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函授教学应注重“六要” 薛元才  
 

讲好党校函授课,对于学员增强理论武装、开拓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提高党性修养非常重要。所以,上好函授课,提高函授课的教学质量是党校函授教师的共同追求。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提高函授课堂教学质量应做到“六要”。

一、 备课要“透”。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具体地说:一是要注意收集资料。平时在读书看报或上网时,发现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就随手抄录或下载下来。俗话说:“铁头脑子,不如烂笔头子”。因为看过的东西时间一长,就模糊不清,更不要说能记住作者的姓名、日期、出处等详细内容,所以要勤动手。二是要钻研教学内容。要上好课,必须钻研教学内容,只有熟悉并精通教学内容,才能通盘考虑整个教学计划,分配教学时间,安排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三是要熟悉学员。到党校来学习的学员,大多是党政干部或者是业务骨干,他们的阅历都比较丰富,有的出过国,去过发达地区,接受过高层次的培训,有许多来自基层和经济工作第一线,接触和了解实际较多,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充电和运用,他们希望在每次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员的年龄特征、职业特点、思维情绪、文化程度以及学员对所授课内容的认识水平等因素,以便进行因材施教。四是要多进行调研。党校的教师要多进行调查研究,为讲课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发展中的社会,并能为当地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一些参考方案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能为当地党政部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正确的舆论引导。

二、 内容要“新”。学员听课爱听新课,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从审美的情趣看,人总有一种“喜新厌旧”的心理定势,“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进行函授班教学时,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严守党的宣传纪律的前提下,要敢于说新话,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说有独到见解的话,力求出口不凡,别具一格。选取的案例,力求做到新颖、独到。党校理论教学的生命和吸引力就是一个“新”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要结合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工作实践,对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满意的回答。作为教师,就必须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合教材的内容,不断地将中央最新的大政方针和政策、理论界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学术成果、国际国内最新的一些重大事件等,穿插、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用新思想、新观点、新思维引领学员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引导学员从战略眼光、战略思维去思考分析问题,用理论的内在魅力去打动和说服学员,才能使学员在思想上得到启发,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在实践中得到指导。教师要力戒一次备课讲几届、一个案例讲几年的“炒冷饭”现象。

三、 讲课要“精”。党校的函授教学时间短,任务重。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做到“精”讲,所谓“精”讲,就是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主次,提纲挈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应当说党校的讲坛对我们每个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是个很大的考验,讲课时的挥洒自如是来自于你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沉淀,只有对某个理论、某个学科驾轻就熟、烂熟于胸,你才能厚积而薄发、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引人入胜。一个观点、一个理论,学员没理解、不明白,往往不是学员的错,而是我们教师自己对这个问题理解不透,或者说理不深。这就要求党校的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非常精通,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你才能把一个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话讲清楚,即只有“深入”才能“浅出”,不能有半点含糊。

四、分析要“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使学员听得进、学得透,必须准确地分析问题。所谓分析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找准结合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要针对新的实际,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以我们正在从事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比如有的学员对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新矛盾和新问题感到困惑,拿不准解决的办法,因而希望来党校找答案,作为党校的教师虽不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但也不能什么问题都不能回答,更没有理由回避或拒绝回答这些问题,党校的教师应该凭借自己的理论优势,通过加强政策分析和对策研究,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观察、思考、研究和积累,引导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王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引导学员用全面、辩证、客观、公正的观点看问题,分清什么是本质,什么是现象。

五、课堂要“活”。在函授班教学中,为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形式上应采取互动式、民主式、讨论式、启发式、辩论式、案例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法”是说教学有一定的方法和准则。“教无定法”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贵在得法”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员、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但长期以来,一些教师讲课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往往都采取教师讲、学员听,“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学员的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到党校学习是为了混文凭,能应付考试就行了;另一方面是由于基层党校教师前沿理论信息、基层实际工作经验两头空,加上部分教师本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的限制,教学知识陈旧、缺乏实践指导性,又很难有机会外出学习进修,担心采用讨论式、启发式、自由式、民主式、辩论式等授课方式,回答不了学员自由提问,难以驾驭课堂教学。因此,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刻不容缓。

六、反思要“勤”。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及其依据进行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加深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具体做法是:一是常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一种机动灵活、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和“学”的发现和感悟,是课后认真思考,探究教学规律的一种随笔。课上、课后可随时记录,教材、教案上也可随时留下痕迹。二是组织好学员测评。一堂课教下来,课讲得成功与否,不以教师的自我评价好坏为标准,也不以教师的自我感觉为转移,而要以学员的满意度为标准。教师要认真研究学员测评表,从学员的测评表中,教师可以反思以后上课该详讲什么,略讲什么,发扬什么,舍弃什么。三是进行教学评议。听课、评议活动是重要的教研活动之一。由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教学评议可以起到教学反思达不到的效果。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