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祭祀活动的苗族夜郎竹王后裔穿戴整齐,列队进入祭祀场地。中国网图片库 卢维/摄
在安顺镇宁、紫云、长顺、西秀四县(区)交界处,居住着一支神秘的苗族,他们称其“蒙正”,意思为:遗留在这个地方。“蒙正”分布于上述县(区)68个村,162个自然寨,自称为苗族夜郎竹王的后裔。
在“蒙正”苗族同胞的堂屋,家家户户都供奉着夜郎竹王的画像,以示对竹王至高无上的崇拜。据介绍:“蒙正”苗族的竹王崇拜,传承了史书上记载关于竹王传说的“活态”文化,夜郎国虽然已经消失了两千多年,但它的“活态”文化还在民间。
每年,凡遇“蒙正“苗族传统节日“竹王节”,贵州镇宁、紫云等县(区)以及省外的数千苗族同胞,都要穿戴独具特色的盛装并吹奏着乐器,涌向镇宁隆重祭祀祖先夜郎竹王。
蒙正苗族不信神,但非常敬奉祖宗竹王,认为夜郎竹王是他们的老祖宗,是维系着一个家庭的依附,生需要得到竹王的保护,死也要得到祖宗竹王的承认。
因此,男性成人都要举行仪式供竹王,死时用供的竹片陪葬,有了竹片为证,到阴间祖宗才承认;妇女用两块竹片髻在头顶上,以示对竹王至高无上的崇拜。
杀牛祭祖是蒙正苗族的传统习俗。至今在当地,凡一家老人过世,其家中人都要杀一头牛送给逝者。夜郎竹王是蒙正苗族的祖先,称为其后裔的人们为缅怀逝去年代久祖先竹王。
杀牛祭祖先竹王,根据古歌和传说,13年才能举办一次(一周年)。如随意举办,一是对祖宗的不忠;二是低俗、庸俗。祭祀是对祖先的尊重和寄托哀思。它有一整套世代相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程序,蕴涵着独特的文化记忆。
杀牛祭祖一般是上午进行,结束各种仪式后,苗族同胞用祭祀杀的牛来款待各方宾客。中午吃万长桌宴后,苗族同胞就开始载歌载舞欢度这一传统节日。直到活动结束。
据介绍,“竹王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007年被贵州省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