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首页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四位政协委员接受记者集体采访

   3月10日下午3点,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三层第七会议室,全国政协委员何丕洁(民革中央副主席兼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厉以宁(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原名誉副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李卓彬(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侨联常委,广州市副市长)、王孝询(致公党中央常委、重庆市主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就“民主党派帮助毕节地区脱贫致富”主题接受记者集体采访。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期待!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四位政协委员接受记者集体采访

活动描述

  • 3月10日下午3点,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三层第七会议室,全国政协委员何丕洁(民革中央副主席兼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厉以宁(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原名誉副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李卓彬(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侨联常委,广州市副市长)、王孝询(致公党中央常委、重庆市主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就“民主党派帮助毕节地区脱贫致富”主题接受记者集体采访。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期待!

文字内容:

  • 张敬安:

    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今天在这里我们举办一场“民主党派帮助毕节地区脱贫致富”的集体采访活动。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腹地,原来是典型的高山贫困地区,20年前为了帮助这里脱贫致富,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年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8-03-10 15:05:38

  • 张敬安:

    其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积极献计出力,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很荣幸请到4位全国政协委员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并接受记者的采访。

    2008-03-10 15:06:25

  • 张敬安:

    这四位委员是:全国政协委员何丕洁,民革中央副主席兼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厉以宁,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原荣誉副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特别提出的是他还是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专家组组长。李卓彬,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侨联常委、广州市副市长。王孝询,致公党中央常委、重庆市主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2008-03-10 15:06:49

  • 张敬安:

    长期以来,他们不仅关注毕节地区的脱贫致富问题,而且身体力行,做了很多工作。也许他们今天还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新鲜的新闻素材。我们先请厉教授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大家欢迎。

    2008-03-10 15:07:22

  • 厉以宁:

    贵州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6月份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当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带了一些人在毕节进行了考察,感到毕节地区遇到了经济发展中的困难。这样就提出了要建立毕节试验区。毕节试验区有3个主要的任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控制人口。在8个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的支持下,成立了毕节试验区的专家顾问组。在我之前钱伟长教授曾任专家顾问组的组长,现在我是组长。我们和八个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共同商议,怎么帮助毕节试验区建设。着重的工作是三个方面:

    2008-03-10 15:07:51

  • 厉以宁:

    第一,一定要加快毕节地区的经济体制改革。如果毕节地区不是在一个改革的环境中,它要取得很大的成绩是很难的。我们帮助毕节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毕节地区的国有企业都经过了改制,变成了现代企业。我们帮助毕节地区在农村金融方面走出了改革的试点。对于城乡一体化进行一些探索。这是我们在这方面所取得的一点成绩。

    2008-03-10 15:08:30

  • 厉以宁:

    第二,我们八个民主党派都有明确分工,每个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都一样,都在一个县或者是一个县级市里展开自己的专家顾问工作,帮助毕节。所以有很多技术方面的项目,因为集中了八个民主党派的专家和全国工商联的一些民营企业家的力量。譬如,怎么帮助造林问题,种什么样的植物对经济发展最好,高原的畜牧问题、水利建设问题,以及土壤的改良和环保问题。

    2008-03-10 15:09:06

  • 厉以宁:

    第三,干部的培训。毕节150人副县长以上的干部分三批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习。这是在天津滨海新区的支持之下建立的。另外我们感觉到越是贫困地区,干部一定要具有改革、发展的观念,一定要懂得市场经济的运作。

    2008-03-10 15:09:28

  • 厉以宁:

    现在可以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毕节过去是贵州省各个地级市当中最后一位,现在从各方面来讲,大概上升到贵州的第三位。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所取得的一点成绩。

    我们八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对毕节抱着一个思想,就是以平等的态度、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参加毕节的扶贫。过去的扶贫,我们是高高在上的,现在不是这样的,我们都是以平等的身份进去,跟他们共同商量、共同讨论、研究,怎么把毕节地区的工作做得更好,让毕节的发展更快。所以到现在为止,这个试验还在继续进行当中。

    2008-03-10 15:19:27

  • 厉以宁:

    毕节地区是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2008年是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在今年秋天,八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与贵州省一起,准备在毕节地区召开一个纪念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大会,总结扶贫经验,并且争取通过这一做法,能够向全国其他的贫困地区再做试验。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8-03-10 15:20:19

  • 张敬安:

    接下来请民革中央何丕洁副主席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2008-03-10 15:20:48

  • 何丕洁:

    刚才厉主席已经把毕节试验区如何建立的,而且把扶贫开发的主题向大家作了介绍。我根据我在毕节参与扶贫工作的一些情况向大家作一个情况介绍。

    2008-03-10 15:21:24

  • 何丕洁:

    毕节试验区建立想法提出来以后,锦涛同志先到北京和中央统战部进行了协商,结果就是在中央统战部的领导下,八个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共同组成一个专家顾问组,作为这个试验区的智力支撑。我们民革积极参加了这项工作。在试验区成立初期,我们主要是参与试验区的规划和产业设计,根据毕节的资源、条件和当时的状况,专家们提出了毕节应该围绕锦涛同志提出的三大主题做好规划,设计好支柱产业。同时,派医疗卫生计生队伍到下面做计生工作,解决人口超比例问题。

    2008-03-10 15:21:55

  • 何丕洁:

    这样的工作做了两年多。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众所周知,八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统战部的协调下,工作还是很有成绩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八个党派、工商联在统战部的协调下,商量的最后结果是这样,我们在试验区里面,专家顾问组做技术智力方面的支撑。同时,每一个党派包一个县。毕节有七个县一个市,刚好我们八个党派各选一个,民革当时选的是纳雍县,位于毕节的西部。当时在当地人们的流传中说,“纳、威、赫”去不得,指的就是纳雍、威宁、赫章三县,那里条件非常艰苦,各方面都相对落后。当时我们的领导经过调查研究,觉得要做工作,就要啃这样的硬骨头。1991年我们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支持下,中央党政机关和对口扶贫的县互结对子,这样我们就和纳雍县正式结了对子。其他党派也都结了对子,也都在毕节地区找了自己的扶贫县。

    2008-03-10 15:25:54

  • 何丕洁:

    中央统战部也找了自己的扶贫县,就是赫章。我们选择了纳雍以后,也是组织我们的专家到纳雍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规划和设想,征求当地政府和党委的意见,最后变成我们共同的行动计划。我们当时提出来一个很豪迈的口号,纳雍不脱贫,我们不脱勾,纳雍脱了贫,我们也不断线,所以至今我们还和纳雍一起合作,共同向贫困、生态恶化和人口失控等这样的问题宣战。

    2008-03-10 15:26:28

  • 何丕洁:

    我们在纳雍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91年开始,主要是做规划和基础工作。纳雍的资源很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但是贵州山高切割深,喀斯特地区,交通非常不便,资源变成不了财富。所以我们就请煤炭方面的专家到那里,指导他们进行安全规范的生产,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包括人员的培训,矿井规划设计等等,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另外,我们帮助向国务院、交通部呼吁,修建公路。纳雍的第一条等级公路是在李沛瑶主席向当时交通部长呼吁下立项实施的。现在,纳雍的公路已经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下,解决得非常好。以前“出行难”的问题、资源运不出来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当然还有一些问题现在需要进一步的协助解决。

    2008-03-10 15:28:02

  • 何丕洁:

    我们做的基础工作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就是帮助纳雍建立希望学校,加强智力方面的工作。扶贫首先要扶愚,脱贫先解决知识贫困。不仅民革中央机关,而且我们动员了全党,动员了海内外的朋友,大家积极捐款,为纳雍捐了300多万,建了15所希望学校,4000多名学生解决了辍学或者是学习条件艰苦的问题。现在纳雍的教育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已经符合了国家“普九”的要求。

    2008-03-10 15:34:49

  • 何丕洁:

    纳雍现在已经基本脱贫。1991我们接手的时候,纳雍县的总产值只有三点多亿,去年年底,纳雍县国民总产值已经达到将近47亿。另外纳雍县在1991年财政收入只有1690万元,当时人口是70万人。去年,纳雍的财政收入是5.866亿,人口增加到不到80万。18年的功夫,人口虽然增加了不到10万,但是财政收入增加了30倍。人均收入从当时的198元到去年年底2387元,这是在国家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西部大开发”大的战略部署下,我们从智力、规划、产业做了一些工作以后,所取得的一个巨大的变化。

    2008-03-10 15:36:05

  • 何丕洁:

    2000年以后,国家在扶贫方面又制定了一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纲要提出,要把扶贫工作入村、入户,要把扶贫工作落实到增加农民收入上。我们也认真地总结,感觉到前一阶段做的基础工作很有意义,确实对增加县级财政收入、对于这个县整个的脱贫和发展,有很大的意义。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中,纳雍县得到了国家重大项目,就是煤电工程、风火电站,在纳雍县建了两个大的电厂,总的装机容量是280万千瓦,现在两个电厂都在正常的发电。作为黔电送粤的重大项目,这对他们县里面的财政和煤炭资源转成财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并没有完全解决老百姓的增收问题。所以从2001年开始,我们调整了工作方向,就是把扶贫工作深入到村户。

    2008-03-10 15:36:51

  • 何丕洁:

    我们在这个地区做示范,在里面采取了几个措施,有关的详细资料,可以提供给各位记者。首先在贫困村采取的是参与式扶贫。就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很好的作用。如何脱贫,做什么项目,怎么来做,不是由专家、不是由官员来定,而是发动群众,发动村民,让他们来做选择。在调查研究发动的基础上,虽然有的农民没有文化,但是他知道他这个村子适合发展什么,急需要做什么事情,他们都有很好的主意。最后我们在专家的帮助下,请村民进行投票,就是把他们通过酝酿提出的15个项目画成图,比如养牛,就画成头牛;要修一个水井,就画一个水井。画一个图,在每个图片下面放一个碗,每个农民发六颗玉米豆,喜欢哪个项目就往哪个碗里面放玉米豆,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了六个他们急需的项目,我们在专家的帮助下组织实施,第一个项目就是水窖工程,纳雍这个地方是喀斯特地区,工程性的缺水,整个降水量一年1600多毫米,但是在春节和六月份之前,这段由于降水少,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生产用水更不要提了,所以怎么样解决蓄水问题,我们就给每一户1000块钱,解决水泥和钢筋问题,自己来打水井,还要做水窖,我们做了13个示范井以后,现在全村将近400口井,解决了大量的背水、挑水的劳动力,现在春天不是等水,而是春天也可以种地种菜,也可以搞生产,这是他们非常急需的。后面还要讲修路、修学校,这都是按照他们的选择,我们一一帮助落实的。这是一个参与式扶贫。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在推广了。这对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非常有意义。

    2008-03-10 15:44:40

  • 何丕洁:

    第二,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刚才说了水窖这个问题是急需的。修路的问题,以前政府给他们钱修路,1.5公里的出村路,由于农民组织不好一直落实不下来。在参与式的扶贫发动下,这1.5公里的路,不但如期完成,而且还多修了0.3公里,把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另外,他们希望建学校的教学点、解决危房。产业结构调整,不光是种原来的传统玉米,如何通过种菜、改良玉米,增加收入等等都是他们选择的。我们从智力和小小的启动资金上帮助做一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把他们组织起来。我们请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专家发动他们,组织专业的协会,现在纳雍核桃寨村的蔬菜专业协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008-03-10 15:50:18

  • 何丕洁:

    农民要想发展,制约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资金问题。所以我们用了一个电网改造的资金,核桃寨村农民当时用的电还是1.4元/度,电网没有改造,成本很高。要完成电网改造,一家先要交180块钱的启动资金,他们非常困难,交不起,这方面的钱是我们发动社会上的资金,3万多块钱,改造以后先按1.4元收费,我们也不把这个钱收回来,把这个钱给他们作为发展基金。从这3万块钱启动,农民得到了2千、3千发展的贷款,他们成立了一个管理组织,把这个钱很好的用起来、管起来。现在这个资金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支持,已经滚动到27万左右。我们最近去调查,他们把钱管得非常好,都是农民自己管,自己审查项目,自己来收回。我觉得这是解决农民、农村发展的好方法,发动农民把它解决好,这个效果很好,可以进一步的推广。

    2008-03-10 15:52:28

  • 何丕洁:

    此外,我们在核桃寨村做的“村校一体化”工程。就是农村学校的校长到村党支部任副书记或者是村长,村里的副书记到学校任副校长,或者是校党支部副书记,就是让学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多的能量、培养更多的人才,甚至是文化、体育、卫生方面的作用,用他们的话讲,就是新农村建设需要贯彻落实一些事情,通过学校给学生灌输,学生回去用小手拉大手,把新农村需要落实的20字方针,很好的通过学校来做。这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起来。另外,学校的校长引进了一些新的技术或者品种,在村子里面开辟野地,进行一些示范取得成果,在全村推广。现在我们接手的核桃寨村,2001年的时候,人均收入不到600元,去年他们的人均收入已经到了2700多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008-03-10 15:56:40

  • 何丕洁:

    我刚才举的这个例子,就是说我们在毕节试验区里面,通过贯彻落实锦涛同志提出试验区三大主题的要求,配合国家的一些重大方针政策,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老百姓的艰苦奋斗下,做了一定的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毕节试验区,还是纳雍县,还是我们现在重点做示范的核桃寨村,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借着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之即,我们想很好的总结一下工作,为进一步推动试验区向可持续发展,做一些工作。在这方面我们现在也有一些简单的思考。比如这三个主题,从每一个问题来讲,都有它很深的内涵。特别是在今天,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的情况下,有些内容可以进一步深化认识。另外这三个主题也有有机的联系。比如原来讲人口控制,只是讲计划生育方面,现在实际上还有人力资源如何更好的开发。我想这些事情在20周年总结的基础上,可以更进一步的深化和落实。谢谢大家。

    2008-03-10 15:58:07

  • 张敬安:

    下面请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广州市副市长李卓彬介绍情况。

    2008-03-10 16:01:19

  • 李卓彬: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地处高寒贫困山区,这样的地方如何走向发展,不仅在西部开发中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的典型案例,对于全世界来讲,这样的地区能够寻到发展的良策,也是全世界所关注的。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今天的话题能够吸引到这么多记者,引起大家共同的关注。关于毕节试验区创立和发展的过程,刚才厉教授和何主席都作了介绍,特别是我们八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这个试验区的参与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他们刚才都讲了,我主要是结合致公党谈一点感受。

    2008-03-10 16:02:31

  • 李卓彬:

    在“两会”之前,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央统战部、国家科技部组织到毕节地区的调研、扶贫和灾后重建指导工作的考察过程。考察团由万钢部长以及黄耀金部长率团,我们几个党派共同参加,到了毕节地区。因为我长期在广州工作,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比较了解。但是对于贫困山区,特别是中西部,喀斯特这样的岩溶地区,我是第一次去,感受非常深刻。有视觉和思想的冲击力。

    2008-03-10 16:07:39

  • 李卓彬:

    我们所看到的山,有些生态保护已经非常好了,但是有些地方,就是原貌,石漠化地区工作和生存条件非常艰难。我看到整座山都是石头,在这样的地区,大家想象一下20年前,当时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是何其艰难。整个毕节,没有大块的坝地,就是稍微平滑的山谷的地方,可以耕作的地方几乎很少。而且每一块都很小,能耕作的条件非常艰难,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而且出现一个怪现象,就是“越穷越生、越生越垦、越垦越穷”,20年前,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大主题,一个就是开发扶贫,一个就是生态建设,一个就是人口控制。在当时来讲,我觉得具有开拓性先导性的战略意义。

    2008-03-10 16:08:59

  • 李卓彬:

    这次看完之后,第一,感受到当地的老百姓、干部群众一说到这个主题,就是由衷的感谢。因为生存在那样环境的市民,特别是苗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村民,紧紧握着我们的手,感谢党中央、感谢总书记。我们听完都很感动。我用一组数据说明一下问题。1988年,创立试验区到现在19年,整个开发扶贫所产生的生产总值由原来的23.4亿元增加到现在的325亿元,增长了近14倍;财政总收入由原来的3.02亿元增加到现在的55.06亿元,增长了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4元增加到现在的2458元,增长了近11倍;我们在靠近村镇的村户,农民已经盖起了两层的小洋房,这是非常难得的。原来我只能在沿海城市见到,但是现在在毕节也看到了。

    2008-03-10 16:11:08

  • 李卓彬:

    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14.94%,提高到现在的34.92%。这不是简单的面积扩大,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原来的所谓覆盖只是小苗、小树的覆盖,现在的覆盖区是高树,整个生态恢复非常好。我感觉个别地区可以达到次生林的状况。人口控制水平也是全面提高了。人口自然的增长率从1988年的21.29‰,下降到现在的8.45‰,在那个地区是何其艰难的一件事情。贫困人口由原来的312.2万人减少到现在52.9万人。而且这个贫困线的人口补助水平也全面提高了,质量也有所提高。19年当中,经济发展指标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甚至高于贵州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刚才厉教授已经讲了,从原来整个贵州最贫穷、最落后、发展最慢的一个地区,提升到整个贵州的第三位。

    2008-03-10 16:12:44

  • 李卓彬:

    从这些数据当中,从当地老百姓的情绪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国务院1988年所创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获得了巨大成功。而且我感觉到,试验区的建设过程当中,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特别是在喀斯特高寒贫困山区如何发展生产,这方面有很多经验。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方面,他们摸索出的一些难得可贵的经验,我觉得都是西部大开发其他地区可以值得借鉴的。特别像毕节这样的贫困山区,能做到的事情,中西部其他的贫困山区更应该能够做到。我们建议,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总结20年来试验区的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改革开放,推进试验区的试点。所以我们提出,把毕节定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第一点感受。

    2008-03-10 16:14:02

  • 李卓彬:

    第二点感受,我们到了毕节,当地的党委政府都在表扬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他们的表扬是发自内心的,是由衷的高兴。在20年当中,由中央统战部统筹,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参与,给毕节地区人、财、物各方面的支持。光是给它提出的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议就有100多条,帮它落实的建设项目,解决当地急需要解决的事项接近400件。而且各民主党派发挥自身人才荟萃、知识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在教育扶贫、科技扶贫、项目带动方面,每一件都抓得实,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我们这次走访了一些项目,走访了一些干部群众,我们党派当中所定的一些项目,都得到了落实。

    2008-03-10 16:15:04

  • 李卓彬:

    特别是致公党所创立的几件事情都已经完成。像教育扶贫,我们每年给他们的教师培训,每年100人,连续四年,400多人。这些教师已经成为骨干了。给特困学生奖学金,考上大学的学生给奖学金,这也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包括希望小学,而且给医院的医生进行技术培训,发挥了这个技术优势。同时教农民开展稻田养鱼,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等等,还有帮他们呼吁,促成国家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立项投资的一些道路已经建成。而且我感觉到八个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在统战部的统筹下,我们八个党派的联系更密切,沟通更方便,而且在统筹推进同一件事当中形成了合力,达成了一些共识,也形成了一些机制。

    2008-03-10 16:16:08

  • 李卓彬:

    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策体制里,是一种典范,难得在这样一个试验区里面,体现这样一个体制的特征和优势。我觉得这方面也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提升。当地党委政府,甚至给我们建议,应该在毕节地区创立一个以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民主干部的培训学院。可以让民主党派的干部下乡,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掌握祖国最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更合理的建议。同时,可以利用党派的知识资源,给当地做技术培训。我觉得这种建议非常好。如果能够建立,也是一大创举。我这次去毕节,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也有很大的收效。我有一个很大的期望,希望中央、国务院加大力度,扩大毕节试验区的试点范围,加大改革配套政策。在“两会”期间,我和几个党派的主席和副主席谈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大家觉得应该再齐心协力,再把这个事情加大一点,再合作起来,多做一点贡献。

    2008-03-10 16:16:35

  • 张敬安:

    现在请王主席介绍,王主席是致公党中央常委。

    2008-03-10 16:17:42

  • 王孝询:

    刚才几位同志对毕节的情况已经介绍的够多了。我相信大家今天没有白来。毕节值得关注,希望我们的新闻媒体朋友们多关照毕节,多宣传毕节,用你们的笔、用你们的摄像镜头,把毕节的变化告诉我们的人民。毕节这20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所以请大家关注毕节,意义非常重大。1988年,在毕节就开始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科学发展观,通过这20年的实践,已经显示出了它巨大的生命力。我们相信,照毕节这个模式,和各地自己的情况结合起来,我们相信在中国贫困地区,面貌会很快改变,会有很大的改变。这20年来,毕节的变化的确是非常大。刚才李主席用一组数据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2008-03-10 16:18:00

  • 王孝询:

    另外一个之所以请各位朋友要关注毕节,刚才我提了“毕节模式”这样一个概念。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还有广大的地区处于比较贫困落后的面貌。毕节在这20年的开发发展当中,我觉得有一些可以总结的东西。第一个方面,对于这些贫困地区,究竟应该怎么发展。简单来讲科学发展,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我们觉得毕节这20多年探索出一条比较好的模式。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讲,就是把“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统筹规划,这是三大主题,一开始就注意这个,不要一味的、片面追求增长也好、发展也好,要全面统筹。 第二个方面,要把物质生产力、自然生产力和人口生产力统一协调,毕节之所以在20年前这么落后,是因为这三个生产力没有协调好。第三个方面,就是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考虑,最终归结到走科学发展之路。我觉得从发展这个模式来讲,毕节是成功的。

    2008-03-10 16:19:44

  • 王孝询:

    另外从我们社会开发扶贫也好、帮助扶贫也好,我觉得在这20年当中,我们中央统战部、全国各个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还有国家一些部委,还有我们国家的一些国内、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像厉教授这样的人,都在关心毕节的发展。从这20多年当中,如何去帮扶毕节呢?我觉得也有一些可以总结的东西。

    2008-03-10 16:21:46

  • 王孝询:

    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党政齐抓共管。刚才何主席讲到很多具体例子。另外社会广泛参与。还有就是以地方的干部群众为主体,一个地方要要真正改变面貌,还是要靠他们,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说今天毕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的功劳是归于我们毕节的党政干部和几百万群众。另外以开放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这是1988年就定下的主题,证明这个主题是合乎科学发展观的,也是成功的。以智力支持、科技支持为主要手段。刚才两位主席都讲到了这个事情。要帮助地方建好造血机能。另外就是以促进发展、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

    2008-03-10 16:22:35

  • 王孝询:

    还有,在扶贫过程当中,要量力而行、长期坚持,我们坚持了20年,各个社会团体也好,党派也好,尽自己的力量,量力而行。所以,从这20年的扶贫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有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总结。所以我们建议新闻界的朋友多关注、多报道、多宣传、多认真思考、多总结。把他们成功的经验,比如开发的经验、扶贫的经验,在全国引起更大的重视,进一步加快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2008-03-10 16:24:06

  • 张敬安:

    下面请记者提问。

    2008-03-10 16:25:39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您觉得北京奥运的哪些经验可以被中国的其他地区所借鉴,推动中国的发展?

    2008-03-10 16:26:57

  • 厉以宁: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讲,首先北京奥运不完全是一个建设项目,最要紧的问题是怎么把全国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大家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中国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种经验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么多年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和贵州省和毕节地区干部和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有关。第二点,奥运会使每个地方的管理素质、管理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因为它是一个服务,服务的提高,对每个地方、对脱贫来讲,对致富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毕节去工作的人员,都能以更好的服务态度把工作做好,会得到更好的效果。第三点,毕节是一个贫困地区,同时也是一个风景非常优美的地区,百里杜鹃,一百里长的路都是杜鹃花。所以我们也借着整个国家对旅游业的重视,把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出来。这就是我们可以从奥运会中学到的东西。

    2008-03-10 16:27:19

  •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想问一下厉以宁委员。我的第一个问题是19年来毕节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们从资料上可以看到,它的GDP由原来23.4亿发展到现在的325亿,我们很高兴看到它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但是同时我们看到一些问题,在毕节民营企业的发展还是比较薄弱的,你们在这方面有没有要加强引进一些民营企业走入毕节,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扶持的政策?

    2008-03-10 16:29:11

  • 厉以宁:

    全国工商联在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做了很多工作,发动民营企业参观、考察、洽谈项目。全国工商联在这里做了很多工作。毕节几个地方,民营经济的发展,在黔西县、金沙县民营企业非常多,但是发展民营企业很重要的一条,贵州毕节地区发展民营经济和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是不能分开的,因为没有其他地方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到贵州这个地方投资。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考察毕节的时候,看看外资的民营企业正在逐步增大对毕节地区的投资,有的开展的很好。贵州安顺市是民营经济发展非常好的地区,安顺市和毕节之间的关系联系越来越多,我相信毕节民营经济会有很好的发展。

    2008-03-10 16:30:02

  •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毕节在生态环境这一块还是有些薄弱,我想请问一下,毕节现在取得发展以后,将来是走生态环境这条道路还是走工业化道路?如果选择生态环境发展道路的话,可能会比较慢,可能会引进一些工业化的东西,这样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矛盾,怎么兼顾两者之间的矛盾?谢谢。

    2008-03-10 16:30:51

  • 厉以宁: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来讲。根据历史的经验,包括其他国家的经验,“先发展、后治理”,肯定是一条将来损失很大的路子。我们不能再走这条路子。第二,“边发展、边治理”也是成本非常高的。所以我们应该在毕节注重三点:第一点,任何项目必须先经过环境保护部门的评估、审查以后才能建。这一点对任何地区都很重要,对毕节尤其重要,不能让青山绿水毁在这上面。第二点,对已经建成的工厂,可能是十年前建的,没有像现在的环境保护要求这么严格。现在发现这个问题,要加大力度来治,比如在金沙县,我们就考察了,金沙县的电厂,因为当时建的时候,没有标准,所以现在要花很大的力气做工作。第三点,环境保护工作,要发起全体老百姓的环保意识。现在毕节很多人都懂,环境不是只是我们这一代,是我们子孙后代共享,所以大家一起来做,要有群众一起参与,由群众一起提高,保证毕节走科学发展观之路。

    2008-03-10 16:31:13

  • 记者:

    厉委员,刚才您提到在毕节有农村试点的问题,何委员提到有些当地的农民是自己来管理创业基金,您对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怎么看?怎么解决农民贷款,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还有孟加拉的模式在中国能否使用的问题?

    2008-03-10 16:31:43

  • 厉以宁:

    孟加拉的经验有两条很重要:第一条,利率是放宽的,是浮动的。这样的话,反而好。如果把利率限制太紧的话,民营经济不可能发展起来。第二条,孟加拉是建立在民间信用的基础上,必须有信用,这个贷款能够收回,整个金融才能运行。所以在今天的毕节地区,全国其他地区也好,要发展民间金融的话,一定要建立一个信用体系、信用制度,大家都讲信用,我们这个社会就能健康发展。

    2008-03-10 16:32:14

  • 何丕洁:

    刚才这位记者的问题,厉教授已经作了回答。我再从具体的例子给你讲一下。在前些年,我们在农村调研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了农民或者是农村发展资金是一个很大的瓶颈。有一些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立,但并不是完全为农业服务。我在吉林调研的时候,人家曾经形象地比喻,金融机构是抽水机,在这抽了水,到东部发达地区追求资金的最大效益,那边资金周转得快、效益高,确实存在这种现象。现在金融体制改革也好,还有现在中央一系列政策,几乎五个“一号文件”都提出加大这一块的改革和支持力度,就是资金不解决的话,整个事情很难达到,这是政府方面在做。我们也是探索如何通过民间来做。我们刚才讲的在核桃寨村搞的扶贫基金,一方面我们启动了一点,农民也按照这个模式认真地做,逐步地扩大。另一方面,我刚才讲,从两万多块钱启动,到现在将近30万。原因是政府和有关金融机构也在支持,也在加大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我想这两条路,或者将来会从更多的渠道来做这项事情,可能会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2008-03-10 16:33:18

  • 记者:

    小额贷款可以实行吗?银行有对农民的小额贷款吗?

    2008-03-10 16:35:20

  • 厉以宁:

    贵州黔西县,有。

    2008-03-10 16:35:37

  • 何丕洁:

    政府有担保这是一方面。刚才这位记者问到企业家到西部去,现在企业家有一个支援贫困地区的模式,不是把资金直接给项目,是把这个钱作为抵押,放到银行,农民用它的抵押来贷款,做担保金。现在正在不断地探索、拓展这方面的渠道。

    2008-03-10 16:36:01

  • 记者:

    第一个问题想问厉先生。您刚才谈到扶贫,不仅是对毕节扶贫、捐款,给政策好处。您所谓平等的扶贫是指什么?具体措施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想问王先生,您刚才所谓毕节试验区向全国贫困区推广的问题,贫困的地方各有各的不同,这个经验适合在其他贫困区推广吗?你所谓“推广”,在其他地方有什么方法和举措?更关心的是,你们对待其他的贫困区态度会像毕节一样吗?

    2008-03-10 16:36:21

  • 厉以宁:

    专家顾问组到毕节考察,我们虽然是去扶贫,但我们自己本人必须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去,我们平等地参与这个工作。我们和当地人一样,我们到那里去考察,到那里座谈,就把我们自己当作毕节地区的一员,这样容易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而且群众有意见,也愿意向我们表达。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回头我们研究怎么把毕节的工作做得更好。

    2008-03-10 16:37:28

  • 王孝询:

    我们国家很大,贫困农村面也很大,像毕节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可以供其他地方借鉴。我说的“推广”,并不是原封不动地推出去。中国的农村都有共同的地方:贫困、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文化素质比较低等等,这些是共同的。既然有共同的东西,某一个地方取得了一些经验,总是可以供另外一个地方借鉴的。我们讲“可以推广”,决不意味着要全部照这种模式照搬。其中有益的东西可以借鉴,不适合自己的地方可以再进行创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好。因为它本身就是科学。

    2008-03-10 16:38:01

  • 张敬安:

    感谢各位记者,集体采访到此结束。

    2008-03-10 16:38:38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china.com.cn/dianbo/zhibo/2008/080310fupin.wmv
1   2     lastpage


文字实录 全文 [打印] 升序 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