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静静的校园 周放  
 

——香港培训见闻随笔

此次“服务型政府建设赴港研讨班”,是我们重庆市委组织部和重庆党校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同举办的。赴港之前,我们用两天的时间,在校(重庆市委党校)进行了出境培训和“行政法”、“服务型政府”两个专题的辅导。

在香港的短短九天中,我们听了香港专家学者和理工大学教师的8次专题课,还到香港公务员培训处、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廉政公署、香港立法会等4个重要部门听课、现场学习考察。整个安排紧张而又充实,大家的知识行囊一天天丰满。

作为香港理工大学的“新学员”,我们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校园也一天天关心起来。

香港理工大学,位于香港九龙红勘车站、以及著名的红勘体育场旁边,占地9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7000平方米。校园建筑很有特色:外观主要是红色砖体,这是典型的英国大学标志,内地去的学员常谐称为“又红又专”。尤为独特的是,理大的建筑设计别具一格,校园正面外观如同一个雄伟的城堡,校园里边看则是无数的独立大楼,有不少是校友捐助修建或装修的,大楼便以捐助人名字命名,如“李嘉诚楼”。校园内鲜花簇簇,芳草萋萋,绿树成荫,整洁安静。

说起安静,还真是理工大学的一绝!校园墙内的平和安详、井然有序与墙外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两组反差强烈的画面,自然形成静与动的鲜明对比。

更为奇妙的是,香港理工大学占地面积不大,却是全港学生最多的大学,在校就读的全日制和兼读制学生竟有22000多名——而我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有如此众多的学生!什么“人多”、“热闹”、“拥挤”这些个字眼,似乎从来没有在脑子里闪现过,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座静静的校园。

仔细调查,我们解读出“安静”的一些秘密:

——理大的教学区与生活区、运动区完全是分开的。任你在运动场上吼声冲天,也丝毫没有干扰;而生活区只有食堂在校园内,学生住宿、访问学者住宿、外籍教师住宿都是公寓式,分散布局在校外,正式员工则都住校外私房,政府给予住房津贴。在港期间,我们一般是早上到理工大学上课,中午在学校吃食堂,下午听课或参观后,晚上回访问学者公寓“百粹苑”住宿。公寓的管理交由物管公司负责,自然少了许多喧嚣与吵闹。

——别具一格的建筑设计,也是校园保持安静的重要因素。表面看上去各自独立的楼栋,楼层间是互相通达的,学生要由此楼到彼楼,无须下楼,可以如老鼠般在楼中钻动,既减轻了电梯的负荷,又节约了学生时间、拓展了学员活动空间,还加速了学校的运转,这也就是平常偌大个校园,你看到的学生为什么不多的又一秘密。

香港理工大学,下设商管及资讯系统学院、设计及语文学院、建设及地政学院、工程学院、医疗及社会科学院、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等多所学院。国家学位办批准全香港25个学位点,在理工大学就有17个。

理工大学由校董事会领导,校顾问委员会主席为董建成(董建华的弟弟)。学校现有教学人员一千多名。一个系一般只有一个教授,5、6个副教授,若干助理。教授月薪一般为10万元,副教授月收入约7万元(包括住房津贴)。要想进入理大工作,门槛较高。教师们多是博士,喝过“洋墨水”的也是一抓一大把,他们除必备专业知识外,都必须会写“两文”,即中文、英文,会说“三语”,即英语、粤语、国语(普通话)——不过,如果不是内地过去的老师,他们的英语都“棒极了!”他们的普通话则往往“糟糕透顶!”除教学外,教学人员必须参与研究工作、课程发展、专业顾问及其他专业服务等。大部分教职员工均与工商界保持了紧密联系,了解不同专业的最新发展,可谓“与时俱进”。

理大的校训是“开物成务,励学利民”,前句出自《易经》,意即使人通晓万物之理,并据此去办事,把事情办好;后句取自汉代王充《论衡》,其意自明。学校的确发扬光大了校训精神。1972年以来,就培育出20多万大学人才。学校还为无数位在职人员提供了终身学习的机会。香港回归后,理大为内地各省适应市场经济、适应新的形势培训了不少骨干,功不可没。就是我们在这里学习期间,全校160多间教室几乎没有闲置的。我们上午上课后,若下午参观,不到教室,工作人员要提醒你一定拿走你的物品,因下午这教室往往就被安排别的班上课了!

负责我们班教学的理大商业中心行政主任王诗华女士告诉我,与我们同时在理大培训的就还有江苏、安徽等地的班次,可谓“生意兴隆”!

香港理工大学——这表面上静静的校园,其实,充满了竞争与搏击,酝酿着创造与活力,涌动着自强不息的生命之激流!(作者系重庆市委党校副校长)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