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令人瞩目的印度经济改革与发展 吕健华  
 

作为人口大国的印度,近几年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世界感觉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印度正在寻求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崛起道路。

1990年代初期在纳拉辛哈・拉奥总理的领导下开始了印度新一轮经济改革,推进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主要是在各个经济部门引进竞争机制,大幅度取消许可证制度,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彻底改变进口替代政策,大力推动出口,积极引进外资,加速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瓦杰帕伊总理执政以来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重视公营企业改革,推动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放宽对外资进入的限制等 。多年来,印度历届政府都将消除贫困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贫困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

1991年,拉奥执政后,为摆脱国内经济困境,印度开始进行以私有化、市场化、全球化、自由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经过十多年较为彻底的改革,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印度经济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并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展现了良好的经济前景。经济增长率从 1991-1992年度的0.8% 提高到目前的8.2%。

从印度的统计数据看,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前12年增长的基础上,1992—1993年度至2000—2001年度的平均增长率达到6.4%,达到4371亿美元,2003年为5750亿美元,2004达到年6671亿美元,人均GDP为617美元。这个速度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经济改革前的年平均增长率的2倍。印度的实际通货膨胀率稳定在4%左右,进出口额近1000亿美元,2004年外汇储备达到1400亿美元。

近两年来印度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服务业高速增长,制造业开始有所增长。种种情况说明,印度经济已经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印度的近几年的迅速发展源自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经济改革。印度通过放宽国家的控制、增加国内竞争力,以及向国外商品和投资敞开大门等措施,消除了它在经济中实行的一些计划经济性质的做法。

印度的信息产业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部门。在2003—2004年度中,印度的信息产业产量增长为18.2%(5年累计增长23%),其中硬件为16.8%(5年累计增长为12%),软件与服务业为18.4%(5年累计增长为30%)。在过去的5年中,信息产业与服务业的产量累计增加23%,出口累计增长37%。在2003—2004年度中的出口增长28%(以美元计算)。

在1999至2004年的五年中,印度的IT产业增长累计超过32%。1999年度IT产业总产值为39亿美元(其中出口26.5亿美元,国内部分为12.5亿美元),2004年为156亿美元(其中出口122亿美元,国内部分为27亿美元)。据印度计委有关人士分析,导致其出口部分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为:(1)美国在印度信息产业的投资迅速增长;(2)受科技浪潮的刺激,工厂增长迅速;(3)印度居住在海外的跨国公司员工人数的增加,导致海外经济需求增长迅速;(4)新出现的服务业(如研发服务、贴牌生产等)。

印度的服务业,尤其是软件业等新兴部门发展较快,原因在于政府对其控制较少。但是在制造业方面步伐比较慢,市场开放程度小,没有利用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其原因在于:作为传统部门的制造业,有很多传统体制还没有改革,包括政府对产业和投资的管制,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等各种制约,而且,印度政府机构繁文缛节、效率较低,使得企业投资的社会成本比较高,直接影响了投资环境。另外,过去多年来政府的收入多半用在了社会福利政策上,基础设施投资较少,也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直到最近几年印度政府才提高这方面的投资。

印度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期, 由于农业科技得到持续发展,农作物单位产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出现逐步增长的趋势。在1980—1981至1996—1997年度的16年中,印度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指数从105.1上升到154.5,即增长47%;油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指数从96.8上升到151.5,即增长56.5%;纤维作物(棉、麻)单位面积产量指数从95.1上升到163.6,即增长72.03%;种植园产品(茶、咖啡、橡胶)单位面积产量指数从84.6上升到136.1,即增长60.87%。在这16年中,印度农业生产总指数从102.1上升到175.4,即增加71.79%;其中粮食作物生产指数从104.9上升到160.9,即增加53.38%;非粮食作物生产指数从97.4上升到200,即增加105.33%。

从目前情况看,印度的农业仍处于较为落后状态,有12种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处于世界较低水平。如,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米生产国,其单位面积产量排在世界第45位(每公顷地大米产量为2810公斤);小麦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其单位面积产量排在第38位(每公顷地小麦产量为2460公斤);印度为世界最大的花生生产国,其单位面积产量排在世界第72位。印度的农产品加工也较为落后。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水果和蔬菜生产国(占世界水果产量7%,蔬菜产量占11%),从统计数据看,其生产的水果和蔬菜只有1%得到加工保存,果蔬产量的增加值仅为7%。

印度农村劳动力剩余沉淀严重,就业压力严重。印度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12人,相对于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急剧增长的人口,使就业能力相对缺乏。印度农业经营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对劳动力需求极不平衡,易造成季节性失业;又由于农村资本不足等原因,一部分人表面上人在从事农业生产,实际上没有经常的工作,造成隐性失业,使得农村绝对失业人数绝对量逐年上升,构成印度严重的社会问题。根据有关数字,印度失业人口中70%在农村地区。

2004年5月22日,由印度国大党领导的统一进步联盟登上政治舞台,该联盟领袖曼莫汉・辛格被任命为印度总理。国大党新政府目前采取的改革政策与上届政府有所不同,它更注重印度普通大众的利益,注重社会公平和化解社会矛盾;注重公共建设,着力于解决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问题;注重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解决产业结构中面临的不平衡问题;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竞争机制的完善,继续对外开放。如果这些目标能够实现,印度经济将能获得持续、稳步的增长。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