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八旬老人与中国女排的不解情缘[组图]

发布时间: 2016-08-30 10:10:03  |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  责任编辑: 伦晓璇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图为8月26日,钟家琪闲暇时还会前来“客串”基地的讲解员,为来访的客人介绍中国女排四十年来的历史。   新华社记者尚昊摄

新华社福州8月29日新媒体专电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尚昊 付敏 刘旸

82岁老人钟家琪的衬衫口袋里,静静地装着几张便笺纸。郎平、冯坤、朱婷……便笺纸上记录着几代中国女排运动员的名字。“从洛杉矶到雅典再到里约,每场比赛都熟悉不已。”钟家琪说。

上世纪70年代,钟家琪开始担任福建漳州女排训练基地主任。他见证了“文革”后首支中国女排的成立,见证了女排“五连冠”的辉煌,他曾任职的基地被中国女排姑娘们亲切地称为“自己的娘家”。

1972年,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在漳州建立中国第一个排球训练基地。10月底完成选址,而女排运动员12月就要前来训练。一声令下,钟家琪和当地军民硬是在28天的时间里在一片沼泽中建成了一座有6块场地的“竹棚馆”。

工作的时候以工作人员的身份与女排姑娘们打交道,下班之后以群众的身份观看女排姑娘训练——在女排运动员抵达基地后,这成为了钟家琪的生活常态。

重温着新中国体育奠基人贺龙元帅“三大球上不去,我死不瞑目”的期望,钟家琪更确信了,办好训练基地,这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

1981年,中国女排登上世界排球颠峰后,外电曾报道“中国女排的成功是在该国南方某‘秘密营地’训练出来的。”作为“秘密营地”的掌门人,钟家琪笑言,他的工作没有秘密,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让女排姑娘们吃好喝好。

“教练规定,每个女排队员一上午要发好100个球,扣好200个球,救好300个球……一场训练下来,女排姑娘们往往精疲力尽,没有胃口是常事。”钟家琪回忆说。

于是,酸梅汤、热豆浆、绿豆汤,这些止渴开胃的饮料开始出现在了女排姑娘们的餐桌上。钟家琪还把厨师派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学习,并请来多位厨师,女排姑娘餐桌上的花样越来越多。

“民以食为天”,但钟家琪和基地工作人员考虑的问题,显然不止一日三餐。

1986年,一座白色的建筑“冠军楼”拔地而起,女排姑娘们有了自己的宿舍。但她们当时不知道,这是基地员工把盖职工宿舍的钱捐出来建成的。

“大家都有一个愿望,让女排运动员到这里有回家的感觉。”钟家琪说。

中国女排“五连冠”之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郎平、梁艳等名将相继退役,中国女排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成绩滑坡、陷入低谷。

但于钟家琪而言,继续尽心尽力是他们这些“娘家人”不变的选择。

1992年,中国女排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仅获第7名且未能小组出线。为了激励女排姑娘们不气馁、再腾飞,一座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中国女排腾飞馆开始兴建。

“420万漳州人民每人捐资1元以上,自筹500万元,让腾飞馆顺利落成。”钟家琪说。他见到当时的中国女排教练胡进和女排姑娘,与她们进行沟通、协商场地改善。“不要气馁,尽管来漳州训练,我们全力做好支援。”钟家琪这样告诉胡进。

“每个运动员和每支队伍都有它的周期,从不成熟到成熟,从全盛到衰落,都有起伏的波浪,要用平常心去对待,对女排要一往情深,并不是在高峰才来凑热闹。”钟家琪说。

退休之后,钟家琪割舍不下对女排的情感,仍参与到训练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之中。2004年起,中国女排腾飞馆筹备主题展馆,已经退休10年的钟家琪又忙碌起来,他搜集了200多张有关中国女排的珍贵历史照片,写了几万字的展览讲解,以更好地还原历史、介绍女排的光辉历程。他这份讲解跨越12年,沿用至今。

既要和女排姑娘们分享胜利时的快乐,也要分担她们失利后的痛苦——在钟家琪看来,这才是“娘家人”应有的情谊。

2004年,中国女排雅典夺冠,美联社发布消息“中国南方秘密训练基地又缔造神话”。这距离1981年,已经过去了整整23个年头。23年间,“娘家人”始终是女排姑娘们温暖的港湾。

“我们将永远记住漳州人民对中国女排的特殊感情、特殊理解、特殊支持。”这是郎平在训练基地的一则深情留言。

“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钟家琪说。

从漳州到北京,从北京到里约,女排姑娘走到了里约奥运会决赛的战场上。

女排决赛的当日,钟家琪守在电视机旁观看直播。面对电视中年轻的女排队员,钟家琪仔细地将姑娘们的名字和号码一一写在纸上——记住每位女排姑娘,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

随着惠若琪“打探头”得分,中国女排拿下了奥运金牌。四十年来中国女排的历史在他脑海中重现,历历在目。

岁月更迭,如今的漳州女排训练基地就物质条件而言与七八十年代相比已是天壤之别,7000平方米的体育比赛馆和四星级标准的“女排之家”建成,科医后勤等设施一应俱全,中国女排的训练条件逐渐得到改善。

虽已年过八旬,但钟家琪对于基地的发展却有着自己新的见解。

“吃好住好是基本要求,但这远远不够,除了训练基地,这里还应当成为一个科研基地,探索如何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钟家琪说。

如今的钟家琪,闲暇之余还会前来“客串”基地的讲解员,为来访的客人介绍中国女排四十年来的历史,对于这份工作,他引以为傲。

客人到访,钟家琪带领着他们进行参观。在展览馆旁边的一座训练馆内,四支青少年女排队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训练基地的改建,这里将成为历史的记忆。但钟家琪知道,训练基地的大门将永远对女排姑娘们敞开。

“期待女排再创新辉煌。”钟家琪说。

1   2   3   4   5   下一页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