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教育公平与职业教育  
 

2005年第6期《书屋》李樱的文章说,我国教育制度与观念的不平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在职业教育领域体现得更为明显。

文章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资源、环境乃至人力资源、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制约,都已经开始不同程度地显示出来。我们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但其中很少有真正是中国自己设计和生产的产品,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工场,为全世界的消费者提供资源,为全世界的制造业提供最廉价的劳动力,赚取最微薄的利润,在发达国家主宰的全球化分工中占据最底层的位置。这样的状况不改变,不仅中国很难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国,即使是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很难长久保持。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就应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而要完成这个使命,仅仅依靠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年,我们教育的决策者和舆论的眼光实际上都主要盯在高等教育之上。但效果究竟怎么样呢?前些年扩招的大学生这两年开始进入社会,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就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或很难找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去企业又觉得学非所用,这显然是职业教育的失职,而职业教育的失职显然与国家教育政策的偏差有关。教育的公共投资本来就不足,而这种总量不大的教育经费又被高等教育所挤占,近年农村教育问题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教育经费的走向更是与职业教育渐行渐远,这样的格局是非常危险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高级技工所占比例仅为百分之三点五,发达国家则高达百分之二十至四十,差距显而易见。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政策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我国每年有一千四百多万下岗和失业人员,农村还有一点六亿以上需要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这都是一些将深刻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办法当然是教育,而且主要是职业教育。因为不论我们的高等教育以何种速度发展,高等学校都无法解决如此规模人群的教育问题。

目前的问题是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地位太低。职业学校成为了收集被普通教育淘汰的差生的地方。学生不愿学,教师水平低,加上办学经费也极度缺乏,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职业教育的现状严重地挑战了教育公平的理性。美国社会学家罗尔斯就认为,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也就是说应该按平等的原则补偿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倾斜。遵循这一原则,较大的资源可能要花费在智力较差而非较高的人身上,罗尔斯认为至少在某一阶段政府应该采取这样的方式,用对待强势和弱势的不平等的手段达到真正的教育公平的目的。这样的主张当然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天赋、个性乃至享有的教育资源都不同,因而一个人的价值也就很难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好的教育制度应该以人为本位,以个体为本位,充分理解和尊重人与人之间的智力、个性差异和性格特征,因材施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不同的人提供广阔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使教育成为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成员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一种全面的、终生持续不断的经历,而不是把教育单纯看作是一种达到某些目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不再将职教和普教视为等级、智力上的区别,而将其理解为分工的不同和人才规格、人才类型的区别的时候,职业教育的发展才真正具有可能。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