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重组方案初见轮廓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方案初见轮廓。知情人士日前向记者透露,中航油将被重组,而不是破产清盘。包括工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北京商业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等在内,对中航油1. 2亿美元的银团贷款眼下将不会被上述银行追讨。上述银行还将进一步向中航油注资,帮助其渡过难关。

中航油重组方案中还将引进新的投资方——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重组?破产?

知情人士分析,从事油衍生品交易亏损5.5亿美元的中航油目前只有两种选择:破产或重组。权衡两种处理方式的利弊,重组其实是唯一的选择。

中航油事件具有典型意义,中航油事件的处理方式同样具有典型意义。中航油是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之一,又是其具有垄断地位的母公司——中国航油集团伸向海外市场的唯一通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期货证券研究室主任廖英敏曾撰文指出,中航油事件的本质既不在制度的缺失,也不在监管的失灵,而在于公司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不是个人的权力太大,如果不是执行政策的人对规则极端的漠视,怎么能制造出这么大的亏损?

如果中航油轰然倒下,损失的是银行上亿美元的贷款,损失的是为数众多的中、小股东的利益,而更大的损失是目前和未来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将失去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这部分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相较而言,重组的负面影响要小得多。1.2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分摊到几家银行身上,每家银行不过几千万美元。而且像银行当初认为的那样,这笔贷款几乎是无风险贷款——中航油的母公司中航油集团是中国主要的航油进口者,也是中国政府授权的唯一有权决定中国航油进口的进口配额机构。中航油集团指示所有的下属机构和关联公司单独通过中航油进口航油,并说明不会建立另一个从事航油采购的、会和中航油构成竞争关系的海外公司。中航油的经营模式的确有利可图。

知情人士认为,挽救中航油,也就挽救了中小股东,挽救了银行资金,挽救了中国公司的声誉。两害相比取其轻,重组是唯一选择。

重新注资

中航油事件中的6家国内银行涉及金额1.2亿美元,这笔银团贷款的债权分布情况是:工行及其分支机构共3990万美元(其中工行上海分行2565万美元);光大银行2565万美元;招商银行1900万美元;北京商业银行1710万美元;浦东发展银行1282.5万美元;交通银行上海分行1045万美元。

知情人士透露,工行将牵头上述国内银行,进一步向中航油注资,但具体数额不详。工行仍将是新一轮贷款中出资最多的。

中航油重组方案中最大的看点是新的投资参股者——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本月15日刚在香港、伦敦上市的国航在其招股说明书中介绍,据统计,国航是中国最大的商业航空公司,2003年占所有中国航空公司的收入吨公里约30.4%;国航也是中国最大的航空货运服务供应商,在香港、伦敦两地上市后,国航募集资金十多亿美元,资金充裕。无疑,同属航空系统的国航入股中航油,无论是从品牌信誉还是从资金方面,都将为中航油重组带来积极影响。

截至发稿时,记者未能联系到国航联席公司秘书樊澄、李万杰求证上述消息。

(中证网) 2004年12月21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