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边境排雷:清理爆沟泥土,差点铲爆一颗雷![组图]

发布时间: 2016-06-08 08:28:19  |  来源: 中国军网  |  作者: 柯穴 段江山 严浩 陈小菁  |  责任编辑: 杨佳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抵边开展人工搜排作业,每一耙都是一寸国土。柯穴摄

 

镜头二:涉险

——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防护服厚重,被汗水浸透后更重,排雷官兵均为超负荷作业,还要穿着鞋底厚约20厘米的防护鞋,像踩高跷一样在山路上攀爬,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扫雷指挥部政委周文春参加过历次中越边境扫雷行动,他对比道:“前两次边境扫雷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主要针对边境口岸、通道和居民区附近的雷场;此次扫雷是为彻底清除雷患,还边境百姓安宁生活,扫雷区域涵盖了最偏远的村寨和深山密林,任务异常繁重。”

边境地区气候湿热,为了抢占每天的排雷“窗口期”,官兵都是凌晨4点起床,5点准时向山区的雷场进发。汽车行至密林深处便没了路,官兵每人扛着百余斤重的装备物资继续前进,再徒步几个小时才能抵达雷场。

5月6日,记者跟随扫雷三队三分队官兵来到富宁县田蓬镇的雷场作业。抵达雷场时,满头大汗的教导员殷炳汉卸下肩上的扫雷装备,嘱咐负责爆破排雷的3名官兵:“在这里排雷,扫雷爆破筒最多用3节!”

这是何故?殷教导员解释说,这个雷场在山顶,与山下民房直线距离仅1公里左右,大规模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可能造成边民门窗破损。为了不影响雷场附近群众的正常生活,官兵们采取分段划片、小装药、多次爆破的排雷方式,在雷场先实施爆破排雷,然后再进行人工搜排。

这种作业方式,不仅难度大,危险系数也高。据扫雷指挥部指挥长陈安游介绍:“近年来,随着边疆经济快速发展,雷场附近村寨的楼房越建越多,大型机械排雷设备难以施展‘拳脚’,而人工搜排又难以清除泥土中被根藤缠绕的爆炸物,因此我们主要采用爆破排雷与人工搜排相结合的方式作业。”

遂行排雷使命,扫雷官兵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通往麻栗坡天保口岸附近雷场的道路异常崎岖,扫雷四队官兵每次前往作业,都要途经一段陡坡,身背排雷装具的官兵不得不借助绳索攀援而上。上月初,教导员陈登泉在攀爬中不慎跌倒,导致左手骨折。

“陡坡两边的山梁坡度较缓,官兵为啥不走?”面对记者的疑问,陈教导员说,这段陡坡两边的山梁全是老百姓种植的经济苗木,如果部队从这过,势必给老百姓造成损失。记者观察到,尽管陡峭难行的山路给官兵往返雷场带来很大不便,但没有一人为图方便“走捷径”。官兵们说:“只要群众利益不受损,苦点累点也值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