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构建和谐社会当务之急是消除城乡国民待遇差异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7 月11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同心同德共建和谐社会·成都论坛”之“城乡一体化与和谐社会”专题论坛研讨会7月10日在成都举行。来自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特别是对我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的现实表示出特别关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关锐捷呼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务之急是消除城乡国民待遇差异。”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关锐捷说,如果以农民人均收入为1,则城乡居民收入之比1978年为2.56:1,2004年则达到了3.23:1,实际上,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大高于账面上的3:1,甚至达到了6:1。与此同时,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差距也进一步扩大,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相当于农村居民的2.29倍,20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3.35倍。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研究员路明指出,城乡之间差距日渐拉大的趋势同时表现在城乡基本建设、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比如城乡义务教育。2002年我国农村在校小学生人数是城市的7.5倍,但是专任教师仅为城市的43.11%。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在医疗卫生方面,广大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基本上处于自费医疗的状态。2000年城市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60%,而农民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则达到90%。由于农村卫生资源严重缺乏,孕产妇死亡率是城市的2.6倍,新生儿死亡率是城市的2.4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城市的2.7倍。

城乡差距拉大 原因何在

为什么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路明认为根本原因有3个:

一是城乡分割的管理制度。路明说,我国的户籍政策以及附加在户籍政策上的其他政策,造成了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农业流向工业,从农村流向城市,而把农村人口用户籍身份留在农村,形成了农村人口和农村GDP严重失衡的局面。

二是决策的城市化倾向导致缺乏健全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特别是农村土地大量地被低价征用等,造成农村资金被大量抽取流向城市。

三是农民缺乏有效的合作组织。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使农民在资金、人才、土地、信息、市场、科技等生产要素方面都处于落后地位,再加之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要素不能有效地配置与整合,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关锐捷认为造成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最直接原因是,长期以来政府运用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间接的原因是城乡居民在税负、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没有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

破解城乡差距拉大难题

与会专家认为,城乡经济社会差距拉大的趋势,城乡居民国民待遇的不平等,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障碍,因而破解城乡差距拉大难题,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陆学艺认为,治标更要治本,国家应重点研究破除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就业制度、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财政体制等五方面存在的体制性障碍。

路明为解决城乡差异开出的药方包括:

一、选择多中心、分散式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在产业布局上实行工业地方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型城镇和新型农村。

二、以县域作为城乡统筹的着力点,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经营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有序高效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

四、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物权,使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法制化。

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搞好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以中心村为重点建设农村新社区。

六、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民工养老、工伤、医疗等保险制度。

七、积极稳妥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通过统一立法,消除户口对农民流动的束缚,建立使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同等国民待遇的户籍制度。(苏向东)

相 关 新 闻
· 专家学者聚焦成都 同心同德共论和谐社会 
·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 解读和谐社会的“二十八个字”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共的重大理论创新
·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城市重建融洽互助邻里关系
· 高尚全:构建和谐社会:三大挑战与四大问题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