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京三级医院将互认检验结果 153家医院设惠民病床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4 月18 日 | 文章来源:北京晨报

三级医院检验结果6月起通用

■6月起实行,主要为三大项 ■153家医院将设惠民病床

乙肝三项、血、尿等常规项目不用重复查 153家二级以上医院设立惠民病房

核心提示

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本市再出重拳。记者从17日召开的北京市医政暨护理工作会上获悉,北京市将在国内率先大范围设立惠民病房,规范推行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等措施。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本市还将建立医院评价和巡查制度,加强医师外出会诊管理。

从今年6月1日起,北京三级医院之间将实行临床检验结果互认,患者到各医院就诊将不用再重复进行尿常规、乙肝三项等检查。这是记者从昨天市卫生局召开的市医政暨护理工作会上获悉的。

此次实行检查结果互认的临床检验项目主要是临床生化、临床血液和临床免疫三大项,其临床检验结果相互通用仅限于门诊病人。据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邱大龙介绍,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在不影响疾病诊断治疗的前提下,患者提供临床检验结果相互通用首诊医院出具的“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时,接诊医院原则上应对报告单中相互通用项目的检验结果予以认可,不再进行重复检查。乙肝三项、血常规、尿常规等常用检查都包括在内。

为了保证检查结果通用,市卫生局要求互认医院之间必须使用统一的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同时,临床实验室所用的各种仪器、试剂、校准品等也将进行统一。一旦检测系统发生变更,将报告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重新进行有效性验证。

据了解,检查结果互认将首先在本市约50家三级医院中实行。由于医疗检查的特殊性,出现急诊、急救病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临床检验结果容易产生较大幅度变化,且对疾病诊断有一定影响;以往临床检验结果报告的时效性对疾病的诊断难以提供参考价值等情况时,需要进行进一步复检。

邱大龙同时透露,CT、核磁共振等大型放射影像学检查也有望在年底前纳入到检查互认范围内。目前,有关专家正在对此类大型检查的互认标准进行规范。 (记者 刘墨非)

相关新闻

■困难人群住院药费享受批发价

今后,北京市153家二级以上医院均要设立惠民病床。在昨天召开的市医政暨护理工作会上,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透露,惠民病床的设置将按照医院总床位数5%的比例设置,且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随时向救助人群全部开放。本市困难人群住院治疗可以享受到大幅优惠。

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邱大龙告诉记者,二级医院惠民病床将重点收治医疗救助对象中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三级医院惠民病床重点收治医疗救助定点医院的疑难急重症低保特困患者,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65岁以上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同类患者的转诊。他强调,转诊患者必须经三级医院专家到二级医疗机构会诊后,依据病情需要,按照有关转诊程序规定转诊至三级医院。

此次设立的惠民病床优惠幅度相当大。按照规定,低保特困人员凭《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金领取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65岁以上农民凭所在区县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核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和身份证,可免收取挂号费、诊疗费;享受基本护理费、普通住院床位费减收50%的优惠;享受减收基本手术费和CT、核磁共振等大型设备检查费20%的优惠;此外,以上人员的治疗药品费用按进价收取。另据记者了解,惠民病床的减免费用部分将全部由各医院自行承担。按照有关人员介绍,2002年以来全市二级医院同类型病床共减免费用300余万元。

■明年三级医院10张病床需配4名护士

目前北京市临床护士不足的现状将得到改善。记者从17日召开的市医政暨护理工作会上获悉,到2007年,全市所有的三级医院要达到病区内床位与护士比至少为1比0.4的标准配备,10张病床需配4名护士。2010年,90%以上的二级医院也要达到该标准,而三级甲等医院应达到1比0.5。现在本市医院临床护士短缺严重。据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介绍,目前本市的二、三级医院中,床位和护士的比例仅为1比0.376,尚未达到国家在1978年制定的人员配备标准。而在发达国家,床护比可达到1比2以上,即使是中国的香港和台湾也是1比1。另外,全市护士学历层次较低,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不足护士总数的四分之一;具有高级职称的护士不足护士总人数的0.4%。据悉,本市目前已启动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的培训,今后还会继续在较成熟的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记者 刘墨非)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