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假若布莱尔来到中国小镇 游宇明  
 

一天,英国首相布莱尔和夫人切丽来到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勒韦尔讷度假。消息传出后,小镇反应非常平静,没有多少人理会他。布莱尔喜欢泡吧,小镇唯一的一家酒吧“蓝色音符”的老板却按原来的计划外出休假。不过,出于礼貌,也为了表示法国人的友善,老板在酒吧门口留下了这样一张字条:“欢迎布莱尔先生和太太。很抱歉,现在我们在放假,假期结束后,我们会回来的,很抱歉。”

读了这个故事,我第一个感觉是这些法国人真“逗”,普通小镇的人要见到自己的政府首脑都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何况外国的政府首脑?有这样的好机会偏要错过,不可思议。这样的事假若发生在我们这里的小镇,情形又会如何呢?

首先,小镇会沸腾。布莱尔走到哪里,一大帮人就会跟到哪里,那些更大胆的人可能走上前去要求签名。至于酒吧什么的,我敢肯定他们会以布莱尔来过为荣,不要说知道消息之后老板决不会外出,就是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外出了的,也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在布莱尔进店的时候,老板一定会要求与首相合个影。首相走了之后,再把照片放大挂在墙头。

对待名人的不同态度,实际上是不同文化的产物。法国是天赋人权论的发源地,“人人生而平等”就曾来源于伏尔泰的著作。正因为追求人人平等,法国人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因而少有“我不如人”的心理。再加上法国是一个权力制衡比较彻底的国家,名人在社会上的特权受到严格限制,普通人不太可能以其作为“资源”谋取非分利益,自然也就不会有太多的仰慕之心。

咱们就有所不同。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等级意识的影响很深。等级意识催生这样一种怪胎:一个人的地位比别人高时会变得傲慢,自己的职位不如人时则会选择趋奉。中国不是曾流行“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说法吗?首相这样的人来了,谁敢不当回事?其次,国人看重背景,“借船出海”的意识比较强。有本国官员做背景最好,没有,弄个外国人,挟“洋”自重也比一无所有强。布莱尔给“我”签过名,表示“我”曾经与外国政府首脑有过亲密接触;布莱尔上“我”的店子坐过,更“暗示”“我”的店子与他人的不一样,值得别人好好打量。

二十多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这是非常好的,在国际上赢得了不少声誉,国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如果这方面的进步得更快些,我们的步子一定会迈得更大,我们的民族也会更有生机和活力。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