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工业区产业转型的经验 |
中国网 | 时间: 2010-06-02 |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
为了学习欧洲可持续发展的经验,笔者赴德国的埃森,考察了鲁尔工业区产业转型和接续产业的发展。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由11座城市和4个区构成,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口530万,是欧洲现在最大的经济区。 鲁尔区的转型历程 鲁尔区原本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廉价石油的竞争,这里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使鲁尔区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矿区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主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衰落,失业率上升,大量人口外流,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负债增加等,使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对此,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通过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转型,使鲁尔区的经济再造辉煌。 第一,制定总体规划。鲁尔区发展初期,缺乏对土地利用、城镇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整体规划,造成地区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区域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为了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德国政府颁布法律,成立了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作为鲁尔区最高规划机构。之后,又分别通过法律一再扩大其权力,现已成为区域规划的联合机构,对矿区的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鲁尔区总体发展规划对于调整鲁尔区的经济及社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使这一百年老工业区再次充满了活力。 第二,对传统工业进行全面改造。长期以来,煤产业和钢产业一直是鲁尔区发展的两大支柱,经济结构老化使鲁尔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政府的资助下,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管理。对煤炭和钢铁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加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专业化与协作化。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鲁尔区建成了由公路、铁路和水运构成的交通网,是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络,区内600公里高速公路,730公里联邦公路,1190公里乡村公路组成了鲁尔区内纵横交错的公路网,使得区内任何一个地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公里。 第三,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在进一步发掘原有产业潜力的同时,鲁尔区将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以此来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力。主要有: (1)健康工程和生物制药产业。鲁尔区是世界上医院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从世界顶尖的医疗技术到传统的治疗手段,几乎覆盖了全部的医疗领域。区内的研究机构、医疗教育机构,为制药及生物工程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吸引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创新企业进入。目前,医药产业共吸收就业28万,是鲁尔区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2)物流产业。鲁尔区以区位条件、交通设施以及工业底蕴为基础,通过市政当局推动、国际物流企业参与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目前,约有3000个物流企业,覆盖鲁尔区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就业人数达18万人。 (3)化学工业。鲁尔区曾是德国化学工业的先驱,焦油化工产业衰落后,鲁尔区积极开发碳化工和天然气化工产品。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具有明显的后向关联度,拉动了鲁尔区的经济复兴。新型化工产品安全、高效,具有清洁及可循环利用性,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4)文化产业。旅游与文化产业是鲁尔区实现经济转型的主要特色之一。1998年,鲁尔区制定了一条区域性旅游规划,被称为“工业文化之路”的旅游线路连接了19个工业旅游景点、6个国家级博物馆和12个典型工业城镇。“工业文化之路”如同一部反映煤矿、炼焦工业发展的“教科书”,带领人们游历150年的工业发展历史。开发工业旅游在改善区域功能和形象上发挥了独特的效应,成为鲁尔区经济转型的标志。 第四,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为产业转型提供支持。鲁尔区已发展成为欧洲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除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外,每个大学都设有“技术转化中心”,从而形成了一个从技术到市场应用的体系。同时,政府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发挥“群体效应”,并对这种合作下进行开发的项目予以资金补助。目前,全区有30个技术中心,600个致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 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始终重视环保,注意形象。由于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如限制污染气体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如今鲁尔区已经变成环境优美的公园绿地、幽雅的产业园区,不仅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为新型产业发展创造了优美洁净的环境。 鲁尔区转型的启示 目前,我国有118座资源型城市(镇),许多城镇资源枯竭,面临城市产业转型和接续产业的发展。由于传统产业的收缩,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城市发展后劲不足,鲁尔区经济转型的成功为我国探索传统老工业城市(镇)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值得借鉴。 第一,注重城市形象的改变。鲁尔区产业的成功转型,一个重要的表现是重塑了自己的形象。过去,人们对鲁尔区的印象是:矿区,“人的脸是黑的”;与煤和钢有关,“男人辛苦”;污染严重,不适合于居住;河流是污水的通道,“几百年来一直是排放废水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的印象在逐步改变。环保型的工业园区不断扩展,不断探索和改造,用新的可持续的方法来解决土地利用问题,与新型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超出了传统恢复环境的思路。所以,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必须从重新塑造形象开始。 第二,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城市之间的合作发展。鲁尔区分布着一个由多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各个城市相互协作,共同治理污染。尤其是对于流经这些城市的共同的河流进行重新整治,先治理小河流,再治理主河道,流经各个城市的小支流在进入主河道时都已经被净化。合作的重要性就在于,许多环境问题是跨越区域和相互依存性的,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共同的配合行动。 第三,始终把创新放在重要位置。鲁尔区的创新就在于,它把各个城市的历史挖掘出来,文化保留下来。在那里,工业的历史名胜,也是一个有价值的“卖点”,埃森的矿区已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把城市变成一个公园,用机械化向游客展示工业时代的文明;把工厂变成一个艺术馆,人们在废弃的工厂里举办上万人参加的大型音乐会;把以前的车间变成大型餐厅,给周边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等等。正是由于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使鲁尔区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现出来。 第四,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必须未雨绸缪。鲁尔区产业转型和接续产业的发展是成功的,但也是痛苦的。由于资源枯竭,企业倒闭,工人技能单一,老龄化严重,使该地区失业率曾经高达10%-20%。经过长期的探索,才最终找到使城市走出困境的途径。我国的许多资源型城市资源已经枯竭(如抚顺、个旧等),或者资源即将枯竭(如大庆等),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和接续产业的发展,为了避免由此而造成的痛苦,必须未雨绸缪,使城市能够平滑地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