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政策信息
权威论坛
国际热点
经贸动态
法制进程
文化在线
教育广场
科技长廊
军事纵横
域外评说
我看世界
华人社区
旅游天地
阅读空间




亚洲芯片业的忧思

    芯片厂家的手心里如今都捏着一把汗: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正在继续恶化,IT业的普遍不景气已经使生意越来越难做,利润越来越薄,一场价格大战一触即发。然而, 即便如此, 芯片行业并没有调整的迹象,有些地区,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还在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让刚刚建成的芯片工厂上马,不管需求是否放缓。

    芯片公司业绩滑坡

    一段时间以来,大型芯片厂家纷纷报告业绩预警。全球头号存储芯片制造商—韩国三星电子上半年利润下降了42%;日本最大的芯片厂家—东芝8月8日报告将压缩其一家存储芯片工厂产量的60%;欧洲大型芯片厂家之一—Infineon在6月底结束的第三财季总共亏损5.23亿美元,而且还看不到好转的希望。代表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的国际半导体设备及材料(SEMI)组织最近警告说,其会员目前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最严重的衰退。

    芯片厂家遭受重创的原因在于一大批使用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行业销售不景气,而现在这样的行业比比皆是。今年第二季度全球PC销售首次出现下滑;移动电话厂家也发现需求转弱;一些消费电子厂商早已遭遇销售不振。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许多芯片厂家在技术蓬勃发展期积累了大量的存货,而且规划了生产能力的增加。

    几周前市场曾有过短暂反弹,当时有分析说衰退已到达谷底,但不久芯片厂商及向它们供货的公司的股价又掉了下来。几位美国分析家声称Intel正在准备一场针对劲敌AMD的价格战,将其最新的Pentium 4处理器降价一半。出于这方面的担心,8月7日,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给一些芯片公司的股票降了级。

    政府支持新厂上马

    芯片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并有一定的周期性。尽管芯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全球经济放缓仍对它有一定的影响。亚洲地区供过于求的状况更为突出,这与当地政府的态度有关。马来西亚在Borneo花17亿美元建造的芯片工厂已经投产,对当地人来说,这是一件大事,他们相信会从高科技的发展中受益,就像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一样。亚洲地区对芯片制造业的投入,其背后的推动力不是来自市场,而是来自当地政府。

    就拿韩国的Hynix半导体公司来说,今年第二季度亏损高达10亿美元左右,但5月份仍奇迹般地从其贷款银行获得40亿美元的援救资金,相信银行肯定是认为政府不会让它倒闭。目前Hynix正在与银行磋商进一步的贷款事宜。对此,美国的竞争对手请WTO出面干涉,制止这种明目张胆的政府补助行为。8月8日韩国财政部长Jin Nyum出面讲话,说政府不会保这家企业(Hynix原是现代集团的一部分),这样做会损害韩国的信誉。这位部长说话到底算不算数,还要拭目以待。

    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的大型芯片工厂比较正视它们的困难,但与Hynix一样,也不大想削减生产能力。台湾的United Microelectronics公司报告第二季度亏损,第一季度至今设备利用率已降至不足30%,与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及新加坡的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不相上下。马来西亚的生产能力仍在增加,除Borneo之外,另一家新厂也开工了。

    中国大陆也是雄心勃勃。仅在上海就有两个在建项目,另外两个已进入设计阶段,十几个正在进行规划。政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并得到高层的关注。有朝一日中国很可能超过所有的邻近国家和地区的芯片生产能力,目前中国也是惟一的计算机和移动电话销售仍在增长的市场。

    忧思

    亚洲政界和企业界认为,芯片产业是追赶发达国家的一条途径。电子工业,特别是与半导体有关的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来西亚的出口中电子产品占60%;在韩国,Hynix一家的出口占了整个国家的4%。新加坡面临的全面衰退主要缘于高技术产业的疲软。

    建设强大的半导体工业,并以此挺进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风险。想当初棕榈油、锡以及其他一些产品的世界价格曾改变了许多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芯片可能是一种高技术,但芯片的价格是起伏不定的; 当供过于求继续发展时,过分依赖它就会给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计算机世界》 2001年9月10日



德科学家成功将神经网络与芯片接通
英特尔推出新型膝上电脑芯片
美国研究人员设计出蛋白质组芯片
欧洲第二大芯片厂商宣布裁员5000人
我国首枚实用化CPU芯片“方舟-1”问世
我国CPU卡芯片实现“中国制造”
中国芯片制造业迎难而上
芯片产业呼唤专门人才
程京:五年后生物芯片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电磁式生物芯片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