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评论 经济 财经 国际 军事 旅游 健康 体育 教育 科技 文化 读书 妇女 政策 法制
地方 环境 人口 访谈 权威论坛 华人社区 世界博览 文化周末 图片中国 视频 名企 投资 城市
体育首页 | 专题首页 | 新闻快报 | 球队动态 | 图片 | 赛场内外 | 德国风情 | 八方评论 | 视频 | 论坛 | 竞猜 | 影集
世界杯总赛程 | 分组赛程 | 电视转播表 | 场馆 | 裁判 | 球衣大观 编辑信箱
[ 网友评论 ] [ 打印文章 ] [ ]
告别方式实在太过残酷 拉尔森像巴乔那样离开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6 月26 日 | 文章来源:黑龙江日报

随着拉尔森第52分钟将那个点球罚向看台,每个人都很清楚,瑞典队已经失去了最后一点翻盘的希望。对于现年34岁的拉尔森来说,这几乎肯定是他职业生涯中参加的最后一场世界杯,但告别的方式实在是显得太过残酷。

他在赛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相信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将会出现在下半场。然而出乎拉尔森和所有瑞典球员的意料,比赛刚开始12分钟之后,德国队已经在场上取得了2比0的优势,几乎提前宣判了瑞典队的死刑。

拉尔森和队友们的努力终于在第52分钟获得了回报,当时在禁区内接到伊布拉西莫维奇的传球之后,拉尔森被梅策尔德从身后撞倒,主裁判对此判罚了点球。如果这个球能够罚进,那么瑞典队就能将比分扳成1比2,至少还能在最后的几十分钟内放手一搏。

拉尔森显然很清楚这个点球的重要性,由于紧张,甚至就连他的助跑姿势都与平时有所不同。然而正如世界杯以往曾经出现过很多次的那种场景一样,当球员无法摆脱点球带给自己的压力时,他们往往会成为罚球点上的失败者。很不幸,拉尔森再次成为了这一规律的牺牲品,他的大力抽射直接偏离了球门范围。

无论对于他个人还是瑞典队来说,这都是一个让人感到绝望的结果。在此后的比赛中,瑞典队再也无力显示出此前的那种反攻气势。拉尔森虽然始终留在场上,但他也失去了罚丢点球之前曾经拥有的锐气,只能十分无奈地等待终场哨声响起的那一刻。最后和其他队友一起,拉尔森十分无奈地接受了球队黯然出局的命运。

12年前,拉尔森就曾经代表瑞典队参加世界杯,并且见证了球队获得季军的辉煌时刻。然而在那届比赛中,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球员显然不会是初露锋芒的拉尔森,巴乔在决赛中罚丢点球的那一幕,才是整届比赛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

拉尔森当时肯定不会想到,自己要直到12年之后,才能真正体验到巴乔当年的悲伤心情。对于一名职业生涯已经步入尾声阶段的老将来说,这场比赛和这个点球,也许会成为他人生中最痛苦的回忆之一。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络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中国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68993056 举报邮箱:jubao@china.org.cn
[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世界杯32强全接触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G组
H组
- 世界杯1/8对决 电视转播
- 欧文受伤憾别世界杯(图)
- 让人流鼻血的足球赛(图)
- 绝美天后当足球宝贝(图)
- 大牌球星最宠爱十大美女
- 韩乔生老师最牛的1次解说
- 德国世界杯十大惊人发现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