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乃明,59岁,高考政策恢复后,在1977、1978、1979年参加了三次高考。 图片来源:千龙图像/视觉中国
“我的高考对于我的人生而言,是一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难忘经历”。赵乃明在恢复高考政策后参加了三次高考,最终被山东师范学院(现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
1975年,在山东德州一国企子弟高中毕业之后,赵乃明下乡插队,半年之后,在一家地质勘探队做了一名地质钻探工。“那个年代,钻探设备很落后,我们用的是苏联生产的笨重钻机,工作非常辛苦。当时还有几句顺口溜,‘远看像要饭的,近看是钻探的’”,赵乃明回忆到。19岁当上了一名工人,他骨子里仍是一名文学青年,经常订阅《诗刊》《人民文学》。喜欢写诗看书的赵乃明在工友眼中反倒成了异类,还被单位领导看作不务正业,认为他思想有问题。这让赵乃明十分苦闷,什么时候能离开这里去继续读书呢?
1977年,恢复高考的政策传来,当时在山西太行深山工地中得知这个消息的赵乃明激动难眠。“家里人非常支持我继续高考,还记得,当时报名需要两张相同的照片,父亲为了帮我报名就把我和高中同学的合影剪下来,另外的一张,是我父亲跑到同学家,找到同样的照片,剪下来的,这样才勉强帮我报了名。”从听说恢复高考到走上考场,半个月的时间里,赵乃明凭借自己高中时的学习基础看书自学,但最终首战憾别大学。“当时,非常绝望和苦闷,我经常躺在深山的大石壁上,望着天想,我一辈子就这样过了吗?”,赵乃明扪心自问,并最终坚定了继续参加高考的信念。
1978年,勘探队在山东聊城黄河边作业,赵乃明工作中负伤,从住院到参加高考的三个月,赵乃明又期盼又害怕,期盼高考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又害怕考不上。“考语文时,打开试卷,一看作文题目,当时就懵了,作文要求时把两三千字的文章缩写成五六百字的短文,我从没见过此类题目,考得不好,成绩比当年大学录取分数线差9分。”赵乃明说到。
为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让家人扬眉吐气,让家人自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赵乃明在1979年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再战高考。最终自己330分的成绩考入大学。回忆起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的场景,赵乃明仍记忆深刻,“一天中午,我躺在自己的床上发呆,我的高中同学一路小跑来给我送通知书,‘考上了,考上了,乃明,你考上了!’”赵乃明回忆到。
1983年,赵乃明毕业回母校教书,一教就是9年。后来,赵乃明进入企业单位做组织、宣传、纪检等工作,在这其间,他跟随单位到新疆、西藏、广西、深圳等地修建水库、大坝、高速公路,还曾国外工作3年半,游历8个国家,丰富了阅历,开阔了视野。
“高考给了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机会。”赵乃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