 旅游 健康 体育 教育 科技 文化 读书 妇女 政策 法制
地方 环境 人口 访谈 权威论坛 华人社区 世界博览 文化周末 图片中国 视频 名企 投资 城市
体育首页 | 专题首页 | 新闻快报 | 球队动态 | 图片 | 赛场内外 | 德国风情 | 八方评论 | 视频 | 论坛 | 竞猜 | 影集
世界杯总赛程 | 分组赛程 | 电视转播表 | 场馆 | 裁判 | 球衣大观 编辑信箱
[ 网友评论 ] [ 打印文章 ] [ ]
蓝白战车12年难负盛名 背叛艺术阿根廷遭惩罚?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7 月1 日 | 文章来源:搜狐体育

坎比亚索哭了,看上去他很自责,也很不甘心。

的确,以点球的方式出局很公平,但阿根廷人还是难以接受失败的事实。阿根廷历来不愿接受失败。因为在高乔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倔强和不屈。就如同 2002年的贝尔萨,他可以承担失败的罪责,但他却不愿放弃3313的进攻阵型。这是阿根廷人的性格使然。“我们可以被打倒,但我们不可以被打败。”

也许,有很多球迷会为阿根廷的出局感到难过,因为这支阿根廷队有太多的优点。

他们年轻——梅西、特维斯、马斯切拉诺等年轻人,将会在4年后给全世界奉献更为精彩的足球;他们艺术——里克尔梅这位当今世界足坛最古典的中场,让人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纯粹的艺术足球年代;他们勇敢——即便是功利足球大行其道,但他们仍然不吝发挥艺术足球的魅力……

可惜的是,艺术可能永远不是力量的对手。更何况,阿根廷人的出局,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因为他们背叛了艺术。

在柏林奥林匹克球场,佩克尔曼的球队不是熟悉的阿根廷队。没有了索林左路的突破,没有了马克西-罗德里格斯左右频繁换位,阿根廷的进攻变得呆板呆滞。当阿亚拉利用角球头球破门后,阿根廷再一次背叛艺术,他们没有乘胜追击,佩克尔曼大旗一挥,防守。那支6-0大胜塞黑的阿根廷哪去了?那支前场配合眼花缭乱的阿根廷哪去了?那支进攻水银泻地的阿根廷哪去了?

蓝白军团背叛艺术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是一场1/4决赛,一个微小的失误就有可能面临着出局的危险。更重要的是,阿根廷人的对手是德国,一支以精神、力量著称的球队,一支占据了天时地利的东道主球队。赛前的口水大战已经让比赛充满了紧张的气息,是啊,柏林上空的空气都已经凝固了。在这样一种前提下,佩克尔曼只能选择不犯错误。

然而,佩克尔曼也许没有意识到,选择不犯错误本身就是错误。试问,有哪支球队哪位主教练哪位球员可以说他(们)不会犯错误?即便是获胜的德国,他们在比赛中也犯了错误,被阿亚拉头球破门,这就是对德国人的一个讽刺。不过,德国人犯错之后他们很快利用精神和力量弥补了错误,这也是他们能够最后逆转阿根廷的关键。

1986年世界杯决赛,阿根廷击败了德国;1990年世界杯决赛,德国击败了阿根廷;2005年联合会杯,阿根廷德国握手言和;2006年世界杯1/4决赛,阿德两国的历史恩怨终于做了一个了断,德国击败了阿根廷。可以肯定的是,这绝不是阿德恩怨的终点。

现在,德国媒体可以大肆渲染德国精神了,而阿根廷媒体则只有继续哀叹。从1994年开始,阿根廷媒体已经哀叹了12年。1994年世界杯,阿根廷因为马拉多纳的停赛止步16强;1998年世界杯,阿根廷因为奥尔特加的红牌止步8强;2002年世界杯,阿根廷因为贝尔萨的3313止步小组赛; 2006年世界杯,这本是阿根廷翻身把歌唱的一年,但他们却再一次止步8强。这一次的失败,似乎谁都没有错,似乎又谁都有错。

阿根廷走了,世界杯的舞台上又少了一个唯美的艺术大师。但这或许是一件好事,至少以梅西为首的阿根廷年轻一代,可以在4年后以此为鉴。而且,阿根廷在离开之前,已经为我们奉献了经典、艺术,这就足够了。不是吗?

阿根廷,这一次你不应该哭泣。

(万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络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中国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68993056 举报邮箱:jubao@china.org.cn
[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世界杯32强全接触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G组
H组
- 黄健翔失态嘶吼音频珍藏
- 黄健翔史上最激动解说词
- 世界杯1/4对决 电视转播
- 欧文受伤憾别世界杯(图)
- 让人流鼻血的足球赛(图)
- 绝美天后当足球宝贝(图)
- 大牌球星最宠爱十大美女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