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我在“教”学员“学”的一些探索  
 

党校函授教学中的自学是有指导的自学,教师要在“指导”自学上下功夫。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怎样去“指导”学员的自学。在函授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总结了两点做法:以讲导学和研讨求索。

一、以讲“导”学

在函授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的“讲”是一个带关键性的问题。历来有一种误解,以为“主讲”就是“主导”,讲得越多,主导作用发挥的越好。其实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所谓教师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伸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没有教师的讲,但是这个“讲”是为“学”服务的,我们要“以讲导学”,既用“讲”来引导和帮助学员自学,而不是用“讲”来代替学员的独立阅读和思考。为此,我在课堂上采用以下几种类型的讲解:

一是提示性的讲解。这种讲解一般用在讲课之前或交代学习本章的目的要求,或提出思考性的问题,或来点生动有趣的“课引子”,为学员独立自学创造一定的条件并引起学员的兴趣,其目的是帮助学员自学,把学生引上“路”。如在讲授《思想政治工作学概论》绪论“思想政治工作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时,我就这样提出:有人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有人说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刘吉同志说过,研究牛马羊和花鸟虫是科学,写的文章叫论文,研究死人的叫考古学,研究活人思想的怎么说不是科学呢?这样一个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和思考,并为学习本章乃至全书作了非常好的铺垫。

二是释疑性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一般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员,尽量让学员通过自学后自己得出或教师和学员共同讨论后得出结论。但有疑难之处是学员无力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把现成的结论“端”出来,给学生把“疑”释了。因此这种释疑式的讲解,有时用在学员自学之前解决教材中的某些难点;有时用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解答学员提出的疑难问题,其目的仍然是帮助学员自学,也就是把学员引上“路”之后,为他们扫清“路”上的某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在沟沟坎坎的地方扶他们一把,让他们顺利前进。如在学习《社会学》第二章社会运行的三种类型时,我留了一道作业题:运用社会学原理分析我国50年来社会运行的情况。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考虑到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而对于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教材上没有这方面的情况分析,中性运行模糊发展和恶性运行畸形发展方面的分析教材上也只是放在一起谈的,不好区分,这样,在讲课中就把这些疑难问题解决了,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课下的自学任务。

三是补充性讲解。这种讲解一般用在归纳总结时,即在学员经过阅读、思考、讨论尚认识不全或领会不深的情况下,要做补充性的讲解。其具体任务是:1、把分散的、零星的认识集中起来。2、把不同的意见统一起来(如不能统一,则不强求统一)。3、把错误的片面的认识纠正过来。4、把学员没有认识的补讲出来。特别是要讲一些带规律性的知识。这样讲的目的,同样是帮助学员自学,把学员的认识往深处引,往高处领。

在运用以上三种类型的讲解时,都注意少而精,在提示性的讲解中,注意“提示”二字,要言不烦,以把学员引上“路”为度。在运用释疑性讲解时,注意“释疑”二字,这个“疑”,有的是教师根据学员的程度事先预计到的,也有的是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来的,不管是哪种“疑”,只有在学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才去“释”它,而且以“释”了“疑”为度,不漫无边际,不节外生枝。在运用补充性讲解时,注意“补充”二字,从教学的目的出发,在学员自学的基础上,做必要的补充、深化、提高,以达到合理的深度。这三种类型的讲解,都是点拨式的讲解,讲解的语言要“精练”简明扼要,讲解的内容要“精当”,要抓住本章节的重点、难点,要解决学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讨求索

处理了“讲”的问题,还要解决好“学”的问题,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必然有疑问,有意见要发表,有心得要交流。函授教学培训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员的内在动力。因此,就要改变学员在课堂上“默默聆受”的状况,组织和指导学员在课堂上研讨求索,使学员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造成一种教师和学员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解除学员在课堂上通常有的那种压抑感。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亲切和蔼,语言要生动幽默,要造成一种比较轻松的气氛。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在学员读书时,给学员指导读书的方法,解答疑难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在组织学员讨论时,采取灵活的方式.有时让他们就近相互讨论,有时则教师和学员共同讨论,在讨论中,让学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虽然对一些问题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中,教师也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教师的意见只作为一家之言,不强加于学员,允许学员保留不同的意见。这样学员就会逐渐感到,课堂是自己学习的场所,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可以信赖的“向导”,他们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强制性的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的活动,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和信心,从而自觉地积极投入学习活动。

二是在课堂上指导学员自学,组织学员的学习实践活动,改变学员在课堂上除了听讲就无所作为的状况。有时我在课堂上不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是采取了一种以教师指导下的学员自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指导学员在课堂上读书思考、讨论切磋、归纳总结等,我的一般做法是:首先对一章或一节作简明扼要的提示性解说,然后提出导读思考题让学员带着问题认真阅读和思考,接着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相互议论并组织全班性的讨论,最后在教师帮助学员做了归纳总结后让学员做书面作业。总之,使学员在课堂上“动起来”,在这种过程中培养学员的读书能力和自学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是不断地质疑问难,并挑起争辩,创设一种思考的情景,改变学员在课堂上那种松弛的心理,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活跃的状态,“迫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且把思维的触角从课堂延伸到其它学科或课外。

四是经常鼓励学员发表不同的见解,特别是不同于教师和教材上的见解,改变学员总是跟着教师和教材转,不敢越池雷一步的局面,使学员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发挥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中共京海县委党校 张子毅)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