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新闻栏目

沧州大力推进渤海粮仓项目 滨海盐渍区收获棉花

发布时间: 2014-05-08 06:25:5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韩琳  |  责任编辑: 亨德尔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5月7日上午,20多家媒体记者来到沧州市政府,就“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推进情况采访了沧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贾发林及沧州市政府科技局相关领导。(中国网 韩琳 摄)



中国网5月8日讯(记者韩琳) 由中科院组织的“渤海粮仓采访活动”昨天上午继续在沧州市采访,来自北京的18家中央媒体和部分地方媒体的记者先来到沧州市政府,沧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贾发林和沧州市政府科技局领导在介绍沧州市推进渤海粮仓项目的情况时表示,沧州市将在10个县(市)建立精品示范区,重点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着力开展技术、种子、示范、推广“四项工程”,力争到2017年全市推广面积达到500万亩,实现增粮5亿公斤。

据介绍,沧州市作为“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发源地和实施的核心区,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自2012年项目立项以来,成立领导小组,研究通过了《关于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沧州市将在10个县(市)建立精品示范区,重点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着力开展技术、种子、示范、推广“四项工程”,保证今年全市推广面积达到50万亩,力争到明年达到100万亩,2017年达到500万亩,实现增粮5亿公斤。

贾发林表示,沧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动员大会,把任务分解到10个县市,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同时,着重加强示范、引导的机制建设,将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建立完善项目区市、县、乡、村技术推广体系,实行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发展专业种植合作社25家、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50家;在南皮组建渤海粮仓种子经营公司,探索利用利益机制在种子补贴等方面的做法,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项目示范推广新机制、新体制。

记者们随后来到中科院南皮站海兴示范区采访。记者们看到,一条马路把大片原野分成两两半,两边景象有很大差异。马路东面是原始的荒野,地面上除了低矮的杂草外,裸露的泥土呈现出斑驳的白色,让人不由得想到古诗中写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但是没有牛羊,能见到的却是白色的盐碱地。据了解,此处由于靠近海边,泥土中的含盐量达到千分之八,春天雨水季节因返盐,盐分更高达千分之20。当地一位农民告诉记者,以前,这里以前几乎什么也不长,只有少量杂草。而马路西边,却是另外一种景象:地面修整的非常平整,一块块的地上要么长着灌木,要么长着草本植物,即使是完全裸露的泥土,也只是真正的土色,并没有白色的盐碱。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小京介绍说,中科院南皮试验站与海兴县政府合作在这里建立了100亩的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示范区,他们按照“适盐治盐,以盐治盐”的原则,利用“冬季咸水结冰融水入渗技术”等技术手段对土壤进行改造,使土壤中的含盐量降低到千分之三左右。与此同时,他们在这里栽种了一些适盐植物和经济植物,如柽柳、甜菜、棉花、油葵等等,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其中棉籽产量达到了246公斤每亩,油葵产量达到182公斤每亩,甜菜达到每亩5吨的产量。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是由中国科学院在环渤海中低产田粮食增产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由中科院、科技部联合河北、山东、辽宁和天津实施。其中河北项目的滨海平原区主要包括沧州的黄骅、海兴,唐山的唐海等县市。

中科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经过长期的研究摸索,首次提出滨海盐渍区咸水结冰灌溉理论,建立了咸水结冰灌溉定额方程、构建了基于咸水结冰灌溉改良滨海盐碱地的作物种植模式,系统开展了盐碱地改良利用与中低产田粮食增产、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咸水灌溉、抗逆植物品种选育与高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创新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及相关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工作。

山东省海兴县滨海盐渍区,经过改造的盐碱地种上了柽柳等经济林木。(中国网 韩琳 摄)

1   2   3   下一页  


跳转到

 

/ 6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