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施行,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校、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儿童医院在内的室外区域也禁止吸烟。
北京市内600多处公交场站将设置露天吸烟区,远离人员密集区域和行人必经通道。地铁车站和车厢内全部禁烟,车站入口、站厅、站台、卫生间等醒目位置设置禁烟标志。
在饭店和景区,将安排“控烟巡查员”,对随处吸烟的游客进行劝阻和监督。事实上,新规实施前夕,北京街头、社区已有许多自发参与宣传控烟的普通民众,他们多半是二手烟受害者,其中大部分是女性。他们向记者表示,新规出台后,将更“理直气壮”地劝阻违规者。
在北京甚至在中国,“烟民”的数量都不是一个小数字。不久前公布的“北京市吸烟现状调查”显示,当前北京市成人吸烟率为23.4%。由此推算,北京市现有419万成人吸烟者。而在中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有7.4亿非吸烟者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
中国自成为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签约国后,在控烟方面已做了不少努力,上海、天津、哈尔滨、杭州、广州、深圳、兰州等多地都已出台了地方性控烟法规,针对吸烟场所有不同的限制。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模范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2014年11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中国首次拟制定全国范围内的控烟法规。
今年5月10日起,中国再度提高烟草消费税,希望以“税价联动”方式协助控烟。世卫组织研究显示,烟草价格每增长10%,放弃吸烟的成年烟民增加3.7%,放弃吸烟的青少年烟民增加9.3%,而这一数字在发展中国家要翻一番。
尽管仍有民众对“最严”条例实施后的真正效果持怀疑态度,但专家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展现了政府控烟的决心。
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为了表彰北京在严格控烟立法中的领导力,世界卫生组织特别授予北京市“世界无烟日奖”。
“政府重视是推进控烟的前提,如何有效地让烟害成为社会共识,让民众自觉主动地参与烟草控制才是关键。”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说。(新华社 记者 曹典 倪元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