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核事故该怎么办

万一遭遇核事故怎么办

在核电厂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时,可能有一些放射性物质出现在空气中,弥漫于核电厂附近。这些放射性微尘和气体被吸入体内或落在人们身上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核电厂周围的居民在听到事故警报后应该:

1、尽快进入室内,在室外停留的时间越长,吸入和落到身上的放射性物质越多。

2、选择最好的隐蔽地点。四处漏风的棚屋是不起作用的。要选择密闭性比较好的房屋,如有地下室,到地下室去更好。进入室内首先要关闭门窗,并且人不要停留在门窗附近。

3、用湿口罩、毛巾、衣服等掩住口鼻。这样可以挡住大部分可能进入体内的放射性微尘。

4、打开有线广播、收音机、电视机(调到本地台),尽早了解事故情况和当地政府的指示,当地政府可能会发放预防药物。预防药物服用的时间和剂量,一定要遵照说明。当地政府可能对饮水、食品提出一些限制,如不要饮用露天水源中的水,不要吃当地菜园里生长的蔬菜等,这些限制是必须遵守的。

5、撤离是高一级的防护措施。如政府通知撤离,居民应做好暂离家的准备,根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要求,携带最低数量的必要用品,到规定的集合地待命,然后有秩序、有组织地撤到指定地点。

关于核事故我们应该知道多少

说起核事故,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几乎无人不知道它的危害,但是有多少城市人头脑里有“防核意识”呢?因为我们这里没有战争,没有核电厂,除了在电视里经常听到“核”这个字眼儿外,“核”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其实不然,城市生活中核的应用也是很普遍的,随着核能和放射性物质的和平利用的日益发展,特别是小型放射源已广泛地分散在科研、医疗、教育、工矿、农业等部门,被人们广泛地运用,这样辐照伤害事故的发生率,成日益增长的趋势。日前,防化方面的专家佑木(化名)老师在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强调,防核意识必须在城市人中普及。

1986年4月26日发生了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乌克兰基辅市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灾难性大火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污染了欧洲大部分地区。1992年乌克兰官方公布,已有7000多人死于本事故的核污染,损失逾20亿美元。专家们说,事故的后果将延续100年。

谈到防止核事故,佑木老师认为,应该从三方面重视,首先是核武器。国际上对核武器的定义是“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由此不难看出,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截止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武器的杀伤破坏性能超过核武器。防止核武器产生的事故,不单要警惕战争中核武器的使用,更要警惕非战争时期战备过程中的核武器事故,比如核武器在研制、生产、储存保管、携带运输、准备使用、拆卸销毁等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丢失、损坏、爆炸、燃烧等等现象。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披露,30多年前,由于一次核弹事故,英格兰东部差点成了一片沙漠。据报道,当时,在美国驻英主要核武器基地萨福克郡莱肯希思,一架载有核弹头的军用飞机起火。炸弹“表面被烤焦并起了泡”,但幸而依然“完好无损”,事故后,环境监测“表明该地区没有辐射”。但炸弹上出现的气泡表明,炸弹外壳在高温的烤灼下已开始变形。如果当时炸弹外壳被打开,英国就可能遭受一场切尔诺贝利式的核辐射;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情况是,现场周围的乡村将会受污染达几百年之久。辐射性极强的钚粒子也可能随风飘散,使邻近部分地区成为无人区。

其次是核设施。核设施存在危险,但是核能又是最有效、环保的能源之一,在英国,皇家环境污染委员会提出,必须建立几十个新的核电站,英国将来才能够完成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法国政府的一份类似调查也得出这样的结论:可更新能源只能占法国电力需求的10%。这份调查建议法国政府延长现有核电站的使用年限。美国政府出台的引起争议的能源政策也偏重发展核能。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还表示,美国每年必须建立65个新的发电站,其中的一些发电站“应该是核能发电站”。据报道,目前土耳其、南非等国家正在拟定建立新核反应堆的计划,此外,捷克、日本和韩国正在着手建立10个核反应堆。还有很多能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在积极考虑发展核能。我国的核电厂是按照严格的标准设计的,足以应付已经想到、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故。为了应付万一发生有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的情况,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核事故的后果和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保护环境,国家要求在国家、省、核电厂三级建立应急组织,制订应急计划。在人力、设施和设备、通讯、放射性监测、隐蔽安排、撤离安排、急救和去污、交通、治安等方面做好准备。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安排军队参加救援行动。

第三方面就是放射源,对放射源的控制主要集中在医疗部门和科研单位。

尽管核事故的危害性很强,但并不是不能防,佑木老师说:“找准防止核事故的对策,就可以减少核危害。”

当前,一部分人“谈核(事故)色变”。因为核事故使人员遭受伤亡,物体受到损坏,环境受到污染,最终都将危及人类生存的安全。再者,人们一想起核事故,就想起广岛、长崎核弹使用的后果(城市毁灭,环境严重污染,人员大量伤亡,幸存者很多都有后遗症)。另一部分人“持不在乎”的态度。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对核事故、核危害、核防护的知识教育尚未普及。如未经过专门的学习,只有经历过核事故的人,才能体会到其危害。二是在平时,如非专门从事核专业的人,往往不会经历大的核事故,而小的核辐射事故,由于受射线伤害轻时,难以察觉,而且射线伤常有一定的潜伏期,等到有所察觉时,常常为时已晚,难以救治了。

佑木强调,对待核事故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正确认识,认真对待,立足预防”。为此人们首先应该想到事故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虽然可以预防,力求减少、减小,但是不可能完全杜绝。

自从核武器问世,核事故及事故苗头至少已有数百起,但却未出现核爆炸,这主要归功于有较完善的多层保险技术(如密码锁、指令失效系统、软和硬连接系统、钝感高能炸药等)。人们由于认识到核事故的危险性和危害性,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险措施。

核事故是可以防护的。这同防灾救灾和防病治病是同一个道理。如果预防得力,使核事故不致发生最好,万一发生了,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善后处理,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关于核事故预防和应急组织体制的建立,通常要求国家、地方、军队等所有与核事故相关单位,以及有核设施、设备和物资器材和需要实施核防护的单位,都要建立预防和应急处置的组织,使之形成预防和应急处置的整体防护能力。凡有预防和应急处置任务的各单位,都应根据各自的核事故预防和处置任务,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的计划和法规,做到有准备,心中有数,明确各单位预防和应急处置的协调分工和职责,以便有章可循,不致临时手忙脚乱。”佑木说。

城市链接

核事故

核事故是指由于链式核反应失控,放射性物质失控外逸,所造成的任何意外事故的统称。按核设施与核活动分类,有核反应堆事故,核燃料循环设施事故,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事故,核燃料或放射性废物运输和贮存事故,用于农业、工业、医学和有关科研目的的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使用、贮存、处理和运输的事故,用放射性同位素作空间物体动力源的事故,以及武器库等事故。在战争中或和平时期都可能发生核事故。

 

《青年时讯》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