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解析依靠服务业发展消化海南地产泡沫
时间: 2010-03-04责任编辑: 王瑞芳2010全国两会_中国网



    中国网联合新浪网、人民政协报邀请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迟福林院长谏言解析海南如何依靠服务业发展消化地产泡沫。以下为内容实录:

    主持人:各位中国网、新浪网的网友大家好。迟院长您好,之前有媒体报道您在今年提出的是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提案,这个提案的要点是什么?

    迟福林:在这个提案当中提了八条建议,核心的是第一条,建议把五项指标纳入到“十二五”规划中来,作为约束性指标。比如说城乡居民的增长要不要定个指标?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加要不要做一个指标?这件事情特别重要。因为我们现在正处在整个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国民收入整个结构的调整是整个发展方式转型中最具有关键性的一个措施。所以,这点我是从“十二五”整个规划和整个发展方式转型的角度来提出这个建议。

    主持人:这个建议的提出都做了一个什么准备?

    迟福林:第一,这个建议是一种研究得出的结果。我是一个学者,在我一年多来的研究当中已经感觉到整个国民收入结构的调整,和与之相关联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制约或者影响我们发展方式转型当中最具关键性的一个基本性的问题。

   第二,我们也做了一些实际的调研。我是每一年都到相关省份做一些调研,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是我们整个现实生活当中突出的问题,而且中低收入群体对这样一个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需求越来越大,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主持人:像提高收入这一块,我们看到我们国家这两年也有一些对策,比如提高个税的起征点,提高最低收入标准。但是我们看到可能在一些城市里,它的最低收入只是提高了20元或者是30元,这对于改善他的生活,很多网友觉得意义改变不大。您觉得这个分配制度应该是从何入手?怎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好的改变?

    迟福林:在我看来,整个收入分配的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首先比如说初次分配,那就涉及到劳动者的工资的比例问题。我们现在比例太低,一定要有提高,政府不能硬性的规定哪个企业给谁提多少工资。但是我们的劳动占收入的比例应该是和你的实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应该有一个比例,现在我们这个比太低。

    第二,我们的再分配还远不到位,尤其是公共产品。老百姓到了现在需求结构变了,大家要求最突出的、最普通的、最迫切的是什么呢?教育、医疗、养老,这些公共产品的供给大家有越来越多的需求。尽管我们的投入量现在从绝对数来说比较大,最近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投入量特别大,但是老百姓的需求全面的、快速的提升了。还应该说还有相当的不适应性,基本产品的短缺成了我们突出的矛盾,这加大了再分配的力度,以基本公共服务金融化为重点的再分配应该说提出了很现实的要求。

    第三,国有资本的定位。以住房为例,国有资本是哪里可以赚钱投入,就到哪里当商业地王呢?还是主要限定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呢?我们随着整个发展方式的转型,必须确立国有资本在国民整个收入结构当中应该扮演的角色,这个角色应该限定在公益性投资领域,这就涉及到一个国有资本未来的定位问题,当然还涉及到财政税收体制问题,涉及到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问题,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政府转型问题,因此它是一个大的结构性问题。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解决一个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单单解决哪一块确实是很难取得实际效果的,必须从未来的整个国民收入大格局当中,如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和老百姓的要求相适应,做出一个大的结构性的调整,与此相联系的一些新的转型,我叫它第二次改革、第二次转型,恐怕我们这件事情才能从根本上,从整个格局上能够有一个大的变化。

    主持人:这些年一直在进行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各种的改革,往往一说到体制的问题就很难办了,在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会进行什么样结构转型呢?

    迟福林:对,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新的转型的十字路口。为什么?

    第一,外部市场发生变化,金融危机以后我们看到欧美市场发生变化。因此我们长期坚持的大进大出的出口导向模式需要改变,我们需要外部市场,但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把自己的市场需求长期的主要的建立在外部市场上,这个看来我们需要改。

    第二,内部需求结构变化了,老百姓关注的是什么呢?是公共产品。我们现在在国内来说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这个社会越来越普遍的一个要求,也成为我们发展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仅仅提高经济总量很难解决公平和可持续发展,那就是说需要告别GDP的增长,走向一个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这个大的背景发生变化。第二,这个背景变化以后,从现在开始未来的3、5年处在一个什么阶段?正处在我们如何由过去的投资生产大国转向一个消费大国的十字路口,一个历史转折时期,一个历史抉择时期。现在特别特别关键,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提了很多事情,大家感到很迫切,迫切在哪里?这三五年如果我们能把一个由投资生产大国转向消费大国,实现这样一个第二次转型,我把它叫做第二次转型,将与此相关联的第二次改革的事情解决好,那么就给中国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主持人: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成一个消费大国,但是目前来看国内的消费能力不弱。我们出去,从香港到美国,到各个国家的这些中国的大陆旅游团们都创造了当地的消费热潮。您觉得怎么样来把这些消费真正吸引到国内来?

    迟福林:你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另一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人并没有能够到香港去,甚至很多人连北京都来不了,我们要看到。第一,我们国家的消费力总体上是相当低的,我们的消费力现在只有49%左右,降到改革开放30年后的最低点,和同类国家比我们差10到15个点。和发达国家比我们当然差距更大。这种消费力和我们现在发展的阶段是不相适应的,一方面看到我们市场消费需求现在好像比较旺。另一方面,看到我们广大的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还相当相当弱。由此形成中国的消费力水平是比较低的。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消费力?从49%能不能提到55%—60%,然后由投资主导变成一个消费主导,如果这件事情能解决,那我们整个转型问题就有了基础,当然消费力的提高,消费主导的基础在什么?就是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所以,这个很重要很重要。

   第二,城市化。我们的城市化现在不到46%,如果按照工业化中后期,人均GDP3000美元,应该至少60%左右,我们差了将近15个百分点。城市化不上来,或者城镇化的比率偏低怎么能扩大消费,怎么去调整结构?城市是拉动消费、调整结构的主体。未来能不能从城市化的比率从46%提到55%,也就是提10—15个百分点就进入城市化的发展时代。如果进入这么一个城市化发展时代,很多事情,调结构的问题,就业的问题,消费比率提高的问题,城乡一体化的问题,都会由此得到一些缓解和解决,当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还有它自身的问题,那是另外一个概念。

    这件事情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因为第一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第二,城乡一体化在未来的3、5年可能会有大的一个突破。不要说别的,这两件事情解决好了,我们才能够切身的感受到,恐怕转变发展方式才有了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所以,我们一方面看到一部分人的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同时,要看到整个社会的中低收入群体,由于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它们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还是比较弱的这样一个现实。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的研究院是在海南,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问题已经讨论很久了,在您看来国际旅游岛项目对国家开发和体制上会带来哪些突破和发展?

    迟福林: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海南国际旅游岛首先是上升为国家战略,跳出海南岛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它会发生哪些变化呢?第一,在国家要求它服务业的转移升级走在全国前列,它要成为全国发展方式转移的一个先行示范区。比如说经过十年左右,海南的服务业的增长比例不能低于60%,那个时候全国的增长比例恐怕在60%以内,也就是55%左右。海南不能低于60%,甚至搞得好会达到65%、70%,那你就在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上和结构调整上它成为拉动全国或者成为前国的一个示范区。

   第二,要求它十年左右城乡人均收入水平处在全国的先进行列,现在海南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比如城镇低于全国平均收入的3000多块钱,农村低300多块钱。十年左右能不能够通过结构的调整,通过国际旅游岛的建设,通过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能处在在全国的先进水平。这些都是会有变化的。

    第三,要求海南的技术创新,城乡一体化。海南要实现旅游资源的全岛配置,那就要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就必然要打破现在这样一个城乡分割的基本格局,要在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安排上有大的突破,从而按一个大城市来规划海南岛。实际上海南5—10年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会有一个突破。这些突破对我们发展方式转型都会带来诸多方面的好处,更何况海南在对外开放方面,它还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要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要成为一个南海综合服务基地,这些都是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方面海南需要扮演的一些重要角色。

   主持人:但是我们看到的现状,自从国际旅游岛的规划发布,海南的房地产迅速的上涨。您觉得这一次海南房地产非理性的暴涨,和90年代那一时期的房地产泡沫有什么不同?

   迟福林: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不可以同日而语。因为有两个基本的不同,我也在不同的场合讲过。第一,大的背景不同。90年代中期的房地产暴跌是建立在整个特区政治逐步淡化走低的背景下。现在是国际旅游岛政策文件刚出台,连中长期规划还没有出台,很多政策还没有出台,正处在这样一个阶段,这个背景是很不一样的。正像一个老年人和一个青年人对问题的消化能力是不一样的。海南正处在一个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所以,这就决定了它虽然有房地产泡沫问题,但是只要它往前发展,它可以消化的,它有消化能力的。
第二,需求不一样了。90年代的房地产,80%—90%都是写字楼,是企业住户。现在我们国内的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变了,更多的是旅游房地产,更多的是商品住宅,办公写字楼可能比例很小很小,这个结构和当时也不一样,这个需求大不一样了。由这个需求所产生的结构也不一样。现在盖的主要是各类酒店和商品住宅房,和过去的烂尾楼结果有很大的不一样,更何况海南岛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好,土地供应量比较大,能够满足各方面的实际需求。

    我想随着中国中高收入群体比例的逐步增加,大家对在海南岛度假,去休息一段,或者是去寻求第二居住地,这个比例会逐步提高。

    所以,海南国际旅游岛既要看到现在的问题,有很大的压力。又要看到它正处在一个发展的起步阶段,它有能力来消化这些问题。
 
    主持人:我们看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出台之后,可以说房地产先行了。
  
    迟福林:不仅先行了,行得太快了。

    主持人:相对比来看,现在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服务业相对滞后。
  
    迟福林:是的。

    主持人:您觉得对于提高海南政府的管理能力,提高海南的软实力,在服务业方面需要做到哪些跟进?

    迟福林:你说的这个问题十分重要,首先就是服务业的落后。没有一个好的服务体系,或者没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很难有一个好的旅游、国际性旅游。海南岛要成为国际旅游岛,我概括重中之重在于服务业,比如教育、医疗、金融保险、文化、娱乐、电信等等,这五大服务业如果没有一个快速的发展,海南搞国际化旅游是很困难的,至少说很难很难做这件事情。所以,现在重中之重应该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它怎么加快?国家给了一些政策,允许它开放,以大开放来促进海南相关服务业的一个大的发展,这样迅速的缩短海南在向相关服务业上从国内发达地区的水平,这样就给它未来的旅游国际化和旅游的大发展创造了一个最重要的环境。

    第二,你刚才说的另一方面的软环境,第一是社会管理,第二是相关的文化。这方面这次春节期间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也看到海南在社会管理上还是相当薄弱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在整个软环境建设上的问题比硬环境还突出,这就给海南提出一个课题,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上,首先要把市场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建设好,尤其是官员要有这个压力。如果连这些方面都做不好,别人就不大相信,你们有什么能力去建设国际旅游岛呢?   

    最近海南省采取几个大的措施,比如市场环境整顿,社会环境整顿,卫生环境整顿,正在做,我相信海南会在这方面下一个很大的决心,来尽快的解决这一问题。否则的话,我们确实辜负于全国人民的期望,辜负于中央政府给你这么好的政策,这样的期望。
 
    主持人:您作为学者,在提高服务业上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吗?有些人认为是人的关系,有些人觉得是意识或者是各种问题造成服务业的落后,您有没有具体的建议,如何提高软实力?

    迟福林:今天,中改院刚刚给海南省政府提交了推荐海南国际旅游岛中长期发展的18条建议,其中主要谈服务业。这个具体建议从我的角度讲,第一必须允许、鼓励、支持海南服务业在开放上要走在前列,因为没有相关服务业的开放,就岛内的现状来说,很难改变落后的局面,如果我们的教育、医疗、金融、保险、文化娱乐有一个比较高的开放度,我想会改变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局面。

    第二,海南正在做的,就是一定要尽快提高各级政府官员的服务意识、服务素质,加大它的执行力,这是海南现在采取的多种措施在做这件事情,就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改善软环境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海南毕竟只有20多年的建省历史,整个劳动力的文化程度跟发达地区比,还是有差距的,由于多种因素,干部的执行力相对于上海这样一些地区比,有相当明显的差距,所以人的综合素质和与此相关的培训和制度安排,对海南十分重要。

    第三,努力创造人文环境,海南需要一个好的人文环境。海南不久要举办旅游文化论坛,我理解它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旅游的人文环境。这个人文环境实在是很重要,很重要。服务意识从哪里来,从人文的大环境来。

    主持人:我们看到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的项目出来之后,在海南当地人中引起的影响波动不大,更多的是吸引外省市人去买房、度假,看到一些报道,海南人民普遍觉得对这件事情与我无关。您觉得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时候,是不是有必要把海南当地人民的热情激发出来,应该如何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迟福林:你说的是很好的问题,现在主要矛盾不是热情不高,现在主要矛盾是压力很大,你看在三亚,春节期间一个晚上五星级酒店,海景房一晚上可以达到一万块钱的收入,可以当地的职工、服务员月工资水平可能不到一千块。房价这么大幅上涨,给当地居民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我们今后怎么去买房,这次房地产高房价主要受益者是海南本岛以外的人,还不是本岛居民。有人说了那你本岛居民财产水平不也一下子得到提高,但本岛居民说我是用的,不是用来炒的,这种财产水平的提高没有实际意义。第一必须叫海南当地的百姓从国际旅游岛项目中尽快的分享它的好处,比如说我们加大保障性住房,比如说给大家扩大就业,比如说尽快的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再比如说城乡一体化,能够尽快得到实现。得到好处,大家才有积极性。

    第二,当然也有一个岛内的人文环境建设,叫大家理解国际旅游岛对海南来说很重要。我想海南当地人已经意识到。海南建设20多年,前20年发展虽然有巨大的历史变化,但是没有达到建设成特区的基本目标,后20年海南怎么办?老百姓翘首以待,决定建国际旅游岛,大家都看得清楚。海南政府一定把国际旅游岛做好了,不能做砸了,一定把大家的关切变成实际行动,变成参与,怎么参与?创造人文环境,我是主人,卫生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都和每一个人相关,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

   第三,要尽快地发展岛内的教育事业,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好的,迟院长。非常感谢您参加今天的访谈节目,也欢迎广大网友继续关注2010年全国两会》。  
[我要纠错]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网友留言 进入论坛>>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