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两会聚焦:携手共促中部崛起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3 月9 日 |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报告回读

充分发挥中部区位、资源、产业和人才优势,重点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强现代综合物流交通运输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背景

3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提出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此前的2月15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并原则通过。“中央的一系列行动表明,促进中部崛起已经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未来五年,我们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全国人大代表、黄石市市长肖旭明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经历了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等一波波区域开发浪潮之后,中部地区终于迎来了新的契机,中部六省3.63亿人民有了新的期盼。

2004年3月5日,当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部崛起”首次被写进了党的文件;去年8月下旬,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要求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中部崛起的战略越来越明晰,是中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全国人大代表、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谭徽在说。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东中西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充分发挥中部发展潜力、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中部崛起,对6000万荆楚儿女来说,既是喜讯,更是责任。湖北是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在科技、人才、资源等许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更重要的是,“十五”时期湖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完全有可能走在中部地区前列。

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历史机遇与我们相逢。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落实的文章做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最重要的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节约型经济、环保型经济、优质型经济,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发展。

浩荡东风平地起,正是满帆快进时。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实现“中部崛起”这个我们共同的心愿不懈努力。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一个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必将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代表委员声音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湖北如何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加快发展,赢得主动?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十一五”时期是湖北加快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使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一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加快发展;二是要把转变增长方式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三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四是要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五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永良代表

就全国而言,中部地区面积占10.2%,人口占30%,GDP占22%,原煤产量占50%,有色金属矿产占55%,商品粮占35%,劳动力输入总量占40%以上。建议建立中部联席会议制度,国务院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对中部省份实施资源整合,统一规划,整体推动,共同发展。此外,建议在中部地区有选择地建设自由贸易加工区,实施企业减免税政策;设立中部地区区域性的开发银行和发展银行,推动本地区金融产业的开发和合理利用。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单大年委员

中部六省中有五个是粮食主产区,做好“三农”工作是实施崛起战略的基础。当前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要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解决资金、融资问题;二是进行合理的土地流转,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有偿转让;三是转移好剩余劳动力;四是建立为现代农业提供社会服务的体系。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贺铿代表

要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的作用。建议国家重视长江航道基础设施建设,重视长江安全管理,加快中游航道的治理力度,尽快对中游航道进行疏浚,确保长江上、中、下游的畅通。另外,通过统一规划长江中游物流,整合沿江产业链,将武汉打造成“华中航运中心”。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经理刘锡汉代表

武汉是中部地区人口最多、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区位优势最突出、科教资源最密集的特大中心城市,建议把武汉作为创新型中心城市的试点,重点实现技术和产业两大跨越,建设区域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创新服务三大体系,实施人才培养、主体培育、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交流四大创新行动,强化组织、资金、政策、体制和环境五大保障,加快科技创新从引进技术为主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转变,从“武汉加工”为主向“武汉制造”、“武汉创造”为主转变,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密集区、湖北省自主创新的龙头、中部地区自主创新的引擎、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支点。

——武汉市政协主席刘善璧委员

(记者赵良英 徐和平)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