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体育 从参赛 到举办[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1-18 发表评论>>

1990年北京亚运会召开

资料图片:北京亚运会会徽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11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314枚奖牌,其中金牌183枚、银牌107枚、铜牌52枚,金牌和奖牌总数、总分均列第一位,并创造一项世界纪录、30次亚洲纪录和96次亚运会纪录。

   本届亚运会筹备期间,还有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插曲。1990年7月,86岁的邓小平在视察北京亚运村时,对陪同人员说:“办了亚运会,还要办奥运会。举办奥运会对振奋民族精神、振兴竞技都有好处,你们下决心了没有?”

 

    自此,日渐繁荣富强的中国朝着世纪梦想进发。

    1990年9月22日-10月7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国队获得金牌183枚,银牌107枚,铜牌51枚,是历届亚运会获得金牌最多的一届。图为运动员许海峰(前)、高敏(左)护送火炬入场。(中体在线图片 方凯军 摄)

1990:亚运盛会背后的渴望
  1990年10月2日,北京,第11届亚运会,福建籍运动员刘华金打破了女子百米跨栏亚洲纪录。 贺延光 摄


 

  文:河伯

  即便对90亚运会记忆犹新的人,也很难追忆中国获得亚运会主办权时候的“盛况”。我想当年身在北京的我一定在这其中享受过集体的热情,但是如今这样的记忆竟然已经消逝得荡然无存。

  不过,国内的作家们仍旧以“等待了五千年”这样的词句描绘中国民众的心情,而此时东亚的日本和韩国都已经举办过世界性的奥运会

  恰恰是两年前的汉城奥运会,让中国体育界颇为不爽。在洛杉矶一鸣惊人后,汉城仅收获5枚金牌。这届亚运会,中国获得了183枚金牌,中国历史性地获得了这届亚运会全部金牌的60%。

  从这一届亚运会开始,中国已经不把亚运范围内的金牌放在眼里,它开始瞄准奥运盛会,直到获得一次奥运会的主办权。

  亚运会的成功,反映了沉寂之后国民对于步伐一致的一种回归,由于金牌数量巨大,电视里的体育转播成了国歌的联播。

  人们为了辉煌的体育成绩欢庆着民族和国家的胜利,完全忘记了就是这一年的一月,北京才解除戒严状态。但人们无法忘记和忽视的是,亚运会彻底挖掘和提升了北京北部的房地产价值,亚运村成为北京最重要的地产板块与商圈之一。

  这一年还有一部产生巨大反响的电视连续剧《渴望》,不仅成为全国性的民众话题,同时创造了一组历久弥新的形象。虽然,它的主创人员后来坦白说故事情节是几个人憋在宾馆里编出来的,不过这种商业化的操作并不能掩盖《渴望》本质上的严肃性,在压抑之后,人们渴望新的生活,渴望去弥补过去的遗憾与创伤。

  对于亚运会的巨大成功以及所反映出的民众的欢乐与自豪,虽然那时的种种方式未必是世界所能完全认可和接受的,但它体现的恰恰是中国人一种面对世界、接触世界,寻求获得承认的渴望。

  同样有趣的是,那个时候中国社会中只是出现了商业化的萌芽而已,意义的模糊与形象的错位并不像今天这样严重。所以我们可以在亚运会上看到巨龙、荷花扇和熊猫,而不感到笑场和乏味。而首次大规模向世界敞开大门的中国形象,也令全世界新奇与瞩目。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庄昊文章来源: 中国网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