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政策信息
权威论坛
国际热点
经贸动态
法制进程
文化在线
域外评说
我看世界
华人社区
旅游天地
阅读空间
“哈佛情人”的文化体验
——评《做一回哈佛情人》

陈国平

    有别于众多所谓“海外文学”的招摇嚣张,没有“某某人在某国”或“我在某国做某某事”的故作姿态,没有洗碗打黑工的“苦难历程”,没有暴富与狂喜,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纠缠,也没有刻意的商业炒作,《做一回哈佛情人》(作家出版社200O年9月)在平静中悄然亮相。这是一个年轻中国学子在异国他乡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是有关自然景观和人类社会、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传统和现代、科学和艺术相互激荡、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生动记载。

    书的作者是前些日子一度被媒体“捧”得红红火火,又一度被“杀”得面目全非的夏建统。这个生于1976年、长于浙西龙游县一个小乡村的年轻学子大器早成,4岁读小学,18岁大学毕业,19岁考入哈佛大学,以近乎“疯狂”的状态投入学习;在不到5年时间里拿下两个硕士学位,并且通过了景观设计博士论文答辩。对于夏建统这样的中国学子来说,哈佛是永不生厌的情人,具有特别的魅力。在这个拥有一百多座图书馆的书城里,他的心被牢牢地“套住”了。近四百年的历史,哈佛大学总共产生了六位美国总统,十三位副总统,以及三十七位诺贝尔奖得主。而在上世纪初的一战中,总共有11000人次的哈佛学生毅然弃笔从戎!哈佛不仅是知性的,理性的,更是血性的。与天下所有有情人一样,做了“哈佛情人”的夏建统有许多意味深长的体会。

    透过作者绵密而深情的叙述,我们知道了现代景观设计,知道了这门在国内多少还显得陌生的实践艺术。知道了“包豪斯”的平民理想。知道了一代大师格罗庇乌斯的屈辱和愤懑,佐佐木英夫的仁厚,小艾略特的伤怀,凯利的复杂,以及盖里的满面红光。知道了“艺术上许多重要的活动和作品都是以秘密移民的方式产生的。”知道了一代一代老去之后,一些风景会永远地存在,静静地延续着自然与生命的意义,默默地记录和诠释着人类追求恒久美丽的历程。

    身在异乡,夏建统以很有气魄的方块文字写道:“新大陆的春天,一过北回归线,一大半的土地仍被严寒占据着。”他是个特别在意“温暖感觉”的敏感学子。想起刚学识字的时候,老师教的“春”字:三人下面一轮太阳。目光触及,格子里的方块字似乎都能流淌出“暖烘烘的热量”。而在新大陆最古老的书城里,spring,spring,一遍又一遍,他怎么也不能解读出一丝温存的暖意。夏建统是幸运的,在那个茫茫的国度,他饱吸目之所及的一切文化精髓,亦工亦理,亦文亦史,亦学亦商,不断完善着短暂但又异常丰富的人生;在那个威严的书城,他幸遇查尔斯、佐佐木英夫这些对中国文化寄予深厚期望的大师。他明明感受到了身为异乡人的温暖;感受到自己身上洋溢着的东方古老文明的温暖。他所身处的设计学院,左有燕京学社,右有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他的办公楼就这样被两个中文图书馆包围着,让他感到一种被祖先文化拥簇着的温暖。这种温暖是他这一代幸运的中国留学生才可以拥有的。林语堂、竺可桢在哈佛学习的时候,就没有这种福气。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在哈佛短暂停留的时候,就感叹没有介绍中国建筑的书籍。

    温暖的“哈佛情人”最自鸣得意的一件事是:自己设计的一座看似残缺的庭院小桥,竟然帮助一个美国残疾妇人重新找回一段完整的人生。

    虽然是个景观设计的行家,但夏建统常常震撼于“景外之景”。在佛哥艺术馆看到很多圆明园的被劫文物,一百多年来打不开的心结又拧紧了。那几个让他和同胞咬牙切齿的名字,此时竟被当成英雄,接受着来来往往的游客的谢意。他忽然发觉,所谓艺术没有国民所谓文明没有民族,都只是一个虚伪的假设。他终于恍然大悟,自己“这一代人看卢沟桥,要看的已不是‘卢沟晓月’的美景,看的是一段中国的历史,一段民族不堪回首的苦难史。”

    有一段时间国内学界偏激地认定西方的文明没有足够的厚度,“哈佛情人”却有些犹豫。他走访英国的剑桥大学,踏过一座座迥异的桥梁,总会怀疑,稍不留意,从那些桥上,三五成群地或许就会走出一伙牛顿、达尔文,一群拜伦,或者凯恩斯。夏建统怀着深深的感慨:西方人的那种以“幽默情绪”对待人生的态度,那种文化上的绝对自信,正是众多国人特别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年轻一代所缺少的。当现代主义景观建筑设计“四大金刚”之一的凯利诘问夏建统:“好好的中国园林,为什么中间胡乱摆上了一些西方的东西,多么地不伦不类。那不是文化交流,那是在扼杀属于你们自己的文化。为什么会这样?中国人对自己的文明那么没有信心吗?”他只能无言以对。

    半个世纪以来,在严格而机械的文理分科的教育模式下,国内培养出的理工科人才,总是略输文采,而文科生对当代科技成果往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哈佛情人”的这本书,充满了深情感慨,化深奥科学术语为生动谈吐,而不落俗套;入无穷机趣于中西文化比较,但不作卖弄。这是学人文章的真品格,也是我们所期待的新传统。

    汉林书城2001年1月12日

    

相关新闻

参考文献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