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发展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本报综合报道)9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在纽约举行会晤,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看法。两国元首表示将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

冷静对待摩擦说明两国关系正走向成熟

此次中美高层会谈意义重大。这次会谈是在不寻常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方面从年初以来双方磋商、交往包括高层接触频繁,“战略对话”机制首次启动,另一方面在一些人鼓动下“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国内又甚嚣尘上,双方在贸易、汇率等问题上的磨擦、争执不断。中美关系的前景举世关注。

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认为,中美作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两国元首会面,本身就有重要的意义。“中美一方面期望通过会晤进一步稳定关系,另一方面也会寻找妥善处理分歧的办法。”他说:“中美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中美关系到了现在这样一个程度,是过去难以想象的。”他举例说,中美从1979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贸易额从不到10亿美元到现在的1700多亿美元,美国对华投资从零到现在的500亿美元,两国经济已经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吴建民说:“近期中美之间摩擦正说明中国经济发展了,中国经济不发展,那就摩擦不了。另外,两国能冷静对待摩擦,也说明两国关系正走向成熟。”他认为,出现摩擦并不可怕,关键是双方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案。此次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在纽约会晤,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又一次重要契机。

构建新的、稳定的双边关系框架

胡锦涛在与布什会谈时说,为了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双方应该保持高层交往势头,充分用好并不断完善中美在众多领域的磋商和合作机制,重视并搞好两国战略对话。中美经贸合作近年来迅速发展,互利双赢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主流。正因为发展快、规模大,出现一些摩擦和争端在所难免。

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缉思在美国最新一期《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要解决中美关系中的棘手问题,必须构建新的、稳定的双边关系框架。王缉思认为,在未来数年里,华盛顿不会把中国当成主要安全威胁,中国也不会与美国为敌。但中美关系的改善将经历一个漫长的、曲折的、有限的和有条件的过程,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台独”),两国关系就有可能出现逆转。正因为如此,中美两国必须十分谨慎地处理双边关系中一些棘手的问题,必须建立一个新的、稳定的关系框架,防止爆发双边关系危机。

王缉思认为,在未来10年里,世界大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模式不会改变,美国等西方国家仍然在这个世界上居于主导地位。但同时这些现实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些新的、有限的、纵横捭阖的机会。但中国不会直接挑战有利于西方的国际秩序与国际机制。

同时,在中美关系存在多重结构性矛盾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应该恢复从1989年停止至今的军事交流。

言行一致履行承诺至关重要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两国关系出现紧张和动荡的一个主要根源。经过多年的反复斗争和磨合,目前双方形成了共识,台湾问题对两国关系产生的负面效应已有所降低。

中国前驻欧盟大使丁原洪指出,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美方承诺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不再主张台湾“地位未定”,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才有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中美打开关系大门。美方从口头承诺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到具体加以落实,又用了近10个春秋。到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得以改变。时至今日,台湾问题依然是影响两国关系的核心问题。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容忍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在台独势力变本加厉地预谋分裂中国的时刻,为了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了确保中美关系的继续发展,美方言行一致履行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承诺,是至关重要的。

前不久,一位美国前政要说,中美两国如果加强合作,21世纪将是非常美好的世纪,反之,中美关系如果发生倒退,21世纪对两国和世界来说将是非常糟糕的世纪。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不同,发展道路、对外政策也有差异,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产生分歧在所难免。那么美国应如何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久前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访美期间曾指出,要实现“三个超越”:一是超越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的冷战思维,因为用这种思维看问题,很容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发生战略误判;二是要超越以价值观划线的“文化优越论”,因为当代世界已是多种文明长期共存、不同文化相互激荡的新时代;三是要超越后起大国必然挑战现存霸权的传统理论,因为它解释不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和中国的崛起是维护世界和平坚定力量的新现实。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