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工的不如学文的

     在许多中国人眼里,德国是个技术大国。为了找到好工作挣到大钱,这些人常常不远万里到德国去。但是,德国科技界的精英们却与中国人的想法不同。他们觉得在自己的祖国很难施展才华,于是纷纷跳槽到经济更发达的地方。如此一来,德国这个经济发达国家竟然也会出现工程师后继乏人的现象。

    羡慕中国做得更好

    德国科学院日前专门召集了几家德国各行业大公司的总裁,共同探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商讨可能实施的积极对策。老总们一致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那些技术精英们在国内越来越被社会冷落。

    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总裁舒尔茨教授认为,德国社会各领域之间日益凸显的“隔离综合征”,使构成社会三大支柱的政治、经济和科学之间几乎丧失了彼此间的人员互动与交流。舒尔茨教授认为,在促进各领域互动方面,美国和中国做得比较好。他说,比如中国政府领导人多为工程师出身,在经济领域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他们能对一些重大的工程项目快速做出准确的决策。

    学工的不如学文的

    造成德国工程技术人员匮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德国的社会地位较低。德国建筑业巨擘“高深建筑工程公司”总裁凯特尔认为,德国社会患了“分离综合征”,这导致工程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远远比不上在其它行业中工作的人,年轻人上大学在选择专业时也因此远离工程技术专业。

    在德国政治、经济和科学三大领域内,可比的职业群体间收入相差十分悬殊,工程技术人员的收入偏低。例如在德国的机械公司里,工程师的收入、福利待遇等与受过同等级别教育的政府官员、医生和律师等的收入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拿高学历要花好多年

    德国大学的学习时间比英美等西方国家的都要长,但大学毕业后一般会获得硕士学位。可是,只有获得博士学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才会有更好的升迁机会。现在,德国许多工程技术学科的大学生都希望大学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而这需要再花5年的时间。在校时间越长,就职的时间就越晚,相对于那些早早毕业找工作的人来说,挣的钱也要少。而且,在校多呆的这5年时间,往往是一个技术人员一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技术人员缺口50%

    巴斯夫公司总裁朔尔认为,德国企业目前工程技术人员的缺口约为50%。目前德国各级学校中普遍存在重文轻理的现象。社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轻视自然影响到学生日后择业的方向。他说,在德国,有那么一个年龄段的教师对工程技术学科几乎都没有兴趣,教师们甚至告诫自己的学生不要学习理工科。教师们对理工科的偏见当然也就会影响到学生。邵建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

     《新闻晚报》2003年6月


[留学生活]英国大学万事找学联
美大学生偷鱼要坐牢
组图:纽黑文与耶鲁大学
俄罗斯,大学生招多了咋办(图)
韩国大学毕业生争着上大专
马来西亚大学2/3是女生(图文)
英国:先玩一年,再上大学
美国评出十大美女大学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