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大国大时代十月谈:价格改革攻坚克难“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 2015-10-30 19:53:4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宋若冰  |  责任编辑: 宋若冰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中国网1030日讯 今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办的《大国大时代》时事系列报告会召开,报告会围绕当前价格改革形势,就价格机制有关的民生热点问题深入解析。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许昆林、北京发改委委员李素芳、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校长许光建出席报告会,并作精彩演讲。

报告会圆桌讨论
 

    随着10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公布,价格改革迎来新的里程碑。意见指出: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将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领域;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将基本完善。

    市场决定价格,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近年来,价格改革步伐加快,一大批商品和服务价格陆续放开:医疗、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价格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价格改革,使得市场逐渐在配置资源中起关键性作用。

    去年11月份以来,改革渐入佳境:药品、军品、部分交通运输、邮政、公共服务等近60项商品和服务价格权限,被放开或下放;随着电价改革启动、天然气价格并轨和铁路货运、环保价格逐渐理顺,重点领域价格疏导机制正在形成。这一切被国内外舆论高度评价为“1992年以来力度最大的价格改革”。

     然而,伴随而来的是舆论和百姓的期盼和疑问:价改下放到地方如何落实?相应的法律机制如何调整配套?医疗价格会不会“越改越贵”?水、电、气等民生价格改革,如何有效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一系列的问题,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和勇气。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许昆林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啃下硬骨头,打好价格改革攻坚战”。他指出,30多年的价格改革,改变了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价格体制。目前97%以上的商品的服务价格都已经由市场竞争来形成,党的十八大,特别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价格改革又取得了新的进展,被称为是1992年以来又一轮力度比较大的改革。

    他表示,目前政府定价项目在过去已经大力放开的情况下,又大幅度减少。具体表现在:政府定价大幅度减少,农产品形成机制和调控在不断完善,新一轮电价的市场化改革顺利启动,非居民天然气价格机制基本理顺,居民阶梯气价逐步推开。

    北京市发改委委员李素芳提出“因地制宜调价格,兜住民生底线”。她以北京为例介绍,作为特大型城市,北京资源消耗量居全国第二位。为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资源节约,近年来根据居民与非居民、基本与非基本资源,探索创新改革,水电气等重要资源实行阶梯价格,非居民领域,侧重还原资源的商品属性;此外,通过调整环保服务价格,倒逼企业升级;推进公共交通改革,提升城市出行效率。程序方面,完善强化听证制度,民意征集范围扩大、注重成本公开和定调价机制建设。

    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许光建指出,十八大以来价格改革进展成主要体现在加快价格放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资源配置效率更高。他特别强调,价格改革中的关键因素是政府要正视自身的角色,要保证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政府既不能错位、越位,也不可以不作为。为了优化政府价格治理,他提出三条途径:一是完善政府定价目录;二是健全政府价格管理和监督机构,三是完善配套措施,保障低收入的正常收入。

    圆桌讨论中,专家普遍认为:实现改革,需要理顺现行价格体系中的重重矛盾。既有经济形势、社会发展和生产关系变动带来的客观上的结构矛盾;也有中央、地方、市场经济体间的利益矛盾;还有价格体系实体和程序间的矛盾。这个过程,将考验政府作为改革者的智慧、勇气和魄力。(记者 宋若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