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会议已进入最后筹备阶段,各个国家、各怀心思的谈判代表已启程或准备启程前往这个墨西哥著名的旅游城市。自从一年前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没有达到预期成果之后,虽然陆续举行了四次部长级谈判,但综合分析目前的局势,此次坎昆会议必定是争议重重。
坎昆会议将面临五大挑战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关“双轨”还是“并轨”的严重分歧并没有终止,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全球长期减排目标的具体化,关键是发达国家要明确2020年中期减排目标,然后才能讨论明确长期目标;资金方面,由于减排目标的低预期,而且在2010-2012年间的快速启动资金数量有限,很可能就这一问题取得突破;由于发达国家在启动资金问题上做出积极回应,发展中国家可能“投桃报李”,在透明度问题上做出让步;欧盟、美国打着保护气候的幌子,声称要征收碳关税,实际上是设置新的贸易壁垒,而保护气候的效果甚微。【详细】

《框架公约》前景不明 谈判机制或成众矢之的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反而俞加深化,在最根本的国际责任确定上,暂时也看不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任何缓冲的迹象。而且,分歧不再停留在具体议题上,而是演变成谈判决策机制之争。
    气候一天天变暖,谈判则一次次失败,人类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也迟迟得不到实质性的推进。这种低效的机制确实让全世界都感到失望。美国官员和学者认为联合国谈判机制,是一个拙劣的、失败的“集体行动”典型案例,而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将此次坎昆会议视为“信任危机拯救行动”。【详细】
《京都议定书》:命悬一线
    《京都议定书》由于涉及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直接关涉到它们的利益,因此注定是个命运多舛的产物。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一直想方设法逃避议定书义务,甚至直接要求不再就第二承诺期进行谈判。于是,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采取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即通过制定一个新的协议来取代《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议》正是在美国这样一种野心的笼罩下推出的。
    日本、加拿大在天津会议上,已明确表态要退出《京都议定书》。而欧盟的态度耐人寻味,欧洲愿意“考虑”《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但前提条件必须满足,即所有主要经济体都被纳入一个全面性的国际协议。这种立场无疑给坎昆会议的谈判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相比于哥本哈根会议,发达国家阵营在此次坎昆会议上必定会更加露骨地排斥、否定《京都议定书》。《京都决定书》的存活,将是坎昆会议的最大悬念之一。【详细】
《哥本哈根协议》:难成共识
    《哥本哈根协议》到目前为止有140个“列名”或者同意“列名”的国家,还有40多个国家没有同意,其中绝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鉴于目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必须以绝大多数国家一致同意为基础,因此,很难说《哥本哈根协议》已能够成为一个新的谈判起点。如何将《哥本哈根协议》提升为一个具有普遍共识的哪怕是个“政治性协议”,也面临极大的困难。发展中国家阵营会不会在此问题上出现新的裂痕,也是各方需密切关注的一个问题。
    即使是已经“列名”的国家,对《哥本哈根协议》的解读也完全不同,尤其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排放国:美国和中国,在解读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中美关于《哥本哈根协议》之争,相信在此次坎昆会议一开始就会成为热门的话题,而且必将延续到会议结束。作为中国一方,如何坚持我们对此协议的解读方针,并且防止再次出现天津会议及其后西方媒体公然据此批评中国试图阻挠谈判的局面,考验我国谈判代表的智慧。【详细】

    如果将人们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期望值评价为“过高”的话,那么此次外界对坎昆气候变化会议的期望值则是“过低”了。《京都议定书》的存亡命运、快速启动资金能否兑现、联合国谈判机制的完善、中美之间又将上演怎样的大国博弈,这些都是坎昆留给我们的悬念,而答案即将揭晓,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中国网观点中国出品 | 责任编辑:接家东 | 联系方式:010—88828225 | 电子邮件:jiejd@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