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熊猫走廊”反盗猎巡山队[组图]

发布时间: 2017-03-20 09:13:33  |  来源: 法制日报  |  作者: 蒲晓旭  |  责任编辑: 董宁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门前,堆放着从山上拆下的钢丝猎套及遭猎捕的野生动物头骨。这些猎套只是巡山队员近十年拆卸的9万个猎套中的一小部分。

隆冬时节,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九顶山雨雪初霁。云雾如轻盈的白纱,环绕在海拔约5000米的山峦间。这里是四川省重点实施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保护的“熊猫走廊”的一部分,全山禁猎。雪坡上,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反盗猎巡山队的队员们在艰难行进着。他们每人负重约三十公斤,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无人山区每天徒步十余公里,夜里睡在冷风倒灌的岩屋,白天手脚并用攀爬上千米的陡坡……这样的巡山每年要进行8至10次,每次约十天,全程上百公里,为的就是保护方圆200平方公里的九顶山及周边生态,劝阻盗猎行为。

刺骨的寒风中,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发起人、65岁的羌族老人余家华走在队伍最前面,其他6名巡山队员紧随其后。他们背着装有锅碗粮食的背篓或装着帐篷、睡袋的编织袋。此时已是这次巡山的第二天下午,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骤降。他们必须在天黑前赶到露营地,否则山区夜间零下20℃的气温将威胁生命。

第三天,山区突降大雪,巡山被迫中止。

第四天清晨,雪停了,余家华等人兵分两路继续巡山。当天拆掉12根猎套,发现了一卷猎人留下的尼龙绳,但未发现猎人的身影。惊险的是余家华在巡山过程中右脚突然滑出悬崖边的小坎,多年的经验让他立刻将身体左倾,紧紧贴在了崖壁上,否则后果难料。

在后四天的巡山过程中,每天面对的依旧是雪山悬崖,不过再也没发现猎套和猎人踪迹……

余家华早年也是猎人。上世纪80年代,他所在的石鼓乡茶山村附近的羌族村落,可谓是“家家有火药枪,户户会布套”,打猎是增收最快的方式。野生动物遭到地毯式捕杀,有时猎人们甚至放火烧山,等动物惊慌逃出后,再用枪打。这对余家华触动极大,现实提醒他“再不保护什么都没了”。从1995年起,他开始宣传反盗猎。2004年,余家华在时任茂县扶贫办副主任刘志高的帮助下,注册成立了茂县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以民间团体的形式劝阻盗猎。

但是一方要打猎,一方要禁止,冲突在所难免。余家华记得,2004年夏天,反盗猎巡山队与盗猎者遭遇,对方4个人已打了4只斑羚、5只猪獾和1只绿尾虹雉。当时,一个猎人拿起火药枪对准了巡山队员们。危急之下,余家华他们冲上去与对方厮打起来,最终将其制服后送到茂县森林警方。巡山反盗猎的20年间,共有3名盗猎者因被巡山队员发现并交送警方而获刑。近十年来,巡山队共拆卸猎套约9万个。

茂县宝顶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谢成华介绍说,反盗猎巡山队对当地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起了很大作用,现在盗猎者已经很少了。因为贡献突出,余家华先后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四川好人”“阿坝好人”等荣誉称号。 法制网通讯员 蒲晓旭 摄影报道

1   2   3   4   5   下一页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