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政策信息
权威论坛
国际热点
经贸动态
法制进程
文化在线
教育广场
科技长廊
军事纵横
域外评说
我看世界
华人社区
旅游天地
阅读空间




矽基芯片仍有发展空间

    乔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预测矽基芯片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James Meindl 等人的计算,在2011年左右,一个芯片所能承载的晶体管数目将是目前的千倍。此种芯片即所谓的兆级集成电路(TSI, Terascale integration circuits) 。届时电脑的运算速度及功能和今日电脑的差别,就好像现今的机器和80年代初期笨拙的微电脑的差距那样大。

    为能在芯片上容纳更多的晶体管,TSI所须的组件将远小于现今的标准。举个例来说,在组件中用以绝缘的二氧化矽薄膜,其宽度必须小于一奈米。而组件中其它部份的宽度也都不超过10 奈米。然而就目前刻制矽基电路的方法,既便是十倍于上述的标准,都已是件不容易的事。因此,TSI需要一些新的制造技术。尽管技术层面的挑战将十分艰巨,Meindl等人认为TSI并不违反基础物理或是材料科学的规则。

    他们评估了物理、材料及电路组织(circuit architecture)对芯片容量的限制。比如说,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 限制了组件在开与关两个状态间转换的速度。信号传递的快慢则受到了光速的限制。从材料学的角度,为了确保晶体管的矽极与外界绝缘,组件的厚度会有个底限。再者,如何有效地将其它原子准确地渗入非常小的矽材内也是个大问题。这些原子和矽的电性习习相关。倘若它们在小尺度下分布不均匀,组件可能会出毛病。设计电路时则得考虑组件之间的干扰(crosstalk),特别在组件彼此非常相近时。由于每一组件均会生热,高密度组件组还会有因过热而被溶掉的风险。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有些人担心矽材已无前途,而未来电脑必须采用全新的材料和架构。Meindl和他的同事则减轻了这项疑虑。

    大洋网 2001年9月28日



“生物芯”:缘何让人刮目相看
亚洲芯片业的忧思
德科学家成功将神经网络与芯片接通
英特尔推出新型膝上电脑芯片
美国研究人员设计出蛋白质组芯片
欧洲第二大芯片厂商宣布裁员5000人
我国首枚实用化CPU芯片“方舟-1”问世
荷科学家研制出单电子纳米碳管晶体管
国内第一块高精度晶片在津诞生
我国CPU卡芯片实现“中国制造”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