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非遗传承人吕蓁立的扑灰年画 图片中国 中国网图片库 联合出品
高密三绝之一的“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从现有的资料看,全国只有山东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
2007年6月扑灰年画的传承者,吕氏第六代传人吕蓁立被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高密扑灰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据吕氏族谱记载,其祖上于康熙年间从莱州府迁到高密城北乡棉花屯村,画扑灰年画,开画店。家庭的熏陶使吕蓁立自幼就对扑灰年画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父亲的言传身教,自己的勤学苦练,使他在青年时即掌握了扑灰年画的传统技艺,在业界崭露头角。他画笔下的神像画庄重肃穆,富丽堂皇。仕女图的绘制更是独具匠心,追求纯美的艺术效果。“细心粉脸,眉眼巧画”,突出人物的面部质感,力求人物情态真实、生动、传神,背景从简,甚至省略不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山东潍坊高密扑灰年画是世界上独特的画种,被誉为“中国一绝”。
扑灰年画起源于明代成化年间,是一种扑灰起稿手绘年画,产地主要分布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创始人是北乡公婆庙村一个姓王的民间艺人,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到乾隆末年地方上作扑灰年画的人渐多,在李家庄、赵家圈、杜家官庄开办作坊成立画店。到清末鼎盛时期,作画能手蜂起,发展成两个主要的流派:“老抹画”和“红货”。
它的制作式打好腹稿以后,艺人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有这一招,便又“扑灰”之名。扑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绘,经“大涮狂涂”、“细心巧画”,“描子勾拉”、“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盐菜花”、“描金”、“涂明油”一整套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