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青岛讯(记者韩琳) 由中国环保部指导、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责任网联合主办的第三期美丽中国环境论坛于9月10日在山东青岛举行。论坛以“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为主题,与会者一致认为,新环保法和9月1日实施的环保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政府仍须做好份内事儿,公众则须知悉自己的权利,两者结合才能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合力,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取得良好效果。
会议认为,作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必须知晓以下事项:其一、环境信息是否充分公开。新环保法规定了公众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的权利。公众应当用好这项权利,监督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其二、要表达意见并行动。新环保法规定,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公众有权对其进行举报。举报的本质就是公众参与。其三、监督政府部门。对于环境保护,政府和环保等部门要做的工作很多,做得怎么样,关系到环境质量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关系到公众的环境权益,公众要积极监督。其四、用好政府支持。对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政府和环保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公众也要用好这些办法,和政府一道行动。比如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政府购买环保服务等等,形成合力才更有力。
会议还认为,环保公众参与,公众须知,政府须行,政府也必须做好自己要做的几件事:其一要信息公开,这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前提;其二要听取意见。听取意见是为了决策更科学,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政府及环保部门还应当不断创新方式,让更多的公众积极表达意见;其三是受理举报。要打开渠道,高度重视,认真受理;其四要接受监督。越阳光、越开放,越严格,公众参与的效果才会越好;其五鼓励参与。除了畅通渠道之外,环保部门还应通过有奖举报、支持公益诉讼、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公众参与,切实体现环保为民的根本宗旨。
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刘国正、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杨明森参加了当天的会议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在谈到公众参与问题时,刘国正指出,公众参与既是当前做好环保工作的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但目前国内公众参与的总体现状是: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高,但参与程度低、质量效益低。具体表现为公众参与的不主动、不理性、不专业、不对称、不信任、不完整、不透明、不畅通8个方面。对此,刘国正提出了当前推进公众参与的8条建议,即,在提高认识、权益保障、引导示范、信息公开、知识普及、畅通渠道、权责下放、扶持服务8个方面下功夫。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就“中国公众参与环保的现状、问题与建议”发表了演讲。他说,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知识、技能不足;“有环保意识、缺环保行为”的现象比较突出;环保社会组织的能力很弱,与政府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公众在环保领域的创新创业不足;各地公众参与方面政策的执行能力弱。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完善公众参与的体制与机制。他还建议环保部宣传教育司改名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司,以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需求。
PPG大中国区工业防护及船舶涂料总经理陈明良作为企业代表发言。他介绍了PPG可持续发展策略方针及目标,以及PPG如何为客户提供优质、创新型、可持续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青岛市环保局副局长唐存礼也在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他详细介绍了青岛市在环保公众参与方面的具体做法、经验及存在问题。
美丽中国环境论坛秘书长、责任网总编辑刘传伦,中国商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魏稳虎,青岛市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赫旭,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小康幸福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节能减排专家组专家李京华,南通市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李耀东,青岛理工大学环保协会负责人阳鑫共同参加了“公众参与环保对话”。
本次论坛由青岛市环境保护局协办,PPG工业公司首席赞助。来自环保系统的官员、专家、企业代表、NGO组织代表、主流媒体记者近100人参加了当天的论坛。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刘青松主持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