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大学不是风向标 丁国强  
 

近几年,几乎没有一所大学站出来向官员、企业家、大众明星的非学术进入说“不”。相反,大学总是掩饰不住用这种无原则的亲密来证明自己的开放和前卫企图。这种迫不及待的献媚行为暴露了大学的底气不足和价值选择的不坚定性。大学不是成功人士的俱乐部,一味地巴结上层就会丧失精神平等的气质。大学应当对于靠苦学改变命运的学子给予特别的关照,而对于穿梭于校园的大款和高官报以警惕。

上海医科大学原校长张镜如教授退休后在参加一期进修班开学典礼时说:“刚才主持人介绍上医时说上医培养了很多高级领导人,多少什么长。我认为这样讲是不确当的。上医不是培养领导人的,上医是培养医学家和优秀医生的。”其实,不仅是医科大学是这样,任何一所大学都是这样,大学的真正光荣在于她塑造了多少坚强有力量的人才,将多少盲目、迷茫、随欲望而动的灵魂训练成靠思想生活、用思想驾驭人生的人。至于将官员的产量作为大学的炫耀资本,完全是“官本位”传统影响的恶果。如有的大学在校庆时,总是乐此不疲地统计自己培养出多少厅局级、省部级、国家级领导人,以官位论英雄,这体现了学校管理者“为我所用”的世俗聪明,也暴露出其目光的短浅和趋炎附势。

丁学良在《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中说:“大学的运作要相对独立于政府机构,也要相对独立于工商财界,即使大学的资源主要来自政府和财界。”大学保持高傲和清心寡欲的精神姿态,不是作秀,也不是什么象牙塔情结,而是因为唯有坚守精神上的独立性才能够抵挡得住各种外在的诱惑,才能自如地投入自己认定的学术目标,而没有别的顾虑和负累。我们的大学之所以官僚气太重,说到底还是由于学术个性和文化底蕴的不足。丁学良的判断是独到的:“一所大学培养出来的人,如果在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出色的代表,在那些最具争议的、对社会走向影响深远的大事件中,每一方都有本校的毕业生,那就说明这所大学培养的学生什么都敢于想象,什么都敢尝试,是这所大学的最佳表征。”仅仅用培养多少官员作为大学的光荣,势必会抹杀其他类型人才的价值,使得大学变得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在学术与文化的传承中创新本来是大学精神的题中之义,而追风甚而趋势,不仅难以寻得新欢,反而会将自己固有的东西丢失。大学不是万能的,也是不必紧跟时尚的。英国有句谚语:“上帝做不到的,剑桥大学也做不到。”大学合并的潮流过去之后,我们除了看到几乎每个省份都出现了一两所航空母舰式的大学外,并没有看见与庞大规模相匹配的大气魄、大进步。学术资源和精神要素的整合仅仅靠行政命令是难以完成的。按照地方官员那种“政绩工程”的思路来经营大学,必然会把大学建设成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式单位”。美国学者弗莱克斯纳说:“大学不是一个风向标,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作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要的。”大学应当保持卓然不群的精神姿态。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