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打造“花乡农居” 成都农民过上都市田园生活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7 月13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7月11日一大早,记者前往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江家堰村等地参观。

进入“花乡农居”红砂村,记者们不禁为眼前的景色所陶醉。但见湖水泛波,鲜花似海,竹影摇曳……村民们或带着孩子在水景广场玩耍,或在园间侍弄花草,一派祥和。

 风景如画的红砂村

穿行在林间小径,一幢幢川西民居风格的农家小院跃入眼帘,白墙青瓦,绿荫掩映。从罗家花园、叠翠园,到留香园、外婆宅,一路行来,我们仿佛游走在画中。

来自北京的记者们连连慨叹,羡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但是没有人想到,就在3年前,这里还是区里有名的贫困村。2003年,锦江区将农居按照“川西民居”风格打造成“花乡农居”,把村民的房子进行了“穿衣戴帽”式的改造,统一安装川西风格的屋顶,重新装饰墙面,帮助农民开展农家乐旅游项目,同时完善配套城市基础设施,与传统的花卉规模种植、销售结合,使红砂村形成了3000多亩的观光农业景点。农村就地变成了城市,农民变成了新市民。

在村委会的培训教室里,记者看到40余名农家女正在认真地学习插花,给她们讲课的老师是一名来自台湾并在这里经营农家乐和花卉的女商人。

红砂村的农家女正在认真地学习插花

红砂村居住着400余户农户、1300多人,几年来红砂村通过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种植花卉,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23岁的曾华玲三年前因为这里穷,没发展,就跑到成都市内打工,如今家乡的巨大变化吸引她重新回家,当上了村里的导游。她满足地笑着说,现在比在城里打工还要挣得多。

曾华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红砂村的农民目前至少有4种收入:一是土地流转后的地租收入,每亩约1200~1500元;二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为花卉公司务工的工资收入,每月400~600元;三是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分红收入;四是农家乐的营业收入,每户月均1000元。花农每亩土地年均收入已从3000元增加到9000元以上,预计今年人均收入可达4200元以上。

曾华玲自豪地告诉记者,红砂村“花乡农居”现在已经是国家AA级风景旅游区和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的示范点。每个周一到周五,来这里的游客大约有一万多人,到了周末,游客数量就会上升到三四万人。

 锦江区江家堰村的“江家菜地”又是另一番景象。近处的田间地头满眼是即将丰收的蔬菜,有丝瓜、苦瓜、豇豆、瓢儿白,还有长着硕大叶子的芋头……而远处绿色的田野上,几处水塘星星般点缀其间,竹林随风轻轻吟唱,不知名的小鸟在茂密的林间欢快地鸣唱。

城里人要想享受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非常简单,每年只需交付800元认种费,租种这里的一分地(一分地约合66.7平方米),就可以在周末、节假日到自己的土地上体验耕种的喜悦和丰收的快乐。这种方式不仅使城里人有了休闲的新去处,更使当地的农民一亩地的收入比以往增加了4000块。如今,“江家菜地”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休闲、劳作、收获为操作形式的新型产业模式,成为成都精品蔬菜的生产基地。

锦江区负责人介绍,锦江区政府还将把当地特色物产和文化结合起来,进一步打造农民新居。“荷塘月色”将以艺术为平台,把荒坡水系改造成近千亩荷塘,以此吸引画家来这里生活并进行艺术创作;“东篱菊园”则以工坊为平台,将农民的一些民房改造成工坊,吸引聚集民间艺人,集中展示、传播濒临灭绝的民间手工艺。这两个农民新居将于年底建成。届时,“花乡农居”、“江家菜地”、“幸福梅林”、 “荷塘月色” 和“东篱菊园” 这“五朵金花” 将覆盖锦江区80%的农村地区, 20多万农村人口将直接融入成都市的现代文明。(苏向东 文  王锐 摄影 )

 

红砂村别具特色的川西农家小院

红砂村花卉温室大棚一角

即将丰收的江家菜地

江家菜地里辛勤忙碌的农户

中国网专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 关 新 闻
· 构建和谐社会当务之急是消除城乡国民待遇差异 
· 专家学者聚焦成都 同心同德共论和谐社会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