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抗战中的新文化建设  
 

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对这一时期战争历史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而对这一时期文化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薄弱。实际上,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在“抗战建国”的过程中,文化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北京大钊学社举办了“抗战中的新文化建设”学术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抗战中的新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清华大学刘桂生教授以“抗日战争时期昆明的琐见琐闻”为题目,谈了自己读小学、中学时的亲身经历以及见闻。他指出,在抗战时期,人们的抗战热情异常高涨,他回忆了当时反映抗战的一些出版物和抗战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我们在太行山上》、《保卫中华》等)。从抗战歌曲的歌词我们便可看出当时文化建设的时代特征以及人民抗战的高昂斗志。他特别强调,研究抗战时期的文化一定要抓住两个前提:一是一定要清楚中国文化中心的转移 ,树立文化中心转移的观点。由过去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京津京沪”(即北京、天津、南京、上海)转移到抗战时期的三个中心“重庆、昆明、桂林”(重庆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昆明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桂林为当时的文学艺术中心)。 二是一定要明确当时不是笼统的一个国民党政府统治。

北京师范大学朱志敏教授就抗战时期的新文化建设主要分析了两点内容:一是从中国的传统、近代以来遭遇的环境和抗战时期文化的问题来讲,抗战时期的文化理念核心是政治伦理的重建。他说,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种矛盾发展的最高点,也是推动政治伦理变革动力的交汇点。政治危机达到空前高峰,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因救亡的要求空前迫切,引发了普遍的民族复兴浪潮。二是抗战时期文化的一个特点是新文化建设。新文化是宋明理学衰落300年后,中国文化的第一次复兴之举。抗战时期的新文化是试图继承和发展五四启蒙运动的新启蒙文化、宣传革命进步主张的左翼文化。它继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判精神,与“本位文化建设”派对立,进而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首都师范大学王树荫教授说:第一、对“抗战文化”这个概念,要有一个限定,例如分为“国统区文化”、“敌占区文化”、“解放区文化”等,大而笼统的概念无助于对“抗战文化”研究的深入。第二、要加紧对“抗战文化”本身的传播、载体、手段等的研究。第三、要加紧对抗战中形成的新文化的地位、作用、功能的研究。第四、要加紧对抗战文化发展、建设、经验、规律的研究。

北京大钊学社社长、北京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侯且岸也就抗战时期的新文化建设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第一、要研究探讨抗战中老一代中国学人的思想启蒙。第二、要探讨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中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思考,特别是张闻天对新民主主义文化中“民主”问题的思索。他说,抗战时期,不仅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究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之路,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人、知识分子都在思考、探索。可以说,当时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五四运动之后的“新启蒙”。

北京大钊学社名誉社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静如说,抗战一代学人在抗战中形成的学术基业影响了几代学人,他们几乎都是学贯中西的文化通才。我们要研究抗战文化,决不能忽视对这一代学人的具体研究。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等单位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 (王敏)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